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

    《得兒女訊息》

      文天祥 宋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孔明已負金刀志,元亮猶憐典午身。

      骯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頷聯“孔明已負金刀志,元亮猶憐典午身。”中“金刀”是繁體字“劉”(劉)的組成部分,“典午”是指“司馬”,是晉朝的隱稱。明代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有分析:“當塗為魏,典午為晉,世率知之,而意義出處,或未明瞭。案……典,司也;午,馬也。”其實,早在晉朝後期的《三國志·蜀志·譙周傳》中就有:“周語次,因書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馬昭)果崩。”。由此可見,這是當時對當朝者的避諱,是故意用的隱語。“典午”至今一直如此引用。孔明是劉備的軍師和丞相,“元亮”是指陶淵明,“元亮”是陶淵明的字,陶淵明是東晉時人。詩中文天祥是以諸葛亮和陶淵明自擬,前一句是說諸葛亮最後沒法實現劉備的遺願,與他當時的情況有些相似,這相對好理解一些。後一句大意是說陶淵明尤其看重自己“晉朝人”身份的意思,這裡“猶憐”的“憐”字不應以“可憐”來解釋,相對應比較接近“珍惜”、“憐愛”的意思。這就涉及到陶淵明本身的典故了。

      當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時,陶淵明作為晉朝人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以此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顧。元興三年,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起兵討伐桓玄、進行平叛,陶淵明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期間他曾冒險奔赴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訊息馳報劉裕,為東晉的延續立下了一份功勞。為此陶極其高興,並以此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忠良、殘害無辜等黑暗現象,使陶深感失望並選擇辭職。最終成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生。不僅如此,陶淵明還在劉裕公元420年建立“劉宋”後更名為“潛”,這是陶表示反對劉裕篡晉,誓不為之所用之意。因此,文天祥才會在詩中說陶淵明特別重視自己東晉人身份,這也與文天祥對元朝的態度相似。也就是說,文天祥在此借古喻今,是經典的用典範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的房子在開通煤氣時,發現牆體裡管道漏氣,如何向開發商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