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出自古希臘神話中半人羊的農牧神,他一生荒淫無度,放浪形骸,象徵著謊言與欺騙。這部《潘神的迷宮》在片名中就滿含著諷刺色彩,奠定了本片的黑色基調。這個看似只是黑色童話的故事,在上映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最終捧回三項大獎,又在戛納電影節與美國金球獎嶄露頭角,為似乎已沉寂多年的墨西哥電影節增光添彩。
《潘神的迷宮》本身就是黑色幽默,二戰期間的西班牙,局勢尚不明朗,弗朗哥法西斯政權獨裁統治伴隨著不斷的內戰,一位名叫奧菲利亞的小姑娘跟隨身懷六甲的母親去往軍官繼父所在的營地,就在這裡奧菲利亞發現了潘神的迷宮,精靈告訴她,其實奧菲利亞的真實身份是地下王國走失的公主,必須完成三個挑戰才能重返地下王國。可最終奧菲利亞拒絕了犧牲弟弟換取自己的利益,被繼父一槍打死,在彌留之際,她看見了輝煌的地下宮殿,成為了真正的公主。然而影片隱藏在童話背景下的真正內涵則十分複雜,本文試從故事背景、角色象徵、情節設計三個方面分析《潘神的迷宮》中的多處隱喻與暗示。
一、 虛實之間的多重背景
《潘神的迷宮》整部影片都在虛幻和現實之間穿越,虛實兩段故事有著截然不同的色調佈景。現實中的炮火與戰爭是故事的主線,在西班牙北部的小城,弗朗哥法西斯政府橫行霸道,殘害生民,到處都是一片生靈塗炭的蕭瑟景象。與此同時,山中的游擊隊員們採取了積極的應對行動,甚至在軍營裡處處都安插著臥底,戰爭局勢一觸即發。主線的佈景是以綠和灰為主的,暗沉懷舊的色調與當時的環境相得益彰。而在奧菲利亞的想象世界中,景色多分為兩種,一是潘神的神祕迷宮,存在於小鎮上的僻靜之所,呈半圓型結構,中間是一顆神奇的樹洞,居住著眼睛半透明,羊頭人身的潘神。二是在影片末尾奧菲利亞死後,來到了地下王國,金碧輝煌的華麗宮殿和巨大的王座,襯托出她內心的幸福。在宮殿中間,奧菲利亞看見身穿白衣的母親和慈祥的國王,迎接她成為地下王國的公主。這個父親的真實身份是不是奧菲利亞的裁縫生父,影片留下了懸念。但這個金碧輝煌的背景,反襯了現實的殘酷,哪怕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現實中奧菲利亞的肉體卻已隕滅,靜靜地在井邊死去。
片頭採用獨白形式,講述了地下王國的故事――“在一個神祕的沒有謊言的地下王國,居住著一位嚮往人類世界的公主,但當她來到了人類世界,強烈的Sunny刺瞎了她的雙眼,她忘記了自己來自哪裡……”這樣的故事背景,似乎只適合孩子,絕大多數觀眾可能覺得幼稚,但這個故事,事實上並不是童話,而是寓言,它的真實目的是引發現實主線的線索。
影片中的潘神,自稱名為翁法,雖然二者都是半人羊的農牧神,但翁法天性溫順勤勞,潘神則陰險狡詐,潘神在初次見到奧菲利亞時就用了這個小把戲,象徵著這三個挑戰本身就是謊言與騙局。潘神的迷宮也同樣如此,它的構造形似天主教堂中的同心圓迷宮,只有一個相同的入口與出口,其寓意是想要通向自己的靈魂深處,只能選擇前進而沒有退路,因為一旦進入迷宮,只有集中意念前進才能找到出口。因此,奧菲利亞在迷宮之中聽到很有可能只是她靈魂最深處渴望自由、渴望關懷的聲音,這一切的挑戰也可能只是她的幻覺。所謂的潘神,並不是引人向善的使者,反而存在很大的迷惑性。這也暗喻著小女孩心中處於混沌狀態的不成熟理想。
而當時的現實背景是二戰末期,弗朗哥法西斯政權到處搜捕和屠殺共產黨、民主人士,其人員只能進入山中成為游擊隊與之抗衡。奧菲利亞的女僕莫西迪斯便是游擊隊的一員,她對奧菲利亞的影響非常大,甚至遠遠超過了她的母親。對奧菲利亞而言,她承擔著保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導她走向了正直的人格。在潘神要求奧菲利亞用才出生的弟弟純潔的血液開啟通往地下宮殿的道路時,奧菲利亞堅定地拒絕了,在軍官要求莫西迪斯將自己死亡的時間告訴兒子時,莫西迪斯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二者如出一轍,不僅顯示出她們在面對抉擇時的堅定不移,更暗喻了一種偽善。這種偽善假借親情或夢想誘惑我們,但它的實質是邪惡的,可能是損人利己,甚至是仇恨與戰爭的延續,在這種偽善面前,最好的選擇就是斷然拒絕。
