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丁影視
-
2 # 風鈴中的濤聲
目前沒有明確記載“拜把子”結兄弟起源哪個朝代,早期出現應該是在南方少數民族(越人)地區,是當地風俗,後來傳入漢族並隨著發展而廣泛流行。
在晉人周處所著《風土記》記載:
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卿當下。
文中雖沒有明確的“結拜”字樣,但是從封壇祭祀和宣誓等行為來看,就是後世結拜的流程儀式。文作者周處晉朝義興郡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市)人,對當地民俗應該十分了解,所以對於文中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世代流傳的佳話,三國時期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也是當時結拜流行的一種體現。
大概的起源當在漢朝,漢武帝劉徹在公元前112年出兵10萬滅掉有前秦朝大將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之後,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定了九個郡,直接歸屬漢朝。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當地的文化風俗與漢族融合,結拜民俗也被漢族接受。
在普遍為人們所認知當是晚漢時期。
我們所熟知的古代“拜把子”兄弟,最著名的就是漢末時期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的“桃園結義”。但是,桃園結義的故事出自成書於明朝中期的《三國演義》,是杜撰的。史書中,只記述劉關張情若兄弟,並未明確記述他們有結義之舉。
《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太平御覽》引《吳錄》:“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義結金蘭之好焉。”以上三點出處,涉及到具體人物的有三國時期的張溫、諸葛亮,魏晉時期的山濤、嵇康、阮籍。
那麼,是否說,張溫與諸葛亮兩人,山濤與嵇康、阮籍三人有過“拜把子”之事呢?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那時的“義結金蘭”,更傾向於一種志趣相投的君子之交。
明確的“拜把子”最早起於哪個朝代,恕我能力有限,沒有考證出來。但《太平御覽》成書於宋朝,以這本書來看,宋朝時期,已經很流行“拜把子”了。宋朝時期,民間結社盛行,入社人員往往進行結義儀式,互相稱兄道弟。而“義結金蘭”這個詞,也變成了“拜把子”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