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各種文化課輔導機構火爆的不行不行的,是為什麼呢?難道,通過正兒八經考編進入學校的老師,他們的教學水平真的不如校外輔導機構的老師嗎?待疫情消散,開學後,你會給孩子報校外輔導班嗎?
-
1 # 老朱問你答
-
2 # 奇文另解
一句話說清楚根本: 渴望教育不公平!
大部分家長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好,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秀。就是渴望教育不公,只是儘可能希望天平朝自己傾斜而已!學校教育是大鍋飯,其實在做到儘可能讓學生享受公平的學習機會的同時已經催生了渴望不公平的想法。這就像你給每個人都發相同的救濟糧的同時就有人想如何多拿點了!所以這也是“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根本含義。所以,機構的存在就是製造教育不公平的機器。
其次,國家也很清楚,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都是缺乏的,所以國家如何定義民辦機構呢?公立教育的有力補充!中中國人多啊,小初高學生就兩個億,公立學校無法完全滿足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只能給最低保障。這也是機構存在的社會依據,儘管是如此的畸形!但是就是存在。
其次,你不要老是去想老師教學水平什麼,教學是一個連續的環節,不同的學生和家長又有不同的需求,這是很複雜的,不是僅僅靠老師就能左右一切。你看為什麼好學校都會掐尖呢?因為優質生源可以解決大部分環節的不必要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只招成績好的學生這麼簡單,比如成績好的學生普遍自主性強,成績好的普遍具有帶動學習氛圍的作用,成績好的可以節約更多的資源成本……相反,成績差的同學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可能是學習,有可能是心理,有可能是家庭等等,這些問題有很多是大鍋飯無法解決的,所以這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個需求,成為了市場的痛點,所以必然就會催生相應的公司,只是他們能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也本身是一個問題。
-
3 # 潤澤書香
為什麼社會上的文化輔導機構這麼火?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社會需求
我們身邊大多數家長是工薪階層,每週六天工作日,不是朝九晚五基本都是朝八晚六。可以說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輔導孩子。那麼怎麼辦呢?周邊這麼多輔導機構,把孩子交給人家,掏點錢,感覺把孩子交出去,人家就會認真的輔導!殊不知,真正的教育的開始還是迴歸家庭迴歸父母。孩子在機構學了什麼?有沒有複習鞏固?這些問題還是要父母來監督的。如果父母不盡職或者做甩手掌櫃,那麼孩子交到什麼機構也未必有好成績!
二:考試需求
現在不能說在校老師是最輕鬆的職業,至少老師們沒有我們小時候老師們的嚴謹和嚴格了。現在老師也是很難為的,管的太嚴了,害怕孩子心理素質低,家長打12345。管的鬆了,課堂紀律不好,影響全班教學環境(我身邊的真實情況)。
在校老師有一套標準的教學大綱,大多數老師直接按著課件教學,(有一些很優秀的老師真的是從學生出發)只為完成教學任務。孩子吸收多少,學到多少,擴充套件多少?老師真的很在意麼?課外輔導就抓住了這麼一個點,教學內容拓展出去,比在學校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比如:數學加入一些奧數題型。(我們學校考試每次都有拓展題型,但是老師卻很少針對性的講)語文主要講閱讀理解和作文。
我瞭解到學校孩子分為三種情況:一種學習很好,自學能力強,思維開闊的,真的不上輔導班,因為現在手機資源這麼豐富,完全夠一個學生學習吸收新知識。一種是學習也不錯,學校學的不多需要拓展自己,家長不能輔助的,就只能去培訓班啦!還有一種學生是在學校不認真學,成績很差,家長無能為力,只好花錢送輔導班啦!其實,真實效果如何,後兩類學生學習效果千差萬別。三:家長客觀問題:攀比心理
很多家長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和孩子溝通,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看到朋友鄰居,同學報名了,她也一股腦的給孩子報上。很多這種情況,培訓機構每年招生都有老帶新,這就是抓住了家長“從眾”心理。
希望在校老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真的是從當前考試出發,從孩子心理髮展出發,把更豐富的知識帶給孩子們。 -
4 # 教育幸福裡
現在文化課輔導機構非常火爆,從小學就開始輔導,到了初高中那幾乎是人人蔘加輔導,但是我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是老師教學水平低而是有以下幾種原因。
二、孩子偏科,希望通過輔導班改善一下。
四、家長沒時間管,放輔導班看著。
其實以上家長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別人都在上輔導班,我不上拉下了怎麼辦?感覺都掉入了怪圈,始終想通過上輔導班買個心理安慰。
現在的輔導機構千姿百態,有輔導的好的,但很多根本就是純粹為了掙錢。他們找一些大學生當輔導老師,沒經過培訓就上崗,這些大學生也許能解題,但是他們對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一點都不瞭解,又談何輔導呢?也就是簡單的糊弄一下罷了。
家長朋友們其實那些優秀自律的孩子沒必要上輔導班,而那些確實需要上輔導班的孩子一定要看準了,儘量選一些專業的小班培訓,他們對學習大綱和考試大綱瞭解,可以針對性訓練,這樣才能起到效果。切不可盲目跟風,花錢買安慰!
