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全國各地的便利店都在銷售關東煮、蒸包、快餐等鮮食(速食)商品,為什麼便利店都在朝這條路發展呢?是因為這類的商品銷售頻率高?還是因為這類的商品毛利更高?

12
回覆列表
  • 1 # 雪夜流螢

    便利店只賣關東煮、蒸包,快餐熟食因為方便,成本也比較低。

    我在古早幹過十幾天,雖然餐品售價不低但是老闆也賺不到多少錢。

    店裡每天流水2000左右,一個月6萬,店長8000一個月,4個廚師每個4500一個月18000,一個收銀3500,一個洗碗工也是3500,一個月員工工資就是33000,加上房租算8000,食材成本12000,還有水電費,損耗什麼的,基本不賺錢,老闆工資都要貼進去。

    旁邊的便利店只賣關東煮熟食之類的,食物成本1/3都不到,老闆一個人看著店,不用準備食材也不用做菜和一大套裝置,簡簡單單幹乾淨淨的就把錢賺了,當然大家都願意賣這些了。

  • 2 # barkbread

    1 標品的利潤其實很低,比如可口可樂,賣一瓶利潤可能只有幾毛錢。鮮食類的非標品則相對利潤較高。

    2 鮮食快餐咖啡這類需求很旺盛,購買頻次很高。尤其是辦公區域。相對而言,居民區需求就略差。同時吸引人進店後還很容易產生連帶消費,比如買份快餐帶瓶飲料之類。

  • 3 # 會稽內史王羲之

    既有銷售利潤高又有銷售頻率高還有帶動人氣的考慮,7-11財報裡他的即食利潤率能達到60-70%,你以為他是一家便利店,其實他是一家快餐店。

  • 4 # 嘉鉑睿

    這是一種趨勢,不管是小區,還是工業區,商業街,忙著上班或不想做飯的人有很多,而且還越來越多,都喜歡就近方便,一個油條或包子,或豆漿,或雞蛋,就可以是美味的早餐。而便利店也正好有這個空間和購物環境,方便到衝忙的人們一站式的解釋早餐問題。因為便利店一般所處的位置都是人流繁華,人流大的地方,也是人們常去的購物場所。所以這樣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便利店就正好切入這個市場,開始做起了熟食,提供早餐,麵包關東煮等人們喜歡的食物。 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以前人們夠物都是喜歡去大超市,大百貨店購物,後來人們為了方便就選擇就近的,慢足生活要求的小型便利店,這都是一個過程,業態的調整都是跟據當下市場所處的妝態,做適時的調整,小而美,小而全,小而便利的便利店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者樂仁者壽,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