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柳青青秀

    孩子反感父母說話,可能不是孩子問題。父母也要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說的話都是有用的。是不是說到做到了。自己是不是好父母。如果你們從來不跟孩子說謊。從來不跟孩子耍情緒,從來都是考慮孩子感受。那孩子就不會反感了。有的父母自己玩麻將不給孩子做飯,孩子當然反感。我就是舉個例子,你們自己檢討一下,改一下,情況就會好了。

    還有就是說話的時間。有的孩子正在專心寫作業,媽媽就來讓喝杯牛奶吧,歇著吧。簡直就是搗亂,擱誰都反感。還有的孩子剛要寫作業,媽媽來句快點寫作業。其實孩子自己都知道的。

    學會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你才會理解他。你才不會被反感。

  • 2 # 雪月兒

    一些父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孩子小不懂事,父母應該在孩子心中樹立權威,使孩子對父母保持一種敬畏,因此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常常以指責、命令的口吻教訓孩子,甚至當著其他人的面毫無顧忌地批評孩子,卻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不知不覺中被父母消耗殆盡。其實作為父母,應該明白自尊心對孩子的重要性,要善於保護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尊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平日的生活細節中,父母就應該做到:

    1.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採用侮辱孩子自尊的教育方法,如諷刺、辱罵、吼叫等,不能當著眾人面批評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隱私,不亂翻孩子的物品,如手機、日記等,如果想看,應徵得孩子的同意;

    3.把孩子當成家裡的重要一員,給予孩子適當的家庭責任,一些家庭事務允許孩子參與和提出建議。父母們還要注意,呵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從細節開始,從小開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才能一直沿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 3 # 使用者尹阿姨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首先不應該想如何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反感你們說話的主要原因。

    其實,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通常還是比較崇拜自己的父親或母親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很多時候會讓孩子銘記在心,有時可能會記一輩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親身體會。也有的父母可能和自己的生長環境、受教育的程度有關,平時言行把握得不是太好,而自己孩子逐漸長大,具備了辨別是非能力,父母卻沒有意識到,總認為孩子小,說話不注意,這可能就是孩子反感的主要原因。

    當然,有的孩子處於判逆期,無論父母說什麼都聽不進,這時的父母不能為了自己所謂的權威而對孩子打或罵,而是需要足夠的耐心對其進行引導,相信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所以,做父母不易,做合格的父母就更不易,撫養孩子不僅是讓他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言傳身教,和孩子共同成長。

  • 4 # 才智寶貝學堂

    孩子比較反感父母說話,可能是因為父母有哪些話語、行為傷到了孩子或者讓孩子覺得多餘的,孩子才會如此表現。

    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原因,解決真正的問題,而是一味地樹立權威,可能看起來會有效,但是會掩蓋潛在的問題。實際上,孩子很可能只是怕你,才不敢表現出對你的反感,但是對於你的話,他們在心裡不一定是願意接受的。

    如果孩子反感父母說話,可能是父母管得太緊了,什麼事情都要提醒孩子。孩子逐漸長大,也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如果父母過度提醒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不耐煩。另外,如果父母說的話,孩子不認同,孩子就不喜歡聽父母講。如果父母有哪些行為,讓孩子對你印象不好,比如不相信父母等,孩子也會對父母的話語產生反感。因此,父母要了解真正原因,再去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 5 # 曉晴vlog

    我覺得當孩子比較反感父母說話時,是不應該樹立父母的權威跟孩子說話。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什麼問題,應該像朋友一樣進行溝通

  • 6 # 菜菜的洽談記

    首頁我覺得你的想法是錯誤的,樹立父母的權威從中可以看出來和孩子的關係並沒有很親密,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更加像朋友如果在一個事情上面孩子的想法比較不成熟我們可以給出一定的建議,現在的環境不同,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給出建議供他們參考1.在和孩子溝通時候一定不要強制給他們自己的思想。瞭解他們遇到的問題和想法在結合自己的經驗去解決,孩子出現的反感一定是父母的方式不對2.孩子和父母溝通時候一定要溫和堅定而不是大吵大鬧。這樣父母溝通起來會更加順暢

  • 7 # 聾校姬老師

    父母不應該對孩子有強制的態度。

    父母要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反感自己?