-
5 #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我是一束光,願為您照亮!】
現在文化課輔導機構越來越火的原因很多:
1、當今社會有許多家庭是父母都上班,沒人接送孩子上下學,只好委託校外機構。2、現在好多家長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尤其是高年級。3、課外的輔導課,目標性強,那一刻差就專補哪一科,並且,相應的知識點,也整理的特別精準,孩子容易接受。4、輔導老師的教課水平 不錯,都是有一定經驗的,而且,機構是個人辦的,為了贏得好的口碑,對老師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5、輔導班的老師任課期間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上崗第一個月是要扣押金的,所以中途不會老是換老師。因此,有許多方面是公立學校所做不到的,也是政府一直想砍掉這些機構而一直無果的原因,它是有存在的必然性的,也是文化課輔導為何久盛不衰的原因!
【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
6 # 尋求夢裡
這個真不一定。學校裡有特別棒的老師,輔導機構也有很牛的大拿。
課外班火,可能有這麼些個原因,個人觀點哈。公校老師工作相對穩定,工資也相對固定。大部分人考公校,就是因為看重那份“穩定”——固定上下班點(除了班主任)能照顧家裡;每年倆假期,能放鬆自己;福利待遇好,年底還有各類獎金。相對來說很不錯了。更別說,可能出大力氣管理學生的班主任還要管出操管生活管學習管學校各類任務各類班級之間“友愛”互動。而輔導機構的老師呢,據我所知大部分都是依據學生上課球來算工資。高工資大部分時候意味著高水平,所以一般機構老師會下功夫去整理知識點,整理典型例題,每年題目掰開揉碎去分析,找裡邊涉及的知識點。有的一對一上課教學,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各類情況設計教學計劃,等等等等。目的無非就是一個,留住學生。學生上課越多你回報越豐厚。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哪哪兒都有好的也都有壞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問題,跟不上班裡進度,那就趕緊去找任課老師。任課老師忙不過來,那就趕緊輔導班走起。問題放在那兒不管,只會越來越多,直到最後要麼學生放棄,要麼家長不管。
-
7 # 教育ing
作為一個一線老師,我覺得課外機構輔導存在有其必然的原因,跟老師教學水平關係不大首先來比較下兩者
[1]普遍來說,輔導機構的師資力量跟學校教師存在巨大差距。我身邊就有同事甚至把教育機構作為考編前獲取經驗。
[2]不排除有的輔導機構有個別好的老師,但是基本就是面子工程。
[3]輔導機構老師,對於學科內容把握程度,肯定不如學校老師,她們只是輔導,哪裡管的了考試趨勢啊。
為何還那麼火爆呢?[1]學校老師精力有限,不僅教學工作,還有其它的各種任務。所以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2]家長沒有能力或者耐心輔導,孩子放學後無人監管,所以把孩子送到教育機構。
[3]從眾心裡,別人家都補你不補,感覺就會落後愛別人一步。
其實最好的學習是,孩子自覺,家長陪伴,不要認為送給輔導班自己啥事都沒有了,家庭教育是孩子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8 # 熱愛學習的教育者
現在社會上的文化課輔導機構特別多,主要是以下原因。
1.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多都讓孩子進入一線城市上學,這也導致了,一線城市的學生特別多,一個老師要管很多人,每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孩子老師也沒有照顧到。孩子成績會下降。
