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皮皮姐愛廚房
-
2 # 秀山第二十七醜
2016年,有一檔很火的親子廚藝真人秀節目,叫做《媽媽的味道》。在這檔節目中,明星子女和母親一起,完成一道承載親情與記憶的美食,同時揭祕這道美食背後的真情故事。
在節目裡,一道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卻蘊含了母親和孩子之間濃厚的親情,熟悉的味道瞬間喚起了久遠的記憶,也發酵出了沉甸甸的愛。這裡的美食不再只是美食,它蛻變成了一種記憶,一種情感,它不僅滋養了人的胃,更填滿了人的心。
關於美食,在人們心中一直有著無法言說的重要性,食物的美好,除了能夠果腹,讓人們得以生存之外,更多的美好還在於,食材本身的靈性也經常讓人歎服,比如河豚的肥美與劇毒,大米的普通與烹製的無限可能;美食的烹飪過程也讓時常人感慨食材變化之玄妙,是一場味覺和嗅覺交融的盛宴。
與此同時,跟美食相關的人生哲學,也多次被人提及。蔡瀾先生在美食上的造詣很高,他的美食理念一直強調,少而精最好這點同樣適用於人生。蔡瀾說,吃不飽的菜,最妙。這一理念中既有對美食的感悟,也有對人生的領悟與總結。
雖然在美食裡,有人能領悟出高深的人生道理,讓人深思,也有人在美食中,流露出了真情實感,感人至深。
如果說,蔡瀾談美食是在體味人生哲理,那麼高山直美做美食,則更多是在品味情感。
高山直美是日本著名的料理家,她曾經擔任餐廳的主廚,同時因為文字優美,也是著名的美食散文家。高山直美主廚的美食,多從食材本身入手,兼顧食材的原味和純粹,她推崇食材最自然的味道,並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本真,不僅與食材對話,更會尊重他們的氣味,聲音等,這些方式雖然聽起來玄妙,但這一烹飪理念在日本卻備受追捧。
在高山直美最新出品的旅行美食散文集《記憶的隱味》中,她更是把這種理念展現的淋漓盡致。高山直美愛惜食材,精簡烹飪方法,讓每種食材製作出的美食既簡單快手,又回味無窮。當然,能產生出這樣的效果,除了食材本身,她把個人的情感完美的融入到了美食的解讀也功不可沒。這種食材與情感的完美結合,除了造就出了一道道美食,同時也成就了一本飽含深情的美食食譜。
高山直美有旅行寫日記的習慣,她會用素描記錄當天的美食,也會做美食的手繪日記。這些美食的記錄,不僅對她的料理技藝有幫助,更豐富了她關於旅行的記憶。在《記憶的隱味》中,90%的美食都是高山直美旅行期間的美食記憶,這些美食因為日記的記錄不再只是定格於過去的旅行中,而是時時可以復刻在期盼旅行的閒暇中。
庫斯科紅湯01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種美味讓人念念不忘,每每想起便欲罷不能,這道美味可能是媽媽的味道,也可能是某次意外嘗試的味道,但無論哪種,都以它特有的魅力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裡,間或就會散發出讓人撓心的誘惑。
在旅行記憶的美食中,讓高山直美難忘的美味很多,操作性很強,又秀色可餐的美味首推祕魯庫斯科的紅湯。
這道美食雖然被冠以湯名,但它的作用卻遠不止於湯,它兼顧了湯的開胃,也能夠起到的果腹的作用。它的主要材料是用蝦和番茄,加上蒜頭,洋蔥,雞蛋一頓咕嚕咕嚕的燒煮、慢熬,最終煮出了誘人的紅湯,最後再加入芝士烤化,整個成品色香味俱全。
這樣一碗暖暖的熱湯下肚,奔波的勞苦隨之被驅除,生活的希望彷彿也在火紅的濃湯中感覺到了紅紅火火。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應該都會有這樣一碗紅湯,它的造價不一定昂貴,它的製作也不一定繁瑣,但它的作用絕對是全方面的,可以填飽飢腸轆轆,也能填滿各種愁緒,比如餃子。
餃子的製作不復雜,但包容性很強,它可以用不同的皮(麵皮、蛋皮),不同的餡料來包裹,甚至用不同的方式來烹飪,可以水煮,那是水餃,可以蒸熟,那是蒸餃,可以生煎,那是煎餃……甚至它代表節日和團圓的寓意都讓人充滿了記憶的味道。
高山直美說,想起紅色湯水“呷哩呷哩”的口感,旅行的景象也一併被憶起了,而我們想起餃子那些傳統美食的製作過程時,團圓的美好情景也會歷歷在目,讓人滿足。這是記憶中的味道,更是我們靈魂深處的味道,暗藏著記憶,包裹著情感。
綠色米飯02
《記憶的隱味》中有一道綠色米飯,那是高山之美的第一次海外旅行中留在記憶中的美食。綠色米飯是用香菜和米飯混煮而成,關於香菜的味道,愛它的人為它欲罷不能,而討厭它的人,連它的名字都不願被提及。高山直美本來也是對香菜厭惡至極,但因為旅行的食物中多有涉及,慢慢品嚐之後才發現,隨著香菜被用不同的方式烹飪,與不同的食材相結合,它的味道也會有不同的改變,可以變成被接受的味道,甚至是喜歡的味道。
人們對食物的好惡會因為它的性狀不同尚且會發生變化,情感上又何嘗不是呢?
