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興劍
-
2 # 詩裡詩外
詩歌蒙上陰影,遊離至今,那頂洗不白的靈魂,那顆比怪帽子搞怪的黑眼睛。
等距看著黑夜,溼漉漉血淋淋,回到最後一件事,最後一句話——
塵歸塵土歸土,剝離歲月,女人身後,謄寫詩文,點燈燃蠟獨自情殤。
-
3 # 這瓜有點大
詩人最大的幻覺在於以為自己掌握了所有的秘密,熟識了所有的情感。
維特根斯坦有句名言:“我是安全的。”作為一個哲人,他的絕對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哲學體系之上,自認為洞悉了世界的結構和執行方式,所以世界雖然紛繁複雜,我卻如一個造物主般審視於它,它又如何能傷害我呢?
顧城毫無疑問也陷入了這種幻覺,在眾多粉絲的吹捧中,在妻子無底線的忍讓下。
他在激流島隱居,自認為創造了自己的世界,自認為擁有了一切。但最後呢?其實他連自己的妻子都守不住。
妻子要和他離婚,撕碎了他所有的幻覺。他那頂自封的小小的CROWN,轟然粉碎。他猛然發現其實自己早已身在泥沼,寸步難行。不僅生活,甚至詩情也早已拋棄了他這個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
他可以選擇自我毀滅,但可惜他還是一個不敢獨自面對死亡的懦夫。
悲劇已經難以避免。
-
4 # 抵足可慰
有時候讀了一些號稱紅極一時的詩,才明白,要寫好詩,必須不過常人的生活,打亂生活節奏,然後在動筆前的四到六個小時,吃大量的炒黃豆。
顧城死後,關於他殺妻並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種解讀。香港拍過一部電影,叫做《顧城別戀》,由馮德倫飾演顧城。反響一般,知道的人不多。按照顧城在自己的遺著《英兒》一書的內容,人們猜測顧城最後的瘋狂是因為一個追逐利益的女人傷害了他,導致他的崩潰。這個女人在顧城的書中被稱為“英兒”,真名李英,曾經是《詩刊》社的編輯,筆名麥琪,現在還經常發表作品。麥琪在顧城死後,明確表示,反對顧城在遺著中給她貼上的標籤。 顧城悲劇的深層原因是他的極端個人主義。作為一個人來說,顧城的人生態度像他的詩歌一樣極具特徵,簡單歸納一下就是:極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極端愚昧的大男子主義,極端空想的自由主義,極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顧城就是一個各種極端事物共生的矛盾體,有時候像個天真的孩子,有時候像個瘋狂的暴君。 顧城宣示自己愛全人類,但是他不愛身邊的人。顧城的妻子在去紐西蘭之前就有過一次懷孕,顧城沒有像其他丈夫那樣,對自己的骨肉充滿期望和好奇,而是在整整一個星期裡,向妻子抱怨說,這個孩子會把他逼瘋。妻子不得不獨自去做人工流產。到了紐西蘭後,妻子第二次懷孕,顧城故伎重演。但是妻子認為自己年紀已過30,再不生育就晚了,便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拖延打胎的時間,終於將孩子生了下來。是一個男孩。顧城說,妻子是一個狡猾的騙子,兒子是他童話城堡裡的毒菌,他的世界裡,不允許有第二個男人。顧城對妻子說:兒子不像你,也不像我,這樣很好,感覺我不會同他有什麼關係。 顧城有了孩子後,他認為自己的親生孩子影響了妻子對他的關愛,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幼稚、可憐的謝燁不得不把孩子送(或者是寄養?)給了紐西蘭土著毛利人。但是,顧城的妻子之所以把兒子交給別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顧城對兒子的厭惡甚至發展到生理反應的級別,他會突然向兒子施暴,將兒子從沙發上踢下來,然後自己倒地,肌肉痙攣。顧城的妻子無法判定顧城是否故意裝病,但是,為了她所愛的兩個男人都好,這個女人不得不把這兩個男人分開,同時也將他自己與兒子分開。在顧城那裡,謝燁只能是一個妻子,而不能是一個母親。顧城社會生活能力極差,尤其是到了國外,離開了妻子幾乎無法生存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