影片的雙重背景,構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童話世界的神祕華麗與現實世界的蒼涼凋敝相輔相成,大大豐富了本片的內涵,讓它並非停留在童話故事的層次,而是深入到了人性、戰爭與仇恨的最深層。
二、 寓意深刻的角色象徵
為了最終預示出影片深刻的主題,《潘神的迷宮》中的每個人物都被賦予了超出表象的特殊含義。觀眾往往只注意表面的情節發展,而忽略了挖掘角色的內涵,這也是導致本片被誤讀的重要原因。
奧菲利亞的弟弟,影片中不起眼的新生兒,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名字,可以直接 用“兒子”或“弟弟”帶過,這個角色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實弟弟有非常明確的象徵意義,即未來、新生。弟弟是影片暗線的重要線索,在迎接未來、涅磐重生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痛苦的分娩,可能經歷流血犧牲,還有可能伴隨著無數的陰謀與鬥爭。這對於當時在弗朗哥法西斯政權下苦苦鬥爭的西班牙人民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也暗合了影片鬥爭與謊言的主題。
如果說弟弟象徵著一個新政權和新社會的孕育,那麼其他的人物圍繞新生這個主題,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弟弟最初孕育在善良軟弱的母親腹中,在他誕生的瞬間,母親也因難產離開了世界,隨後奧菲利亞陪伴著弟弟,而在繼父眼裡,奧菲利亞雖然只有12歲,卻已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隨時除之而後快。因為他在乎的只有流淌著他血液的兒子,奧菲利亞在軍營中只能礙手礙腳,在親手殺死了女孩後,他自己也被游擊隊所殺,最後弟弟輾轉到了游擊隊內線莫西迪斯手中。這個新社會的誕生確實經歷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它先是包裹在脆弱無比、一觸即滅的舊政權內部,而舊政權本身採用妥協的態度,因為它早已無從左右事態發展。以繼父為代表的,手握武器的軍閥對這個尚未成型的嬰兒可謂是覬覦已久,妄圖佔為己有,而且單方面的承認新社會中的秩序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由軍閥本身所控制,作為自己擴張權利和繼承財富的工具。但游擊隊為代表的民眾勢力與軍閥不斷地鬥爭著,都想爭奪到新社會的統治權和外界的公開承認。奧菲利亞則象徵著探索和徘徊中的民眾,他們手無寸鐵力量薄弱,只有希冀於想象,將希望寄託於不切實際的寓言,當他們被強制拉回現實之時,便發現所謂的新社會最終掌握在游擊隊手中。這些游擊隊,象徵著一些主流以外的力量,好比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派。然而,“可於馬上得之,難於馬上治之”這樣的幫派能否真正將新社會培養經營,必然要經歷一個從革命隊伍到執政黨派的轉變,其過程錯綜複雜,結果實在難以預料。這部橫掃奧斯卡的電影,如果說它僅僅是一個女孩的童話幻想或精神分裂,實在難以服眾。在這個美好的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是對西班牙當時局勢的解讀,其中法則可以延伸到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潘神的迷宮》在如何看待新生這個問題上看法獨到,表達方法也頗為犀利。