《父母愛情》中的安傑(梅婷 飾)和江德福(郭濤 飾),是一對各方面截然不同的夫妻。安傑是一個浪漫的“資本家女兒”,江德福是一個出生農村的“老大粗”。然而這兩個無論是出生背景還是教育背景,甚至相貌性格都有著天壤之別的人,最終在幾十年的相濡以沫中成了真正的患難夫妻。在兩人的朝夕相處中,安傑從開始的厭惡、接受到最後逐漸愛上了江德福,這個曾經被她當做改變命運踏板的人。這對夫妻的相愛過程,也是一個個擁有共同記憶的過程,而記憶中除了情感的糾葛,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03自古以來,食物從來不止是生存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載體。在《記憶的隱味》中,高山直美除了介紹美食的由來和製作方法,也講述了她與這些美食之間不可或缺的情感聯絡,從蜂蜜之泡開始,她從市場的氣味,市井的氣息上一步步開始尋覓,渴望尋找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珍惜美味。
在這些市井人家中,有獨自守店但給予顧客足夠選擇空間的老爺爺,也有販賣著各種小零食、乾貨的老婆婆,他們和藹親善,讓小女孩的尋覓美食之路有了良好的開始,而他們的店鋪,攤位也成了美食家日後魂牽夢繞的地方,成了記憶中不會失色的場景。
馬鈴薯和花生的家常做法裡,高山直美想起了奶奶和母親,隨即一個個傳統日本主婦的形象躍然紙上,她們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在學校裡母親是受人尊敬的幼兒園老師,在家裡又是個可以面面俱到的能幹主婦,她熱情,開明,條理性很強,給予了孩子們深厚的愛。
每種食物都它們特有的屬性,同時也被人們創造性的發揮著,賦予了它們多面性。食物如此,人亦如此。《記憶的隱味》中,記憶之所以美好,全然在於參與美食中的人們將食物變的美好,以至於普通的火車站的噪音,市井的各種煙火氣,人們的嬉笑都會讓人有著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說,高山直美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日本料理師。她熱愛旅行,喜歡在五光十色的風景和千姿百態的風味中尋找感悟。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美食人生本身豈不是一場旅行?這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愛和記憶,便是最好的陪伴。
-
3 # 寬窄美食
作為地道的四川人,記憶裡最好吃最難忘的火鍋。
沒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沒什麼友誼是一頓火鍋聯絡不起來的,沒什麼菜是火鍋燙不了的。
四川的火鍋,最典型就是“麻辣”。
好的底料,濃縮了牛油+二荊條+漢源花椒+豆瓣醬+井鹽+朝天椒/二荊條,幾乎囊括了本地具有代表性的食材,加上獨特的配方,匠人們的細心炒制,讓原料的香味完全釋放,在開水裡一煮,瞬間炸裂了你的唾液腺,口水止不住的流。涮一朵肥牛,燙一梭鴨腸,麻辣鮮香讓胃得到充分的滿足。
吃火鍋,對四川人來說,是生活的日常,密不可分。
-
4 # 你還記得二姐嗎
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豆腐。我們家鄉每逢年過節都會吃釀豆腐。以前家裡窮買不起肉,想吃一餐肉很難,吃一餐釀豆腐更難。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吃釀豆腐。或者有親朋好友有,貴客人來了才會有的吃釀豆腐。
-
5 # 一本菁J
我的答案是:餃子。
