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婷婷時尚A
-
2 # 保定微評說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人初次出現不良行為的高峰年齡點在哪?12 歲開始逃學了,15 歲是高峰期。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容易出問題。
人初次出現不良行為的高峰年齡點在哪?12 歲開始逃學了,15 歲是高峰期。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容易出問題。
實際上,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沒有管對,到底該怎樣管,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呢?
1、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願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識,有了自己獨立的邏輯思維,他們渴望自主探索,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許多父母怕孩子能力不夠,擔心孩子做的不夠好,總是試圖代替孩子做計劃或直接代辦,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放手讓孩子去做,哪怕做錯也能獲得難得的經驗,家長從這個時期開始,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主意願了。
2、 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波動厲害,經常會為一件小事苦惱,也會在成長中遇到很多難題。這些在家中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可能是孩子心中的一道坎兒,一根刺,不吐不快。孩子或快樂,或悲傷,或氣憤,家長這個時候最忌說些風涼話
3、不強迫孩子接受“正確答案”
不少家長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以自身的經驗侃侃而談,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走完這一生,在工作、學業乃至於婚姻上指手畫腳,其實大可不必。
父母眼中的“正確答案”未必是孩子想要的,在變化的條件下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孩子已經長大,習慣於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和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會重新評價一些事物的價值,包括父母的建議。所以如果不涉及原則問題,家長還是少說話多支援吧。
家長要鼓勵孩子自主建立“朋友圈”,能在一起玩耍的孩子肯定有相互吸引的地方,父母要多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交往行為,不要動不動就有“被迫害妄想症”,對孩子的朋友品頭論足,那樣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家娃。
-
3 # 吃飽就不餓了喲
14億人口,高壓高競爭社會,孩子的世界也不在單純,只能各家顧好各家,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千萬別拿農業社會和尿玩的小孩做比較了。
-
4 # 羅桂田心理諮詢
現在有很多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要麼離家出走,要麼跳樓不活了,採取行動或者威脅父母。
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接受:"挫折教育""苦難教育""生命教育"的結果。
如果孩子受到了這3方面的教育,孩子就可以不出現抗打擊能力低,離家出走,跳樓或者威脅跳樓的行為和威脅父母的行為。
父母有責任好好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做合格優秀的父母,跟孩子一起接受這3種教育,陪孩子開心快樂幸福的度過青春期。
回覆列表
我不由得感到心裡一沉,還在疑惑究竟是意外還是其他原因導致這樣的悲劇,很快就有朋友發過來更詳細的資料。那是一個五年級的孩子, 因為在家上網課,各種打卡,加之作業不會做,和媽媽吵了起來,一氣之下從家中跳了下去。
這一聲聲痛苦的哭聲聽得人肝腸寸斷,我的眼淚也忍不住噼裡啪啦直往下掉。這是一個和我兒子仔仔同齡的孩子,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這樣結束了。留給他父母的,是無盡的傷痛。尤其是他的媽媽,她要從這麼嚴重的創傷中走出來很難很難,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會陷入悲傷、痛苦、愧疚與後悔中。
有朋友感慨地說,現在當媽的實在太難了,既要防壞人,又要防孩子自殺。也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內心這麼脆弱,是不是都是平時被家長寵壞了?否則怎麼可能被媽媽罵幾句就走極端呢?