三、 引人入勝的情節設計
伴隨著搖籃曲般的音樂和嬰兒的呢喃細語,奧菲利亞走進了神奇的迷宮,在這個同心圓建築中心,她遇到了童話中的牧羊神,潘神告訴奧菲利亞她的身世,但是想要重返快樂的地下王國,奧菲利亞首先要完成三個挑戰。這三個挑戰分別是:在枯死的樹洞中找到被蟾蜍吞下的三塊寶石,在血腥盛宴中對抗食人魔,用“無辜之人”的鮮血開啟地下王宮的通道。
在第一個任務中,大樹原本枝葉繁茂,現在卻奄奄一息,其原因是因為樹幹中的蟾蜍吸收了大樹的所有養分,因此蟾蜍本身變得巨大而臃腫,它所居住的樹洞中也滿布油脂。這象徵著當地軍閥對民眾的搜刮,大樹象徵著社會,這些不勞而獲之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卻只醉心於搜刮民脂民膏,讓自己變得肥頭大耳、大腹便便。奧菲利亞略施小計就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潘神對此顯得很滿意,並給了她傳說中的曼德拉草。潘神說曼德拉草生長在絞刑架之下,用牛奶餵養,可保證奧菲利亞母親的平安生產,這讓奧菲利亞對潘神感到依賴和相信,願意按照他的指示完成後面的任務。但是作為奧菲利亞最為信賴和親近的人,莫西迪斯對潘神表示懷疑,並警告她小心,此時,奧菲利亞對潘神的信賴出現了動搖。
在第二個任務中,她發現潘神對她的指示有誤,按照精靈所暗示的方法並不能開啟鎖頭,這時她按照自己的直覺打開了左邊的鎖,卻取出來一把匕首,這已經暗示了奧菲利亞最終悲慘的結局。在她取得匕首之後,對滿桌的美食佳餚垂涎欲滴,最終忘記了潘神的警告,吃了兩顆葡萄。葡萄這種水果在上古傳說中總是與誘惑和貪慾聯絡在一起,被貪婪誘惑的奧菲利亞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得以逃離魔窟。但絕望中的母親,將曼德拉草扔進了壁爐,對奧菲利亞絕望的哭喊道:“童話都是假的,我們必須相信童話是假的~”奧菲利亞彷彿聽到了曼德拉草的尖叫,和她即將離去的母親一樣,在向她道別。曼德拉草就是另一個弟弟的象徵,在權力的鬥爭中,平和的新世界總是用流血與死亡的代價換來的,有些新社會的構想在沒有誕生之前就在絕望中死去了,而民眾總是選擇激進的方式催生新制度,又難以抵抗暫時利益帶來的誘惑,這樣揠苗助長的行為最終得到了只能是尖銳的匕首,註定了流血犧牲和失敗的結局。
在第三個任務中,奧菲利亞看透了潘神的偽裝,堅決拒絕用弟弟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幸福,卻被殘忍的繼父殺害,繼父的生活只有血腥與殺戮,愛好竟然是研究各種殘酷的刑罰,施加在異黨人士身上。而游擊隊在電影中扮演了一個相對正義的形象,他們沒有濫殺無辜,而是保護和營救非親非故的奧菲利亞,奧菲利亞給不了他們任何幫助,但他們沒有放棄義務。一開始被長槍黨肆意屠殺毫無還手之力的力量,最後竟能成長到在叢林中伏擊士兵,裡應外合,獲得營地的掌控權。這樣一個從卑微到高亢的過程,雖然看上去如此殘忍,但還是蘊含著人性的光輝。
導演的真正意圖正是反映在這樣的劇情設計中,既不影響觀眾自己的想象空間,又可以突出戰爭與謊言的殘酷主題。雖然戰火與血淚仍在繼續,但在不久的幾十年之後,西班牙便看到了迎來那個童話般美好的地下國度的希望。
《潘神的迷宮》的高明之處在於自由的遊走於真實與幻想之間,像雲朵幻化出無窮的紋路與色彩,這種巧妙的背景設定、人物暗示與情節設計更是給電影佈置了多個層次,給予觀眾強大的想象空間。各種暗喻的應用,拋開了童話的表面,深入到社會發展的規律,讓本片的內涵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豐富。無論童話,亦或是現實,奧菲利亞在那個殘酷的時代,為我們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溫暖,她撩起了戰爭沉重的帷幕,也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為我們檢視了那段並不遙遠的歷史。
