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光珠2

    謝謝友的邀請!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是存在瑕疵的。什麼叫教學成績,不外乎就是分數。只要分數在全年級第一,老師就是厲害,就可以獲得許多榮譽和獎勵!只要分數在全市第一,校長就是牛逼,鮮花與掌聲接踵而至!這也就是當下中國應試教育的現狀,一考定終生,一分論優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許多有識人士,發現此種教育方式弊端不少,並大聲疾呼教育改革,高考改革。但收效甚微,因為一些保守派人士認為,學生不以分數,以什麼?難道還要回到過去的文革時代,憑著老繭上大學嗎?哈哈,本人屬於普通百姓,真沒有理論水平去釐清中國的教育該如何前行!凡正就感覺教育已經功利化了,學生的思想也功利化了,老師的教學也功利化了!都是功利化思想在作祟,那麼教育的初心與本質又在哪兒?中國的科學大師,文學大師,又何時出現呢?

  • 2 # 朵雲流觴

    教育體制在整個結構性上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成績論,以學生成績衡量老師衡量學校。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學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的現實存在就是必然,至於是非對錯,一目瞭然。

    這些年國家教育政策在不斷努力弱化這種趨勢的發展,取消了很多以分數定命運的考試專案,尤其是一些比賽性質的專案。

    但與現實的困難比起來,改進的道路要漫長得多。

    除了像人口基數大這些現實因素外,多年來在利益驅動下形成的不良競爭,加上社會輿論的裹脅,學校與學校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從面到點,“起跑線”、“排名”、“比賽”之類錯誤的論調充斥蔓延之下,所有人都身在其中。

    改變是必然的,否則只會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

  • 3 # 學苑縱橫

    教學成績是學校的生命,這句話本身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教學成績該如何評價?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中小學的教學成績以升學率為評價指標,大中專院校則以論文數量和就業率為指標。以升學率為指標使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被動的轉變為應試教育,中考成為初級教育的指南針,高考變成高中教育的指揮棒,論文數量成為了高校的終極追求目標。由此也催生了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和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以及變態的學區房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對教學成績進行評價也許是中國當前教育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飛度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