我們並不是當事人,不知道當時究竟經歷了什麼。如果只看結果,是很容易覺得孩子的承受力實在太差了,連幾句批評都承受不起。但如果我們瞭解孩子這個階段的性格特點和大腦發育特點,知道他們所承受的壓力,看法或許就會不一樣。
進入青春期,大家會發現原來那個好溝通、聽話的孩子開始變得愛頂嘴、愛對著幹了。這是青春期的性格特點之一——孩子很容易出現強烈而極端的情緒。
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正常表現,青春期的力量就像瀑布的水流一樣無可抵擋。為了去了解世界,孩子內在追求新奇的本能被激發出來,他們對世界產生了積極的探索和創造的熱情。
而為了適應青春期的變化,更好地適應世界,孩子的大腦也會經歷一次重塑,大腦會再次修剪重建,重新整合,讓各個腦區會變得更加專門化,以更有效的方式相互連線。
這樣的修剪從長遠來說,是有好處的,它會啟用新的基因,讓神經元更加緊密的生長和相互聯絡,同時,那些不用的不被刺激的神經連結會被剪掉。孩子會對世界充滿好奇,變得富有創造力。但是,大腦的修剪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它會讓青少年的大腦變得脆弱。
這就像我們為花草剪枝,修剪能夠讓花朵變得更簇密,但剛剪下來時,枝幹葉片上的傷口都暴露在風雨中,特別柔弱。
青春期大腦修剪會讓大腦中掌控情緒的前額葉暫時失去整合作用。前額葉是幫助我們保持理性與平靜的,在前額葉的作用下,我們會相對理智很多。
但當前額葉被修剪,失去作用後,處於低層下腦區的皮層就會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變得活躍起來,負責判斷生存安全與否的邊緣系統也開始不受控制起來。這兩個相對原始的大腦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刺激,而像火山爆發一樣突然迸發。
表現在孩子身上,大家就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情緒特別大,動不動發脾氣,有時候沒睡好,沒吃好都可能突然大吼大叫,或者因為家長隨便一句玩笑話,而出現一些瘋狂的衝動性行為。
這些衝動的情緒和極端化反應,是大腦修剪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孩子自己沒有辦法去控制的。
或許有家長會認為,我以前青春期的時候很乖,很聽話,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些衝動的情緒和行為,從來不與家長頂嘴,對著幹。如果你是這樣認識你的青春期的,那麼你需要好好去回顧一下自己的青春期,看看是不是因為強烈的情感隔離,而忘了當時的自己是怎麼與家長對著幹的。你可以去問問自己的父母,看看他們怎麼評價你的青春期。
除了要經歷青春期大腦的修整變化。孩子還要承受比我們當年學習更沉重的壓力。大家如果詳細瞭解現在孩子的學習就會知道,現在孩子所面臨的學習壓力,比我們當年大得多。
他們的學業更重,知識更難,壓力自然也更大。很多我們當年初二初三才學的知識,現在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在學,而為了讓孩子考進好的初中高中,家長又會努力雞娃,所以,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學三年級孩子就已經開始刷初二初三的知識了。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我這是為了孩子好。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孩子感受到的人生除了無盡的學習,沒有其他的。
他們很少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在學校,孩子的學習任務非常重,有越來越多的學校下課後是禁止孩子玩耍奔跑,甚至除了喝水上廁所,禁止孩子走動。他們缺少同伴間的互動,
放學回家,孩子一樣不能放鬆。孩子要努力學習做作業,父母甚至祖輩高度關注他們的功課,父母盯著做作業,詢問功課情況,學業有任何一點問題,都會被全家人數落。而參加親戚朋友聚會,孩子會被大人們詢問的,也是你這次考試考得好不好,你在班上考第幾這種與學習有關的問題。很少有家長會關心孩子,你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今天有沒有好好休息?