潘神出自古希臘神話中半人羊的農牧神,他一生荒淫無度,放浪形骸,象徵著謊言與欺騙。這部《潘神的迷宮》在片名中就滿含著諷刺色彩,奠定了本片的黑色基調。這個看似只是黑色童話的故事,在上映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最終捧回三項大獎,又在戛納電影節與美國金球獎嶄露頭角,為似乎已沉寂多年的墨西哥電影節增光添彩。
《潘神的迷宮》本身就是黑色幽默,二戰期間的西班牙,局勢尚不明朗,弗朗哥法西斯政權獨裁統治伴隨著不斷的內戰,一位名叫奧菲利亞的小姑娘跟隨身懷六甲的母親去往軍官繼父所在的營地,就在這裡奧菲利亞發現了潘神的迷宮,精靈告訴她,其實奧菲利亞的真實身份是地下王國走失的公主,必須完成三個挑戰才能重返地下王國。可最終奧菲利亞拒絕了犧牲弟弟換取自己的利益,被繼父一槍打死,在彌留之際,她看見了輝煌的地下宮殿,成為了真正的公主。然而影片隱藏在童話背景下的真正內涵則十分複雜,本文試從故事背景、角色象徵、情節設計三個方面分析《潘神的迷宮》中的多處隱喻與暗示。
一、 虛實之間的多重背景
《潘神的迷宮》整部影片都在虛幻和現實之間穿越,虛實兩段故事有著截然不同的色調佈景。現實中的炮火與戰爭是故事的主線,在西班牙北部的小城,弗朗哥法西斯政府橫行霸道,殘害生民,到處都是一片生靈塗炭的蕭瑟景象。與此同時,山中的游擊隊員們採取了積極的應對行動,甚至在軍營裡處處都安插著臥底,戰爭局勢一觸即發。主線的佈景是以綠和灰為主的,暗沉懷舊的色調與當時的環境相得益彰。而在奧菲利亞的想象世界中,景色多分為兩種,一是潘神的神祕迷宮,存在於小鎮上的僻靜之所,呈半圓型結構,中間是一顆神奇的樹洞,居住著眼睛半透明,羊頭人身的潘神。二是在影片末尾奧菲利亞死後,來到了地下王國,金碧輝煌的華麗宮殿和巨大的王座,襯托出她內心的幸福。在宮殿中間,奧菲利亞看見身穿白衣的母親和慈祥的國王,迎接她成為地下王國的公主。這個父親的真實身份是不是奧菲利亞的裁縫生父,影片留下了懸念。但這個金碧輝煌的背景,反襯了現實的殘酷,哪怕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現實中奧菲利亞的肉體卻已隕滅,靜靜地在井邊死去。
片頭採用獨白形式,講述了地下王國的故事――“在一個神祕的沒有謊言的地下王國,居住著一位嚮往人類世界的公主,但當她來到了人類世界,強烈的Sunny刺瞎了她的雙眼,她忘記了自己來自哪裡……”這樣的故事背景,似乎只適合孩子,絕大多數觀眾可能覺得幼稚,但這個故事,事實上並不是童話,而是寓言,它的真實目的是引發現實主線的線索。
影片中的潘神,自稱名為翁法,雖然二者都是半人羊的農牧神,但翁法天性溫順勤勞,潘神則陰險狡詐,潘神在初次見到奧菲利亞時就用了這個小把戲,象徵著這三個挑戰本身就是謊言與騙局。潘神的迷宮也同樣如此,它的構造形似天主教堂中的同心圓迷宮,只有一個相同的入口與出口,其寓意是想要通向自己的靈魂深處,只能選擇前進而沒有退路,因為一旦進入迷宮,只有集中意念前進才能找到出口。因此,奧菲利亞在迷宮之中聽到很有可能只是她靈魂最深處渴望自由、渴望關懷的聲音,這一切的挑戰也可能只是她的幻覺。所謂的潘神,並不是引人向善的使者,反而存在很大的迷惑性。這也暗喻著小女孩心中處於混沌狀態的不成熟理想。
而當時的現實背景是二戰末期,弗朗哥法西斯政權到處搜捕和屠殺共產黨、民主人士,其人員只能進入山中成為游擊隊與之抗衡。奧菲利亞的女僕莫西迪斯便是游擊隊的一員,她對奧菲利亞的影響非常大,甚至遠遠超過了她的母親。對奧菲利亞而言,她承擔著保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導她走向了正直的人格。在潘神要求奧菲利亞用才出生的弟弟純潔的血液開啟通往地下宮殿的道路時,奧菲利亞堅定地拒絕了,在軍官要求莫西迪斯將自己死亡的時間告訴兒子時,莫西迪斯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二者如出一轍,不僅顯示出她們在面對抉擇時的堅定不移,更暗喻了一種偽善。這種偽善假借親情或夢想誘惑我們,但它的實質是邪惡的,可能是損人利己,甚至是仇恨與戰爭的延續,在這種偽善面前,最好的選擇就是斷然拒絕。
