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03456661757
-
2 # 使用者3005731420457
.“雖不像撲燈蛾,愛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歡火,喜歡亮光,卻彷彿是天性。”賞析這句話。
將“飛蛾撲火”與小孩子對火的喜愛進行類比,強調了小孩子對火、亮喜歡之強烈。使內容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文章第①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作鋪墊。
3.第④段一句話單獨成段有何作用?
本題運用中間句(段)作用分析法。這是“我”慈母口中經常吩咐“我”的一句話,屬於語言描寫,這句話對為生活在外掙扎的“我”來說是美好的回憶和極大的慰藉。強調了這句話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最新的鬼吹燈有聲小說叫什麼,並引出下文“我”對小時候上燈學的回憶。
4.村頭掛燈籠有什麼作用?
1.有行好的意思。
2. 孤行客“四面虛驚”的時候得到慰藉。
5.“雪夜入……馬前卒”。分析這兩句話。
採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國,其英雄事蹟與日月同輝,激勵著後人,作者也願做“燈籠下的馬前卒”,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6.結合文意,分析結尾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態度?
第3自然段寫"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講故事是記敘,"燈籠還在院子裡亮著嗎?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是抒情。第11自然段"正蕭蕭班馬鳴也,我願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寫。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既創設了感人的意境,又抒發了強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