一到週末,的孩子時間更是全部被各種補習班塞滿,寒暑假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寒暑假流行的要求是:“寒假一個小飛躍,暑假一個大飛躍”。既然要飛躍,自然不可能給孩子玩耍的時間。很多孩子的寒暑假比平常上課更忙。
就拿這個寒假來說,我身邊有孩子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沒有補習,其他放假時間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全部被各種補習填滿。因為疫情關係,線下輔導班停掉了,但這些線下補習機構第一時間就轉戰線上,幫助孩子(更多是家長)實現了學習自由。
在正常情況下,開學後按時到學校上課,就算功課再緊張,孩子總能找到時間適當休息,總有機會與同學交流,在與同伴的互動中,他們能夠釋放一部分情緒。但這次因為疫情,孩子長時間在家中,他們沒有機會與同伴交流,但卻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學習,只要他們有一點點分神,就會被家長指責批評。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釋放壓力的途徑卻越來越少。
對於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心是開放的,他們的功課壓力相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也不大。而且他們的前額葉是能夠起到適當控制作用的,所以就算遇到問題被家長吼叫打罵,他們也能夠壓抑住自己的的情緒,更容易平復下來。
但青春期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的學業壓力更大,前額葉又失去控制,他們很容易陷入激烈的情緒衝突中。尤其那些童年時期被壓抑的情緒,更會激烈的爆發出來,孩子會出現很多“瘋狂”的情緒反應。
家長會發現,孩子很可能會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而莫名其妙大發雷霆。當孩子出現過於激烈的反應時,家長第一反應會是不爽,大多家長會選擇打壓孩子,用從小到大已經用了十多年的方法批評、指責、謾罵甚至暴力對待孩子。
家長的角度是:我這麼做是為你好,因為你不懂事,我就教育到你懂事。他覺得我這樣是讓孩子聽話。但在極端的情緒下,孩子是不會理會的。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會迅速長大,他們很可能比父母高,比父母壯,他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力量。在這份力量與失控大腦的雙重作用下,孩子會表現出強大的攻擊力。
有的孩子攻擊力會向外,與父母對著幹,與家長爭吵。如果家長讓他滾,孩子真的會選擇離家出走或是做出極端行為。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兒子因為數學沒考好,被老公罵,老公讓他滾,孩子當即摔了門出去。她感到不對,馬上追出去,發現孩子正準備攀爬過道上的窗戶,她嚇壞了,衝上前去,死死把孩子抱住,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有的孩子的攻擊力則會轉向內,孩子會攻擊自己,出現情緒障礙、思維障礙、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或驚恐症等,甚至出現自殘或輕生的行為。
這兩種極端的情緒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說了這麼多,重點其實只有一個: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與從小到大已經熟悉的那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必須用新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避免極端狀況的發生。
首先,要學會與孩子共情,幫助孩子接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身為父母,我們要有能力做孩子情緒的垃圾桶,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對這些情緒進行命名,讓孩子認識這些情緒,感受情緒的強弱不同,一旦情緒被看到,就能幫助大腦恢復平衡。
具體的方法是,比如當孩子說他在學校被嘲笑,與同學打架時,不是指責他有沒有違反紀律,而是認真傾聽,與他共情,對他說:“被嘲笑時,你一定很憤怒!”
如果孩子說:“可能吧!”你可以繼續問問孩子:“可能?你也不確定嗎?我們試試看打分的方法,如果零分是沒有,十分是最高,你當時的憤怒有幾分呢?”這樣你可以更準確地知道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被看到後,可以再問問他,聽起來你很生氣,你想用什麼方法來發洩這些憤怒呢?可以與孩子分享一些發洩憤怒的方法,比如可以把情緒通過運動、打靠枕、撕紙等發洩出來,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靜心、冥想,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安撫。情緒被髮洩後,孩子的大腦會重歸平靜。
切記:當孩子出問題時,任何火上澆油,用言語對孩子挖苦、諷刺、嘲笑、批評等做法都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僵,彼此的情緒越來越強烈。
第二,要學著與孩子成為朋友,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孩子。
如果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習慣用教育、指導的方法對待孩子,那麼進入青春期,父母一定要轉變態度。眼前這個高高大大的孩子不再是曾經那個可愛的小寶貝了,他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力量,他們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像朋友一樣尊重、友好地對待。
轉變身份,用朋友的態度對待孩子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只有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的,他們才更容易對父母敞開心扉。而父母用尊重、友好地態度對待孩子, 也更不會出現批評、指責、挖苦、嘲諷的語氣。