影片的雙重背景,構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童話世界的神祕華麗與現實世界的蒼涼凋敝相輔相成,大大豐富了本片的內涵,讓它並非停留在童話故事的層次,而是深入到了人性、戰爭與仇恨的最深層。
二、 寓意深刻的角色象徵
為了最終預示出影片深刻的主題,《潘神的迷宮》中的每個人物都被賦予了超出表象的特殊含義。觀眾往往只注意表面的情節發展,而忽略了挖掘角色的內涵,這也是導致本片被誤讀的重要原因。
奧菲利亞的弟弟,影片中不起眼的新生兒,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名字,可以直接 用“兒子”或“弟弟”帶過,這個角色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實弟弟有非常明確的象徵意義,即未來、新生。弟弟是影片暗線的重要線索,在迎接未來、涅磐重生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痛苦的分娩,可能經歷流血犧牲,還有可能伴隨著無數的陰謀與鬥爭。這對於當時在弗朗哥法西斯政權下苦苦鬥爭的西班牙人民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也暗合了影片鬥爭與謊言的主題。
如果說弟弟象徵著一個新政權和新社會的孕育,那麼其他的人物圍繞新生這個主題,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弟弟最初孕育在善良軟弱的母親腹中,在他誕生的瞬間,母親也因難產離開了世界,隨後奧菲利亞陪伴著弟弟,而在繼父眼裡,奧菲利亞雖然只有12歲,卻已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隨時除之而後快。因為他在乎的只有流淌著他血液的兒子,奧菲利亞在軍營中只能礙手礙腳,在親手殺死了女孩後,他自己也被游擊隊所殺,最後弟弟輾轉到了游擊隊內線莫西迪斯手中。這個新社會的誕生確實經歷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它先是包裹在脆弱無比、一觸即滅的舊政權內部,而舊政權本身採用妥協的態度,因為它早已無從左右事態發展。以繼父為代表的,手握武器的軍閥對這個尚未成型的嬰兒可謂是覬覦已久,妄圖佔為己有,而且單方面的承認新社會中的秩序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由軍閥本身所控制,作為自己擴張權利和繼承財富的工具。但游擊隊為代表的民眾勢力與軍閥不斷地鬥爭著,都想爭奪到新社會的統治權和外界的公開承認。奧菲利亞則象徵著探索和徘徊中的民眾,他們手無寸鐵力量薄弱,只有希冀於想象,將希望寄託於不切實際的寓言,當他們被強制拉回現實之時,便發現所謂的新社會最終掌握在游擊隊手中。這些游擊隊,象徵著一些主流以外的力量,好比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派。然而,“可於馬上得之,難於馬上治之”這樣的幫派能否真正將新社會培養經營,必然要經歷一個從革命隊伍到執政黨派的轉變,其過程錯綜複雜,結果實在難以預料。這部橫掃奧斯卡的電影,如果說它僅僅是一個女孩的童話幻想或精神分裂,實在難以服眾。在這個美好的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是對西班牙當時局勢的解讀,其中法則可以延伸到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潘神的迷宮》在如何看待新生這個問題上看法獨到,表達方法也頗為犀利。
三、 引人入勝的情節設計
