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則淨

    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由孔子的“仁”“禮”“忠恕”“中庸”,進而發展為孟子的“仁政”“民本”和“性善論”思想;荀子在孔孟的基礎上,提出了“仁義”“禮治”“性本惡”主張。

    2、西漢: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他設太學,以儒家經典著作教育學生。

    3、宋明時期是儒家思想的新發展階段,形成了新儒教。

    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和王陽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4、明末清初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繼承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哲學家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他們都對儒家思想有所批判和繼承。

    李贄否定了孔子權威,提出了“童心說”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黃宗羲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發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顧炎武則進一步批判君主專制,提出“眾治”,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王夫之更是大膽地提出了“循天下之公,帝王獨尊是君臣之道喪失的根源”的主張。

    建國後,提出了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當時有百姓說批林容易、批孔難。因為老百姓已經認同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思想。也只有百姓各安其位,各司所職,社會才穩定,然後才會進步。

    有人認為重新尊崇孔子,是為了統治的需要。但是,總管歷史來看,歷朝歷代都是想要自己統治的國家百姓安居樂業。為了統治的需要,本身沒有錯。社會穩定了,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國家安定,家庭才能和諧。因此才有寧做盛世狗、不作亂世人的說法。

    請指正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Z6青春版,千元攪局者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