    第一,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說話的態度和方式。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態度是不是很強硬?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是不是愛說教?現在的孩子什麼道理都懂,千萬不要對孩子講大道理,比如:我都是為你好;你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還不好好學習?你還在玩,趕快去學習!……這些都是孩子最反感的話。還有的父母說話不文明不文雅,也是讓孩子從心底看不起

    第二,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很多父母藉口工作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見面就是說教和訓斥,孩子怎麼聽得進去呢?做父母的不管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心人。

    第三,父母也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瞭解孩子每個階段的想法和格策,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

    我覺得,只要父母停下忙碌的腳步,彎下腰和孩子說話,你的孩子會慢慢接受你!

  • 8 # 爾雅休養札記

    中國的家長們總是感覺自己孩子的問題多多,越來越焦慮的父母們一直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問題卻出在父母身上。

    其實,現在的問題父母比問題孩子要多。家庭教育本質上應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教育,現在卻變成了僅要求孩子的教育。

    孩子成才有兩個因素:家庭教育和學習能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說教型父母是往孩子的心裡裝東西,導師型父母則是讓孩子的心裡長東西;說教型父母是用牛繩牽著孩子的鼻子走,導師型父母則是用燈塔為孩子引領正確的航向。

    你對孩子是真愛嗎

    父母對孩子的愛分為四種:

    溺愛——滾燙的愛。這是一種失去理智的愛,父母對孩子輕易滿足、過分關注、包辦代替、嬌慣縱容、處處袒護。

    缺愛——冰冷的愛。用金錢和物質代替父母的愛,認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物質就夠了。

    亂愛——冷熱不均的愛。根據自己的情緒來對待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是“心肝寶貝”,慣得孩子無法無天;不高興的時候就是“討厭鬼”,感覺孩子做任何事都是錯的。

    真愛——溫暖的愛。這才是父母該給孩子的愛,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援。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很愛孩子,但你的愛屬於哪一種呢?

    很多家長都不明白自己與孩子之間是什麼關係,一味地用封建家長制的思想說教孩子。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問題,也不要焦慮。只要你能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從關注自己的進步開始,用孩子認同的方式,成為孩子的榜樣,以行動去影響孩子,就能成長為孩子喜歡的導師型父母。

    瞭解孩子的成長密碼

    你是否特別害怕孩子離開你?

    孩子是否總會出各種出乎意料的狀況?

    孩子哪科成績不好,就報哪科的輔導班?

    自己管孩子耗費很多精力,卻始終還是管不好?

    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大約80%的父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

    在每一個焦慮父母的背後,都有一個“自家的孩子”和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你就考不上名牌大學;考不上名牌大學,你這輩子就完啦!”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瞭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發展特徵,因材施教,而不是拔苗助長。

    0-1.5歲:孩子的重要關係是媽媽,教養關鍵詞——迴應與陪伴;

    1.5-3歲:孩子的重要關係是父母,教養關鍵詞——品質與意志;

    3-6歲:孩子的重要關係是家庭,教養關鍵詞——好奇與興趣;

    6-12歲:孩子的重要關係是學校,教養關鍵詞——試錯與認可;

    12-18歲:孩子的重要關係是同伴,教養關鍵詞——尊重與信任。

    孩子在不斷成長,父母的教養方式也要不斷變化。你要站在十歲的門檻,等著你五歲的孩子一路蹣跚走來。這樣你才知道孩子成長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探索孩子行為背後的祕密

    你的孩子總是喜歡推卸責任嗎?

    你總感覺自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笨嗎?

    好好的孩子怎麼養著養著就變得不好了呢?

    孩子小時候明明很乖,為什麼上了小學就這麼叛逆?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可愛之處,感覺自家孩子是最優秀的;在孩子上小學之後,父母的關注點便轉移到學習成績上,感覺自家孩子處處都是缺點。

    學習成績只是副產品,孩子天生不是用來比較的,鷹喜歡飛翔,魚喜歡游水,怎麼能有可比性呢?