伴隨著搖籃曲般的音樂和嬰兒的呢喃細語,奧菲利亞走進了神奇的迷宮,在這個同心圓建築中心,她遇到了童話中的牧羊神,潘神告訴奧菲利亞她的身世,但是想要重返快樂的地下王國,奧菲利亞首先要完成三個挑戰。這三個挑戰分別是:在枯死的樹洞中找到被蟾蜍吞下的三塊寶石,在血腥盛宴中對抗食人魔,用“無辜之人”的鮮血開啟地下王宮的通道。
在第一個任務中,大樹原本枝葉繁茂,現在卻奄奄一息,其原因是因為樹幹中的蟾蜍吸收了大樹的所有養分,因此蟾蜍本身變得巨大而臃腫,它所居住的樹洞中也滿布油脂。這象徵著當地軍閥對民眾的搜刮,大樹象徵著社會,這些不勞而獲之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卻只醉心於搜刮民脂民膏,讓自己變得肥頭大耳、大腹便便。奧菲利亞略施小計就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潘神對此顯得很滿意,並給了她傳說中的曼德拉草。潘神說曼德拉草生長在絞刑架之下,用牛奶餵養,可保證奧菲利亞母親的平安生產,這讓奧菲利亞對潘神感到依賴和相信,願意按照他的指示完成後面的任務。但是作為奧菲利亞最為信賴和親近的人,莫西迪斯對潘神表示懷疑,並警告她小心,此時,奧菲利亞對潘神的信賴出現了動搖。
在第二個任務中,她發現潘神對她的指示有誤,按照精靈所暗示的方法並不能開啟鎖頭,這時她按照自己的直覺打開了左邊的鎖,卻取出來一把匕首,這已經暗示了奧菲利亞最終悲慘的結局。在她取得匕首之後,對滿桌的美食佳餚垂涎欲滴,最終忘記了潘神的警告,吃了兩顆葡萄。葡萄這種水果在上古傳說中總是與誘惑和貪慾聯絡在一起,被貪婪誘惑的奧菲利亞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得以逃離魔窟。但絕望中的母親,將曼德拉草扔進了壁爐,對奧菲利亞絕望的哭喊道:“童話都是假的,我們必須相信童話是假的~”奧菲利亞彷彿聽到了曼德拉草的尖叫,和她即將離去的母親一樣,在向她道別。曼德拉草就是另一個弟弟的象徵,在權力的鬥爭中,平和的新世界總是用流血與死亡的代價換來的,有些新社會的構想在沒有誕生之前就在絕望中死去了,而民眾總是選擇激進的方式催生新制度,又難以抵抗暫時利益帶來的誘惑,這樣揠苗助長的行為最終得到了只能是尖銳的匕首,註定了流血犧牲和失敗的結局。
在第三個任務中,奧菲利亞看透了潘神的偽裝,堅決拒絕用弟弟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幸福,卻被殘忍的繼父殺害,繼父的生活只有血腥與殺戮,愛好竟然是研究各種殘酷的刑罰,施加在異黨人士身上。而游擊隊在電影中扮演了一個相對正義的形象,他們沒有濫殺無辜,而是保護和營救非親非故的奧菲利亞,奧菲利亞給不了他們任何幫助,但他們沒有放棄義務。一開始被長槍黨肆意屠殺毫無還手之力的力量,最後竟能成長到在叢林中伏擊士兵,裡應外合,獲得營地的掌控權。這樣一個從卑微到高亢的過程,雖然看上去如此殘忍,但還是蘊含著人性的光輝。
導演的真正意圖正是反映在這樣的劇情設計中,既不影響觀眾自己的想象空間,又可以突出戰爭與謊言的殘酷主題。雖然戰火與血淚仍在繼續,但在不久的幾十年之後,西班牙便看到了迎來那個童話般美好的地下國度的希望。
《潘神的迷宮》的高明之處在於自由的遊走於真實與幻想之間,像雲朵幻化出無窮的紋路與色彩,這種巧妙的背景設定、人物暗示與情節設計更是給電影佈置了多個層次,給予觀眾強大的想象空間。各種暗喻的應用,拋開了童話的表面,深入到社會發展的規律,讓本片的內涵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豐富。無論童話,亦或是現實,奧菲利亞在那個殘酷的時代,為我們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溫暖,她撩起了戰爭沉重的帷幕,也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為我們檢視了那段並不遙遠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