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外閒仙
-
2 # Buttercup
我覺得是。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醫養結合,醫養結合,關鍵是一個“合”字。醫養結合,不僅僅是物理結合,還需要形成體制機制、參與力量、科技支援等多種合力。而醫養結合的“醫”的內涵不僅是醫療,還是大衛生、大健康的概念,重點是長期照護。醫養結合的本質,是服務的結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口老齡化,中國的疾病譜系正逐步改變,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更高。傳統的養老服務更重視“養”服務,如果老人身體抱恙,往往還是需要家裡人陪伴去醫院,而如果是突發疾病,養老機構就更難以保障老人的安全了。
醫養結合並不是只有配建醫院一種形式,養老機構可以透過與周邊的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建立可持續的執行機制和服務模式。比如,醫院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保健等服務,建立康復病床、雙向轉診、急診急救等醫療綠色通道,確保患病老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大型機構可以申請醫療資質,設定醫生崗位,及時應對老人突發問題,中小型養老機構可以自辦醫務室,看護、照理老人健康。
除此以外,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網際網路+的趨勢也是醫養髮展的方向,如果想要深入瞭解的話,可以去聽聽9月份的中國健康養老行業創新發展論壇,論壇以“智聯時代下的誠信康養新模式”為主題,將圍繞養老機構盈利模式創新、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領域創新發展進行探討。
-
3 # 手機使用者6557630673
醫養結合不是模式,是正規養老院的標配,歐美日本所有養老院都配診所或醫院,只是重點放在搶救與康復,非老年疾病太多移治專業醫院,而中國的國際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又沒有曰本的養老保險儲備,更沒有美國養老院上市及信託精神,更沒有老人參股長年獲利的不割韮菜的制度保障,所以中國必須學習歐美經驗創造中國模式來解決未富先老的問題,最底層的貧困群體還是靠政府保底,近年來我正在探索中國養老新模式。
回覆列表
社群為中心的養老模式
一、社群服務中心設立醫務室,利用智慧手機APP,實行醫生護士定期門診和備案值班制度。社群老年人慢性病可以在社群拿到藥。需要居家養老醫療護理照顧服務的,社群服務中心可以在備案值班醫護人員中,在協商確定服務報酬後,由供需雙方簽署協議,服務中心負責管理並收取費用。
二、所以社群都必須在建設規劃中設立一定比例的養老床位的醫療護理照顧所,對於完全失能老人和不能承擔獨立醫護照料的老人,集中一起進行醫護照料,既可以節省醫護資源又可以降低費用。
三、社群養老互助機制。社群居民自願繳納養老互助基金。社群居民自願提供記賬式服務。社群居民中如有退休醫護人員,可以無償可記賬的提供醫療護理服務。這個機制簡稱基金銀行和服務時間銀行。居民可以在必要時動用“銀行”內的個人資產。
四、社會上的大型、高階養老機構,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是空中樓閣。社群服務中心可以和這些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產生互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