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毒舌論是非

    現代科技條件下,核彈發射井根本無密可保,有一個算一個。戰時的生存能力恐怕不足1%。即便僥倖剩下的這1%,幾乎也無法使用。所謂的陸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戰時生存率可能也不超過10%。

  • 2 # 文戈視點

    核彈發射井的生存能力應該是很強大的。

    一、核彈發射井的位置資訊屬絕密,不可能公開。能公開的,說明發射井已廢棄或有意暴露。

    二、核彈都是隱藏在深達幾百上千米的大山體內,山洞長達幾十上百公里,無人知道它的位置。

    三、核彈發射井都進行了深度偽裝,並建了不少欺騙井,偵察衛星很難發現。

    四、核彈基地周邊都部署了反導防禦系統,敵人的導彈攻擊很難到達發射井。

  • 3 # 中國李2

    核彈發射井的地理座標都心知肚明,一旦一方使用了,另一方畢竟有至少20分鐘的反應時間,基本上,坑裡的東西都能放出去,二次核打擊就靠海基或空基了或移動車載了

  • 4 # 危笑刺容

    實際上發射井生存能力是非常強的。目前的加固發射井都可以做到抗300米距離核彈直接爆破的能力。而在一個陣地幾十個發射井即使被打擊也一定會剩下相當多的井可以繼續使用。由於多顆核彈近距離爆炸會產生衝擊波互相干擾,所以不可能完全摧毀一個陣地上的所有發射井。

  • 5 # 騎驢大師

    核彈發射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迷惑對方,我有一千個,但只有50個是真的,其餘的都是假目標。這一點轟炸機與核潛艇做不到。核大國都有完備的預警系統,在你的核彈落地之前我的核彈就已經發射出去了。

  • 6 # 科技之重

    在如今天基偵察衛星的監視之下,各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位置都已經不再是秘密。

    即便日常保密工作做得再好,從發射井開工建造,至洲際彈道導彈下井。在這一個過程中,基本上是瞞不過,間諜衛星的偵察。

    變相來說,核大國對其他核大國的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的具體位置是一清二楚的。

    時至今日,像美俄兩國已經公佈了其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所在之處。

    美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位置

    其454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主要集中在蒙大拿,北達科他,懷俄明的,馬爾史東空軍基地,米諾特空軍基地,華倫空軍基地,格蘭德FOCUS空軍基地。

    只不過,在這454個發射井中,只有400個裡面部署有民兵-3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剩餘的45個座位備份使用。

    既可以充當假目標,又可以裝填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擔負起戰略值班任務。

    俄羅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位置

    雖然俄羅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要比美國多,但實際部署到發射井中的,並沒有多少。也只有使用液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才會選擇儲存到地下發射井中。

    因為重量實在是太大了,超過150噸,用車載實在是太難了。如撒旦,薩爾馬特。

    很大一部分都是車載式洲際彈道導彈。如白楊,白楊-M,亞爾斯。

    其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主要分佈在奧倫堡州南烏拉爾山脈的亞斯內小鎮附近,棟巴羅夫斯基導彈基地內。該基地儲存的洲際彈道導彈注意就是SS—18“撒旦”。

    還有在科澤爾斯克建造的地下發射井,級就部署有至少29枚撒旦洲際彈道導彈,以及10多枚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且這些發射井分佈在2300平方千米的廣闊範圍內。

    由此可見,美俄兩國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位置已經不再是秘密了,只要使用洲際彈道導彈,是可以將其摧毀的。

    既然各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位置不是秘密,那麼在首波次核打擊中,還是有可能被摧毀的。

    既然,敢於建造地下發射井,那麼,就要有一定的防禦措施,來抵擋敵方核導彈的襲擊。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加固地下發射井。

    美國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

    比如說:美國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防禦措施就比較好。

    相鄰兩個發射井之間的距離超過9000米,9千米的距離足夠避免兩枚洲際彈道導彈,被一枚核彈同時摧毀。

    畢竟核彈爆炸中心的溫度,壓力,衝擊波是最強的。且有一定的殺傷範圍,超過這個範圍之後,威力就會衰減不少。

    而一般幾十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在爆炸之後衝擊波的殺傷範圍才幾千米。超過9000米後,威力就會大為降低。所以9000米的間隔就可以保證地下發射井的安全了。

    除此之外,還對發射井蓋格外地進行了加固。

    對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地下發射井,進行了抗核打擊加固。

    僅僅是發射井的滑動式井蓋的厚度就超過1.5米,重量高達750噸。這種加固程度,足夠抵抗140千克/平方釐米的壓強,剩下建築的防護能力更是強悍。

    整個發射井系統可以抗擊小型,中型核彈頭在百米以內的觸地核爆。

    由此可見,經過加固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是可以直接抵抗核彈頭的精確打擊。

    俄羅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

    與美國一樣,俄羅斯的地下發射井也進行了加固。

    比如說:“撒旦”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採用了加固防護的井蓋和厚壁設計,耐受超壓的水平為30兆帕~50兆帕之間。

    其最大可以承受326千克/平方釐米的壓強,就單憑這一資料而言,足能夠抵擋1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在發射井270多米開外,爆炸後產生衝擊波的攻擊。

    根據美俄兩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的加固程度,以及最大抗毀傷能力可知:美國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奈何不了俄羅斯建造的地下發射井。

    反而俄羅斯大當量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可以掀翻美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地下發射井。因為,俄羅斯有著當量為1000萬噸TNT的核彈頭。

    如此巨大當量的核彈頭,在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附近爆炸時,就民兵-3洲際彈道發射井的防禦水平是根本抵擋不住的。

    既然核大國有了海基洲際彈道導彈,還要留著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那就足夠證明,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力,整體效能還是挺強的。

    核大國現在都建有探測距離高達5500千米的遠端預警相控陣雷達,部署在外太空的紅外預警衛星。

    在這兩個探測裝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及時有效地探測到來襲的洲際彈道導彈。

    一旦確定打擊的目標是己方領土,那就可以立刻啟動核反擊。

    從這個角度來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力也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現役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沒有過去的時間那麼長,普遍在30分鐘~60分鐘。

    雖說,發射前的準備時間縮短了,但是,相比從敵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到落地的30分鐘以內的來看,還是要長不少的。

    也就是說,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是絕對會在第一波次的核打擊中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由此可見,陸基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生存力,是真的不如海基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即便發射井再堅固,在核爆炸之後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到影響的。

    既然如此,為何核大國還要留著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呢。

    從實際上來看,地下發射井的造價要比戰略導彈核潛艇便宜很多。

    在上世紀時,一個導彈發射井的造價為830萬美元,今天也就相當於8300萬美元。

    按照24個地下發射井來計算,也不過19億美元。

    而一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造價也在30億美元左右。

    可見建造24個地下發射井,要比建造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還要低。

    另外,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有其具體的優勢,尤其是液體燃料的,那就是載荷大,射程遠,威力高。

    這三個優勢,就是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無法比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和鎂高在飲食方面如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