    孩子總愛頂嘴、做事拖拉,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這麼做,所以用這種方式表示反抗。在孩子做事之前讓他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就不會有情緒了。

    父母總是指責、打壓孩子,就會讓孩子缺乏勇氣,喜歡推卸責任。當你做到對事不對人的時候,孩子才不會自我否定,才敢承擔責任。

    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他的固執,而是家長的方式不對。大人做事時有目標,而孩子做事時沒有目標;大人是為了“完成”,而孩子則是為了“體驗”。

    明白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就會知道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

    創造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中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裡。

    當焦慮的父母用情緒去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更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如何創造一個讓孩子自由、安全成長的空間呢?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在孩子的心裡,父母的關係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所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需要的不是父母密不透風的愛,而是留白的愛。如果父母佔了孩子成長的路,讓孩子往哪裡走呢?勤勞和努力,才能造就一個孩子的獨立人格。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能養人,讀書能解決人生的疑惑,平復內心的焦慮。愛讀書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是在為孩子營造舒適的家庭氛圍。

    學校教育是為孩子未來的工作能力打基礎,家庭教育則決定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父母成長為導師型父母是很重要的,能夠在合適的時期,最好地滋養孩子的心靈並滿足他成長的需求,幫助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才是你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無論您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無論您的工作多麼複雜,多麼富於創造性,您都要記住:在您家裡,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緻的工作在等著您,這就是教育孩子。”

  • 9 # 涵蘋平

    孩子反感父母講話。其實在我身邊我見到的很多都是因為家長說個不停,但是又沒有說到點子上嘮嘮叨叨個不停,自己自我覺得這樣嘮叨,別人會聽的進去,根本沒有去想想說這麼多有沒有作用,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反感,但是孩子又迫於你的權威他能怎麼辦?所以才反感。

  • 10 # 口水多過茶的話癆

    父母的權威必須是建立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的,父母應該拿出父母應有的樣子。以打、吼、責罰的樹威無非是色厲內荏,所樹的“威”會隨著父母的年邁而消散……。

  • 11 # 一木一凡

    所謂樹立父母權威,就是想讓孩子聽話。可是為什麼孩子必須要聽父母的話呢?是因為要“管”孩子嗎?

    孩子反感父母說話,那我們就要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反感父母說話呢?因為父母說教,講道理?孩子反感,是因為父母說的話,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而是現在父母的角度,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對於孩子的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體會不到價值感。孩子的感受得不到重視,能力得不到鍛鍊和信任,孩子也不會體會父母感受,也不會信任父母。所以父母說的話,孩子就會反感。

    我們想要孩子“聽話”。首先我們也得學會傾聽孩子,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們再去說話,才能和孩子對上話。

  • 12 # 櫻井杏奈137

    其實我是一個初二的中學生,其實9-18歲這段年紀中父母應該多注意一下說話的方式,這些階段的孩子是很敏感的,稍不注意注意的一些話可能就要傷到孩子心。

    我自己也有親身經歷,我爸媽都屬於那種很權威的人,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們決定,我甚至不能反抗。到了初中就更加難受了,我幾乎除了上學幾乎每天都在家裡關著看書,到了初二半期的時候我被逼到走上了絕路,後來被搶救了過來。

    所以很多家長說“孩子不理解當父母的苦心”“我們也是為了他們好啊”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懂,我們也知道是為了我們好,但是每個人都學習能力是有限的,作為父母還是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成長。很多事情要自己親身去做了才知道好壞!

  • 13 # 豆夾

    孩子反感自己,家長先找找自己的錯,有錯就改互相尊重。讓孩子從心裡願意聽,而不是樹威,表面化。有的做母親在家說話以嚷為主,認為聲音大了會被重視,從來不想別人聽著好受不好受。時間一長就沒人願意聽她說了。聽著聲音就煩。有的做父親的教育孩子以打為主,孩子只想早一點離開他,怎會願意聽他說話。有的家長張嘴就拿別人的優點跟自己孩子比,,說話帶髒字,惡語貶低孩子。孩子考了低分,家長不理解孩子,抱怨責怪,讓孩子鬱悶的心更加受傷。

    孩子大了有了主見是好事,家長要把孩子看成朋友。尊重孩子禮貌的對待孩子。比方說報學習班,穿什麼衣服,週末自由時間幹什麼。聽一聽他的看法,孩子的事以他自己意見為主。家長以身作則了,孩子上行下效,也會尊重家長,虛心聽取家長意見。

  • 14 # 寧靜的百合

    此時如果樹立父母權威,只會雪上加霜,讓孩子更反感!

