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萌兔嘰一隻
-
2 # 曹氏侃娛樂
我認為寒門肯定也能出貴子。
1一個孩子的成敗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有些窮家的老人,就喜歡讓孩子多幹地裡的出力活,讓他們體驗生活的不易,提高他們的上進心,同時偶爾帶孩子到大城市轉轉,讓他們看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結果,增強孩子奮發圖強的決心。
2出身寒門的孩子比較自卑,在學校也可能受過別的同學欺辱,於是,在他們心裡也就買埋下了一定要出人頭地的種子。
3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的練就一身真功夫,才能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4所以,寒門不僅能出貴子,而且是滿腹經綸身懷絕技的強者。
-
3 # 使用者3099454688667生
為什麼大家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我不這麼看。寒門之中的子兒,不缺積極向上的人,如果父母教育得法,子女亦可成才。馬雲不是農民的兒子嗎?明朝的,清朝的,太遠,不去談論,只講當今。寒門的父母對子兒都有一種虧欠的感覺,認真的,無時無刻的,加倍的用自已的汗水所得,去對待子女,儘量不讓他們去吃苦,去受累,久而久之,子女把安逸和享樂就當是理所當然了,父母生他養她,也自然要給他所有的物質需求,誰還去勵志,奮鬥。也就形成了寒門再難有貴子的說法。至於門路的問題,自然容易成功,但我不相信門路,永運會盛行的。是金子總會發光。
-
4 # 獨木難舟
一、觸目驚心的事實
在如今的網路上,一直瀰漫著這樣一種論調,那就是如今考上大學很容易,如果不是211,985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但實際上,真實的情況遠比我們認知的要觸目驚心。知名左派趙皓陽在他的《生而貧窮》中摘錄了以下資料:
1998年,中國小學招生人數為2201萬。
2007年,當這些小學生15歲,該上高中時,當時的全國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為840萬人,也就說,65%的適齡少年無法就讀高中。
2010年,全國本科招生人數為351萬,專科招生為310萬,也就是又有200多萬的人不能繼續去上大學。到了這塊,2200萬孩子只有30%的人能上大專或大學。
(在很多人看來再為普通不過的一本大學對於寒門子弟來說也是難於登天)
而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全國每年一本的錄取人數大約在50-70萬之間,也就說能上一本的孩子約佔當時總數的3%。而再讓我們看一看全國各地區的一本率,其中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都達到了20%以上(北京24.85%,上海21.98%),而像河南這樣的農業人口大省,一本率往往不到7%。
而在另一份大學生家庭背景的統計中,公務員和教師家庭出身的孩子佔據了大多數,其次為工人,農民則為最後。根據清華大學2010年的資料,農村生源僅佔17%,而北大的農村生源則從1990年的三成降為一成,考慮到農民仍佔總人口的50.32%,農民子弟考上一本的概率相對於其他階層差距還會更大,而如果再刨去來自富裕農村(像華西村這種)的子弟,真正的寒門子弟,要想登上高等學府,真是要比登天還難,是名副其實的萬里挑一。可以說,清華大學降分政策所能惠及的,僅僅是這些寒門子弟中極少數的幸運兒,對於大多數寒門來講,這所降的65分與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二、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很多80年代參加高考的人,總會說相對於那個時代,大學裡農村子弟是越來越少了,那麼,是什麼造成了農村生源的比例遠低於農村人口的佔比呢?團長認為第一個原因就是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這一點,僅從985、211的分佈就可以看出,其中,北京有8所985、17所211,上海有4所985、6所211,而人口大省河南只有一所211。大城市佔有了與其人口十分不相稱的名校比例。大學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更為基礎的中學、小學、幼兒園。大學農村子弟尚且可以通過高考進行考取,但是中小學除非你拿到戶口,否則幾乎不可能被錄取。
(十一學校的走班制和開放式教學)
農村的孩子,因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在小學就已經與大城市的孩子拉開了差距,而伴隨著年級的增長,這種差距只會越拉越大,最後從剛開始的一點差距拉到之後不可彌補的程度。團長作為帝都人,深感在北京內部,各中學也有著不小的差距,當團長在一所區重點內拼命刷題時,作為市重點的十一學校已經取消了行政班,進行大學的走班制,上課更是可以帶著膝上型電腦,授課方式也是西方樣式的開放式授課,著實讓當時的團長羨慕不已。北京內部尚且如此,更不要提教育資源更加短缺的農村地區了。農村的寒門子弟,可以說,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三、家庭教育環境的巨大差距
除了教育資源分配上的巨大不平等,寒門子弟相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中產階級,還有著一樣更為巨大的劣勢,那就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差距。這一點相比於上一點,甚至更為致命。
今年高考結束後,北京的文科狀元在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番話:
這位文科狀元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相對於農村家庭文化素養較低的父母,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很多中產階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時,就帶著孩子學英語、學鋼琴、周遊世界,並且會有意引導孩子的興趣,著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一些更有錢的家長更是會聘請專業的家教來輔導孩子的功課,這樣,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無論是眼界、知識儲備還是學習能力,都遠強於一般的寒門子弟。中產階級所能給予孩子的巨大優勢,是那些寒門父母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的。
(中產階級家庭能給孩子提供更更好的教育環境)
