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所有東西都是條件,因緣聚合產生的現象,他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因緣所生的,總有幻滅時。我們執著其中不肯捨棄產生痛苦,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不會執著不放念念痛苦,所以放下悲傷,放下煩惱,放下執著。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現略說明於下: 一、貪——是貪愛、貪戀、貪著。對於五欲過分追求,或不義的竊取,或對於自我的財物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捨,不肯惠施於人。只為私慾,損害他人,貪之為害,罪業深重,經雲:“死墮餓鬼,受飢渴報。” 二、——是恚。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飢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生恨。華嚴經雲:“一念心起,百萬障門開。”恚之惱害,死墮地獄,受身相醜陋報。 三、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恚,故愚痴為三毒(貪、、痴)總根,能造傷天害理之事,死墮畜生中,受人宰割。 四、慢——是我慢貢高,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於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過自己的,乃至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五、疑——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以上貪、、痴、慢、疑五煩惱,是心著垢染,繫縛不脫,謂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其性質遲鈍,難以制服,尤其無明惑不易斷滅,故稱為五鈍使。 六、不正見,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
明白所有東西都是條件,因緣聚合產生的現象,他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因緣所生的,總有幻滅時。我們執著其中不肯捨棄產生痛苦,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不會執著不放念念痛苦,所以放下悲傷,放下煩惱,放下執著。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現略說明於下: 一、貪——是貪愛、貪戀、貪著。對於五欲過分追求,或不義的竊取,或對於自我的財物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捨,不肯惠施於人。只為私慾,損害他人,貪之為害,罪業深重,經雲:“死墮餓鬼,受飢渴報。” 二、——是恚。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飢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生恨。華嚴經雲:“一念心起,百萬障門開。”恚之惱害,死墮地獄,受身相醜陋報。 三、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恚,故愚痴為三毒(貪、、痴)總根,能造傷天害理之事,死墮畜生中,受人宰割。 四、慢——是我慢貢高,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於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過自己的,乃至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五、疑——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以上貪、、痴、慢、疑五煩惱,是心著垢染,繫縛不脫,謂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其性質遲鈍,難以制服,尤其無明惑不易斷滅,故稱為五鈍使。 六、不正見,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