在這樣的基礎上,父母才能瞭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出問題時,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父母才可能相對冷靜,陪他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否則,父母就容易口不擇言,很習慣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指揮孩子。一旦父母和孩子的情緒都失控,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當然,這對父母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情緒從來沒有被看到、被接納過,當父母內在的處理模式沒有得到修整的情況下,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我們依然很難放下兒童時期形成的防禦心理,適應孩子關愛者的角色,即使孩子情緒化、無助、脆弱等正常表現,也會讓我們感覺壓力巨大,一不小心就讓我們情緒崩潰。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與孩子成為朋友,去理解和接納他是很難的。這就要求父母先處理自己,回到自己的內在,瞭解自己的情緒運作模式,只有把自己曾經的經歷認識得越透徹,才能越順暢地看到孩子的情緒,才有能力幫助孩子接納和處理他們的情緒。
這個過程是很難的,因為要面對自己的傷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即使進行了內在成長,家長依然會口無遮攔,依然可能與孩子發生爭執。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該認錯時要認錯,家長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就會更積極地承認錯誤,彼此的關係更容易修復。
家長還需要給自己設定界限。對青春期的孩子,就算自己的氣急敗壞,生氣到極點,也不能口無遮攔。尤其不要對孩子說:你有本事就走,你有本事就別回來了。其他階段的孩子可能不會過激,但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你的一句話而真的出現極端的行為。所以千萬別與青春期的孩子說過於激烈的話。你的一句氣話,很可能會讓他真的做出實際行動。等出了問題才後悔就遲了。
第三,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完成大腦整合。父母要陪孩子掌握一些釋放壓力的方法,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平常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走一走,騎騎車,跑跑步,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也可以教孩子做深呼吸、靜心與冥想來平復情緒。
運動能幫助孩子釋放壓力,發洩憤怒,而靜心、冥想則能夠幫助孩子大腦整合,幫助大腦恢復情緒的平衡。這樣的情緒訓練也是一種習慣,當孩子開始這樣的整合後,他們大腦的神經迴路就會被啟用,並不斷建立連線,一段時間後,孩子掌控情緒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強。他們就不容易在衝動的情況下做出極端的行為。
第四、讓孩子瞭解更多的人生價值。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固然重要,但它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的一輩子都要學習,尤其現在這個時代,不學習就要落伍,連我們都要不斷學習,何況孩子呢?
所以,千萬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把所有的學習熱情都用光了。
可以多帶孩子瞭解我們的世界,與孩子討論時事,讓孩子知道身邊或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等疫情解除後,也要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帶孩子去大自然,能夠幫助孩子放鬆身心,帶孩子去看人類的文明,能夠讓孩子增長見識。學習不是隻有枯燥的知識,各種生活體驗都是學習。
即使在家中,也可以多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孩子成為家庭的一份子,掃地、洗碗、洗衣服等生活中不起眼的瑣事,也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第五,經常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我們讓孩子學的各種知識非常多,語數外、音體美、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特長班,但是很少有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或許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有進行過生命教育,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會認為,這個問題我教過孩子,沒必要再說,外加孩子功課太忙,就會忽視。
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孩子懂得自己的生命價值,他才會好好在乎自己的生命,才不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所以,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他的生命很重要,父母可以經常告訴孩子當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時,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歡喜,讓孩子知道他小時候和現在的身體對比,找到生命的力量,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存在價值,讓孩子知道他的生命對於我們這些愛他的人的牽掛有多長,有多深,教會他在人生遭遇困難時候活下去的勇氣。
這份溫暖與力量,就是孩子在人生最黑暗無助時生命的火光,孩子會知道,即使自己不優秀,父母也一樣愛他,他是被愛的,他的存在很重要,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抵禦人生中的各種寒冷,讓孩子在無助時依然有活下去的慾望!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最重要最無可替代的寶貝,別讓衝動毀了孩子和自己的家庭!
願逝者安息,願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