之前談到大城市的一本率遠遠高於其他地方,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地獄上的照顧,但更多的原因恐怕是學校相信在大城市地區能招到素質更高、發展更全面的生源,而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的確是事實,因為,能提供高素質生源的中產階級往往都聚集在大城市。
英國的紀錄片《The Up Series》做了49年的跟蹤紀錄,最後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成了富人,中產階級的孩子還是中產階級,而窮人的孩子依然沒有改變命運。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同階級家庭環境的巨大差距,當富二代在閱讀《經濟學人》,討論軍國大事時,窮人的孩子卻只能去做臨時工以減輕家庭負擔。差距,從一開始就近乎無法彌補。
四、我們能做些什麼
教育資源與教育環境的巨大差距讓很多寒門父母喪失了希望,如今,農村盛行的“讀書無用論”就來源於此。很多寒門父母認為與其花費這麼多心血,讓孩子上個專科,還不如讓孩子早早打工,補貼家用。農村的“讀書無用論”深刻反映到高考實現階層晉升的作用正在逐漸消失。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發現,教育公平問題遠非我們想的那樣簡單,其背後還牽扯著諸如貧富不均、階層不平等、分配不均等複雜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它需要整個社會徹底的變革與改造,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但是這並不意味我們不能在當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改變寒門子弟的處境。
至少,我們可以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投資。農村孩子之所以在一開始就和城市孩子拉開了差距,就在於底子不好,如果能從最基礎地方做起,那麼長此以往,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知識基礎就會越來越相近,起跑線雖不會完全一致,但不至於相距過遠。只有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農村孩子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和其他階層一較高下。
相對於中國每年迅速的gdp增速,中國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顯然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中國長期以來,教育支出盡在gdp總量的4%左右,直到2016年,才達到4.9%,而發達國家則一般在5-6%左右,中國作為一個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國家,顯然應該拿出更多的投資來彌補差距。
-
5 # 愛讀書的小七
寒門再難出貴子,不是出不了,而是很難!
1.教育資源
有錢家的小孩,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孩子找重點學校,優秀的老師。並且可以請優秀的老師上私教。
沒錢的家庭呢,只能是按部就班,跨越不了任何階段,只有通過考試。
2.社會關係
有錢的家庭社會關係一般不錯,社會關係可以為小孩帶來極大的便利,窮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富人一頓飯,有可能就解決了。
3.發展空間
富人可以為小孩創造優質的條件去支援小孩的發展,可以讓小孩無後顧之憂的奮鬥。窮人這些是無法改變的,窮人連試錯的成本都少的可憐。
4.認知和眼界
富人的孩子可以去深刻的認知世界,拓寬眼界,這些都會需要錢,需要有一定關係才能達到,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帶著你成長。窮人或許也可以通過努力去認知,去拓寬,但富人輕而易舉的事在窮人身上就無比困難。
在這個階級固化的時代,富人的小孩天生就是富人,窮人的小孩連基本生活都很難保證。假如倆個小孩都是同等優秀,貴子一定是富人的小孩。這個也沒有不公平,富人之所有是富人,那是他努力所得,能給予小孩更好的,這不是拼爹,這是拼幾代人的努力,窮人做不到,只能怨自己。
窮人要想改變,或許在父輩不能實現,但下一代努力,再下一代更努力,愚公移山,終究會有出路。當成為富人,同樣可以給小孩各方面優質資源。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肯定的,但是寒門不努力,不拼搏,永遠都是寒門。寒門立馬變富人難,但可以用幾輩子的時間換空間也能實現。
現實的生活很殘酷,或許寒門中能有一倆個特別優秀的跨越階級,但也是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唯有努力,更加的努力,擺脫寒門,成就自己!
-
6 # 小川飛魚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什麼都要講關係,講背景,講資源,講資歷。而寒門子弟這些都沒有,成功是很困難的。即便有機會,碰到有背景的人,你就沒機會了。
寒門子弟沒背景,沒資源,要想成功只有付出數十倍的努力才能追上有背景人的腳步。起點比人低,沒有人脈,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讓自己變得更有能力,更有才學,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沒有人脈,就慢慢積累,沒有能力,就慢慢提升自己。努力就有希望,不努力隨波逐流那就一點希望都沒有呢!
回覆列表
大家所說“寒門難出貴子”指的是現在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均勻導致的。
但!絕對不是不能出貴子!我曾經有個文,專門寫的就是身邊的朋友如何成功改變家庭的。
其實,我認為從古至今,寒門出貴子都一樣的困難!
可是為什麼現在要這麼點著說?
因為,現在的訊息快捷了,能知道的多了,不平衡感也就強了。
讀書從來都是需要堅持的事情,對於清貧的家庭來說尤其是。
沒有那種打拼是不困難的。惠濟子孫也是應該的,不然我們努力做什麼?
寒門只不過是起點,現代高考已經從大方面來說很公平了。
父輩的恩惠,是資源也是責任。所以,寒門從來難的不是出不來貴子。
而是有太多的寒門子弟,無法繼續努力。
太多的貧困家庭的孩子,輟學去打工。沒有良好的教育基礎,也就沒有廣闊的認知。
縱然白手起家的很多,沒有學歷的卻很少。縱然有沒有學歷的成功了,他的思考從來都多人一份。
所以,不論門第,成功總是件要堅持的事情。我們大多不是富二代,富三代,可是我們依舊在努力,希望成為富一代,去惠濟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