不管是離家遠行還是歸家,那一餐總是餃子,雖然我是南方人,但我媽媽覺得餃子是家的象徵和味道。
-
6 # 自然最美14
記憶中最好吃的美食就是羊肉泡饃,不管走到哪,一想起羊肉泡饃就很滿足。陝西人早上喜歡吃一碗羊肉泡饃,營養健康又飽腹。這個羊肉泡也是有典故的,傳說趙匡胤逃難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那時候又餓又冷,身上只有半塊餅子,想拿出來充飢,結果餅子凍的硬邦邦,這時候一位農夫給趙匡胤送了一碗羊肉湯,趙匡胤將餅子泡入湯中美美的飽餐一頓,日後也當了皇帝,每當想起來這段苦日子就覺得那碗羊肉湯是天下最美味的佳餚,便命令眾人尋找那碗救過自己性命的羊肉湯,於是羊肉泡饃便出現在民間,也流傳至今,非常美味。
-
7 # 英英的飯
記憶中美食是一個大鍋菜“茄子多肉”,當時就覺真真好吃。
我那時候也就八九歲的樣子吧,那天中午爸媽有點忙就沒有做飯,爺爺就帶著我去傢俱廠的一個食堂裡打飯。中間的過程全忘了,就記得那個茄子燉肉放了一點點辣椒,我在那之前從來沒有吃過辣椒,就覺得太好吃了,現在都記得當時吃了兩碗米飯[害羞]。我都不知道是辣椒好吃還是茄子好吃,20年了爺爺早就不在了,但是那個味道一直忘不了[可愛][可愛]。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美食吧,永遠也忘不了了[耶][耶]
-
8 # 24K街邊美食
煎餅果子!20多年前,中學的時候,週末的早上,和同學步行到江邊的早市,一個美味的煎餅果子,2.5元!果子,薄薄的麵餅打個雞蛋,蔥花,香菜各種醬料一塗,很容易滿足的期待了一週的早餐。
-
9 # 舟靜江
小的時候,有一次早上去爬山,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中午2點了!肚子很餓,開啟鍋,發現媽媽做的雞蛋麵,已經盛好在碗裡,那是媽媽特意為我留下的,簡單的食物,卻是永生難忘!
-
10 # 香香哥
最難忘的美食味道莫過於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對於在外的遊子、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甚至幾年十幾年、對於他們來說媽媽燒的菜是世間上最好最難忘的美食、那是一份親情、一份鄉愁、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一個東北人,在我記憶中最難忘的美食是家鄉的一道小吃——吉林煎粉。
吉林煎粉
大概得有20多年前了,那時我還生活在家鄉的小縣城。一到夏天傍晚,路邊攤就開始出夜市了,那時剛剛開始有夜市沒多長時間,人們吃完晚飯通常都會出來散步消食。而我們一家四口中的三個吃貨——爸爸帶著我和妹妹卻在晚飯後都會光顧那家煎粉小攤。那時的煎粉小碗1元,大碗2元,對於我們來說是又經濟又美味的小吃。這家小攤的煎粉煎得表面焦黃,吃在嘴裡卻很Q彈,加上帶著麻醬香味的湯汁,簡直讓人慾擺不能,如今雖然很多賣煎粉的,但總是感覺很難吃到那麼正宗的家鄉味道了,可能那是一種情懷吧。
下面我把自制煎粉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1.澱粉和水攪按1比3拌到一起,加點明礬和鹽,攪拌要均勻。
2.然後拿出平底鍋,小火不斷的翻炒,翻炒時要注意火候,不能糊,等到澱粉結塊就可拿出來晾涼備用。
3.接下來在鍋中加油,用鏟切把粉塊切小成方塊,下鍋煎.不用經常翻,當有吱吱的聲響,,看著粉塊完全透明時就熟了,表面要煎得微焦。
4.把煎好的粉塊盛到碗裡,加涼開水、稀釋好的芝麻醬、蒜末、精鹽、醋、少量的醬油和香菜、黃瓜絲,還可依你個人口味加醋和辣椒油。
煎粉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