2.父母都有工作,比較忙,孩子的成績不好,不能只要求學校老師去管理,也就寄託於補習班,讓補習班的老師提升孩子成績。
3.現在的補習班有很多也是比較正規的,包括老師都是需要有教師資格證的,所以家長也會比較信任補習班,所以補習班也多。
4.補習班的很多老師也是比較負責任,教的孩子少,可以瞭解每個孩子的特點,知道孩子的不足在哪裡。每天都和家長溝通,家長也對補習班的老師有了信任。
5.現在孩子都學的特別多,學習壓力也是比較大,父母想讓孩子更加優秀,也就選擇補習班。
所以補習班也越來越多。
-
9 # 微笑八顆牙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培訓機構文化課的輔導一般是針對基礎太差,無法接收學校裡面老師的教學知識,不能完成學校的作業的學生,或者想通過培訓的方式變得比別人更加優秀學生。但是這個並不能說明培訓機構的老師比學校的老師厲害。培訓機構的文化課的輔導一般都是小班輔導或者一對一輔導,教授的知識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學生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就補哪一個知識點。學校的老師教學是針對整個班級的,你只能按照班級整體水平來進行授課,不能說針對優秀的學生或者是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影響知識的理解和接收,導致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所以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學校的老師是不能做對比的。現在疫情期間,大部分地區的學生都是在上網課,疫情結束後需不需要報輔導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定,如果學習跟不上,自學能力又不好,那肯定需要考慮報一個輔導班的。
-
10 # 歷史逗你玩
術業有專攻,同工不同酬,這是一個方面,當同等薪資水平以教學質量劃分,我想沒有任何人比資深的校園老師更專業,所謂培訓班的老師未必有管理孩子的經驗,好比我們天天在看電視,老師就是各個頻道,我們耳濡目染,但培訓機構就好比某個頻道的某個金牌節目,無論重點還是效率肯定比全頻道要吸引人也更加印象深刻,但是,只是為了應試而已,一個是教綱的改變,再一個有血有肉的校園生活不單單只是為了考試,這個,培訓機構永遠比不了。
今天社會上的文化課輔導機構非常之多,可以看出整個社會對文化知識的需求度在上升,這是市場經濟所決定的,我們不要過多的解讀。
校外輔導機構真的好於學校嗎?輔導機構的老師真的比學校老師好嗎?學校的老師去輔導機構上課就真的好於在學校上課嗎?
首先我們看看第一個問題,校外輔導機構真的好於學校嗎?不會!必須承認一點的就是:輔導機構對學生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能避免的缺陷,通常都是將學生集聚在教室,臨時組班臨時學習,沒有校園文化,沒有班級文化學生學習會打折扣!
我們再看第二個問題,輔導機構的老師要好於學校的老師嗎?師資力量要比學校強嗎?一定不會!學校教師是通過考試-面試擇優錄取而來的,經過了一個程式認可,專業水平有一定的可靠保障!而輔導機構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臨時聘任的。
我們在看第三個問題,學校教師去校外輔導機構上課會好於他在學校嗎?不會!學校老師,也就是所謂的“名師”,其實更多的是學生自生的努力,當然也不能否認他的個人能力。
教育強調的是“因材施教”,學校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系統的教學。而校外輔導機構更多的是臨時組班,臨時教育,而那些公立學校的老師更多的是在上完課後就會離開輔導機構,雖然也許他教法得當但學生效果不會太好,這是肯定的。畢竟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