回覆列表
  • 1 # 大師6692

    在當時被送去趙國的異人是秦國世子中最不起眼和最不可能繼承王位的那位。送去趙國只是一個政治上的犧牲品!可誰又料想到30年河東30年河西在日後這個犧牲品最後在一系列的操作後最終得以即位呢?

  • 2 # 漁耕樵讀

    別說異人去趙國做過質子,就連異人的父親秦孝文王也做過趙國質子。不要奇怪,甚至連秦孝文的父親秦昭襄王在被立為國君前就是燕國的質子。這經歷好像是說沒當過質子都不好意思回去當王一樣。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扛鼎而亡,由於死的突然,沒有子嗣。然後宣太后就是那個非常強悍的女人,打算立公子芾,而惠文後打算立公子壯,兩人正爭的如火如荼的時侯。趙武靈王來了,唉,兩位讓讓,我給你帶來了新王,公子稷,有人不服嗎?秦國:“不敢,不敢”,結果公子稷就成了秦昭襄王。

    實際上趙武靈王也有他驕傲的資本,他總共扶植過兩個王。一個秦昭王,一個燕昭王。這兩個昭王一個比一個強勢,特別是燕昭王,用樂毅滅了齊國,下齊七十多城。說實話趙武靈王除了給自己挑選的繼承人不怎麼樣,給別人挑的倒是挺好。無論怎麼說在秦昭王登基之前,趙國是當時的軍事第一強國,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趙武靈王先滅中山,解決了趙國的後顧之憂,然後滅林胡和樓煩,設立雁門和雲中郡。兵鋒直指咸陽。看這架勢就是你要不立公子稷我就打你咸陽。既然秦昭王是趙王扶持的,送一個質子給趙國也是尋常。送質子未必代表弱,不送也未必代表強,有時候只是一個禮節性的交換。

    按照時間節點來看異人應該是接替澠池之會後被質於趙安國君的,澠池之會其實是秦國請求的,有質子被送出去也很正常。

  • 3 # 過期大還丹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首先了解合縱連橫,合縱連橫是戰國中期產生的一種外交策略。由於小國的消失,大國間的鬥爭,已不是爭奪對小國的領導權,而是關係到大國本身的存亡。較強大的國家力圖削弱並逐步吞併較弱一些的國家,而較弱一些的國家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聯合起來抵抗強大的國家來侵。抵抗一經失敗,又紛紛轉向強國以圖自保,於是,"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策略及"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策略就應時而提出。

    在合縱連橫的背景下,各國國家彼此結盟的狀況錯綜複雜,為了保證盟約的可靠和守信,防止“朝秦暮楚”現象的發生,各國便經常互相交換質子,其實也是起到了人質的作用。

    戰國時各個國家都曾經派出質子到他國。比如楚國太子曾先後到秦國和齊國做質子,秦國更是曾經派出過六位質子到魏、燕、齊、趙等國家。從質子交換中也能看出國家的外交趨勢。比如楚國太子先後到秦國和齊國做質子,便是在秦楚兩國交戰最激烈的時期,楚國太子前去做合縱聯合的事情。

    再說異人,此時秦國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東方諸國,因此,東方列國與秦國連橫,通常派太子為人質入秦國,而秦國則派普通皇子為人質入列國,異人當時只是一個普通皇子,故為質於趙,如果不是遇到那野心勃勃的商人呂不韋,恐怕他這一生將一事無成。

    (呂不韋和異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什麼事情會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