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常態變幻無常

    紡織技術在中國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就懂得了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的材料,並且製造了簡單的紡織器械。直到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服和某些生活用品及藝術品都是紡織的產物。

    紡織技術發展幾千年,很多人都對紡織技術最佳化,器械的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元代的黃道婆了。她在改進棉紡工具和提高生產技術兩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黃道婆出生在宋末元初,松江府人,出身貧寒,少年時期受封建家庭迫害,流浪了崖山,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棉質工具和紡織技術。元代元貞年間回到故鄉,教人織棉,傳授和推廣扎棉機,彈棉弓,紡車,織機等工具跟“錯紗配色”等製造技術。由於她推廣的紡織技術使紡織效率一下提高了兩三倍,而且操作省時又省力,很快就被大家接受,在松江一帶很快流行開來,附近地方的人們都相徑模仿。她更是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套比較先進的錯花、配色、等製造技術。一時間“烏尼錦徑被”名噪一時。這些產品遠銷各地,松江一帶很快成為全國棉業中心。

    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深情熱愛和永久紀念。黃道婆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尼徑鎮修建了祠堂,叫先棉祠。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相繼為他修建祠堂。表達了勞動人民對這位偉大的棉紡織業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鳥類蜥蜴類的祖先是恐龍,那麼恐龍到底是溫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