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余醫生

    看到問題時,在我腦海裡首先想到,一般人都是要求醫生能局麻的儘量不要全麻。為什麼呢,在病人看來,局麻相對應一些小手術,說明手術簡單,不嚴重,一般門診就可以解決,不用住院。而使用全身麻醉感覺是手術很大型,還得辦理出院,過程複雜且費用高,還有全麻藥物是否會影響到大腦?

    這個問題正好相反,能局麻的手術病人要求全麻?起碼在我從醫生涯我沒有見到過!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能局麻的,醫生一定建議局麻!如果需要全麻手術,那局麻一定做不了!

    大家都知道,局麻適用於體表淺小手術,比如外傷清創縫合,體表小腫塊等。只需要在手術部位打點局麻藥物阻滯後就可以進行手術,時間較短,術後也恢復快。這種情況,當然就不用小題大做,用不到全麻。

    有人會問,那病人如果執意要做全麻呢?作為麻醉醫生,我肯定會合病人溝通,介紹手術的麻醉方式,分析局麻和全麻的利弊。當然全麻我們可以收取更多的麻醉費用,但是為了病人,我們一定會給病人提供最安全經濟的麻醉方式!如果病人真的真的執意要全麻,勸說無效,那就只要聽從病人要求了!

  • 2 # 耳科趙醫生

    (耳趙問答191210)採用局麻還是全麻,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而是要綜合手術性質、患者自身情況、手術醫生/麻醉醫生的技術裝置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決定。比如做耳前瘻管手術,大多數成年人可以在區域性麻醉下完成,但是少數人對手術極端恐懼,強行區域性麻醉,術中無法配合,那就無法保障手術順利完成。

    有關局麻和全麻的話題,順帶說說中耳手術的麻醉演變。耳顯微外科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開始發展,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採用區域性麻醉進行手術,如果手術醫生局麻打得好,做面板切口的時候不會有明顯疼痛,完成一臺中耳手術也並非難事。

    在那段時期,醫生採用區域性麻醉除了技術簡單,價格低廉以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術中對面神經的識別。術中如遇到來歷不明的條索狀物,讓意識清醒的患者表達面部有無異常從而判定是否是面神經。

    但是,區域性麻醉有無法客服的缺點,那就是手術器械在顱底操作對患者產生的心理刺激,以及術中沖洗時造成的眩暈,這兩種情況甚至會超過疼痛所帶來的不適。

    所以,目前中耳手術基本都是採用全身麻醉,只有少數醫生在做鐙骨手術時為了在術中測試人工鐙骨效果還保留區域性麻醉的習慣。

    至於術中面神經的識別,主要是靠醫生的經驗、術前對CT的判讀、術中面神經監護儀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魅族16x和vivo z3,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