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秋風學詩

    《清明》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要想回答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表達技巧?

    所謂的表達技巧,就是作者用來表達文章內容所運用的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行文結構、修辭方法等。

    一是表達方式。也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景物或情感需要所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主要包括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二是表現手法。是通過相應的方法巧妙恰當地反映揭示主旨,為中心服務。

    三是行文結構。是文章主題與前後內容的相應關係。

    四是修辭方法。是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如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

    《清明》的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交代了當時的季節和環境;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寫出了路上行人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借問酒家何處有” 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回答了作者所問。

    這首詩根據清明春雨中所見,所問,所答,所思,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因此,我以為《清明》整首詩的表達方式為敘述,也就是直接敘述,從清明春雨到行人心情到尋找擺脫心境方法再到杏花村,一氣呵成;表現手法為借景抒情,清明節日,孤身獨行,細雨紛飛,平添愁緒。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餘韻邈然,耐人尋味;行文結構為開宗明義,直接用清明這個節日進入主題,不拐彎抹角,點明主旨表達情感;修辭方法為比喻。“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用“斷魂”比喻行路者此時愁緒的心境。

  • 2 # 花開常富貴

    《清明》這首詩是晚唐傑出詩人杜牧所作。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因其“剛直有奇節,善詩文、知兵法”,人稱“小杜”,以別杜甫。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別號樊川居士。

    詩中的“路上行人慾斷魂”,作者借用清明節是緬懷去世親人的節日,本來心情就有些憂傷,在趕路時又逢著濛濛細雨淋溼衣衫,更增添了心裡的愁悶,想找一個賣酒的小店喝酒避雨,以解憂悶,因為戰亂而致人跡稀少,找不到可以問路的人。幸好遇到了小牧童為他指明瞭賣酒的杏花村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拒絕“鎮痛棒”,會對身體留下後遺症?有科學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