    有句話說: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有多少父母能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孩子反感和父母說話,其實父母也要在自身找下原因,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我在買之前就會猜到孩子會這樣問我?我語重心長的對孩子說:你有喜歡和追逐的權利,但是你別忘了你現在是學生身份。可以喜歡,但是絕對不可以痴迷,盲目的追逐。你喜歡的明星他們身上什麼閃光點吸引你呢,如果你也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現在最主要的是好好學習,努力成為你喜歡的樣子!

  • 15 # 李文彬531

    反感父母說話有兩種情況存在:一個是不懂管教孩子的慣寵逆型父母,從小什麼事都過度順從依賴孩子,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慾望越來越大時,父母感覺滿足不了了,便開始控制加牢騷的大道理,孩子自然反感。二就是孩子非常優秀體面懂事型,而父母總是愛鞭打快牛,總認為還不滿足的那種過多關心牢騷。兩種情況的前者,父母應該抓緊改變與孩子交流以及行為上的細節,去感化影響引導孩子儘快迴歸入正,一個孩子一個樣,也只有家長才能最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第二種情況的家長需要減少囉嗦牢騷以及過度關心,多去聽孩子的建議和想法,幫助孩子去完善孩子想要的事情,做好孩子的助手就足夠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幾乎不會走錯路,所以過度擔心要避免了!即便這樣的孩子有可能犯錯誤,也要切記肯定不是故意的!……

  • 16 # 育兒教育踐行者

    反感父母說的話,不產生效果,沒有給予配合,那麼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去和孩子溝通呢?有效果是不是比講道理更有意義呢?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應該是,孩子在前父母在後,孩子前。當孩子遇到問題,回頭就能看見父母,父母給予信任和支援,孩子才有力量向前。在孩子向前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引導時,父母及時給予。保證方向

    但如果父母專注權威時,側重點就變成要求,命令,職責,驕傲,一切以父母的感受為前提,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成為對立

    什麼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看著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在情緒面前可以分解情緒和事情,家長就可以輕鬆很多。

  • 17 # 嵐說情感

    孩子反感父母說話,與父母是否有權威並無必然的聯絡。如果真的這樣認為,一開始就抓錯問題的本質,最終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已進入叛逆期

    所謂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思想,認為自己是可以獨立處理事情,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當父母一旦忽略或者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就會通過與父母對著幹來提示對方“你要注意我的存在”。我們之間的交流應該是平等的成年人交流,而不是哄小孩式或者強制式的交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表現出極端性,所以有時明知道父母是對的,也要選擇激烈對抗,甚至會一時頭昏,做出違法的事情。

    解決辦法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而非錯誤的認為孩子不聽話,只是因為自己不夠權威,然後急於樹立的權威。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將孩子越推越遠。

    其次要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不要急於否認孩子。不妨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嘗試讓他們獨立。如果孩子真的有錯誤,可以在關鍵時刻提點一下。有了信任,沒有了咄咄逼人的語氣,孩子其實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建議和幫助。

    最後不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要有向孩子請教的智慧和勇氣。有時孩子的單純,反而更能直指事物的本質。

  • 18 # 星光燦爛豬八姐

    都已經是反感了,還再繼續樹立父母權威,這是顯矛盾不夠深麼?

    提問裡面沒有提到孩子多少了,我的猜測應該是至少十歲以上吧,或者是開始叛逆期,或者是成年了。

    青春期這時候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且有個特點就是叛逆心理特別強。

    這時候的孩子只能順毛捋,再樹立父母權威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還真不是嚇唬你,最近出事的孩子不少的。

    如果已經成年了,她已經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思路和分析問題的方法了,基本定型了。你再樹立權威不覺得晚了麼?(其實你現在是不是也有這種擔心,覺得再不樹立大了就更管不了了。)

    這時候你只能採用懷柔的政策,慢慢滲透你的觀點,千萬別硬掰。

    重點不在父母的權威性,重點在你要是深入分析你們矛盾激化的點在哪兒,對症下藥。

    不管怎麼樣,希望你跟孩子的關係能緩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自己健身都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