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maimi32709

    涎腺腫瘤最多見於腮腺(85%),次之為頜下腺和小腺體。僅約1%發生於舌下腺。大多數腫瘤為良性(75%~80%),生長緩慢,活動性,無痛,常是在正常面板或粘膜下邊單個的結節群,當是囊腫型時,則為硬固的。大多數為多形腺瘤(混合瘤),多原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除混合瘤外可惡變成癌。治療為外科手術切除。切除不完全時,其複發率頗高。其他的良性腫瘤有單形腺瘤,大嗜酸粒細胞瘤和乳頭狀囊腺瘤,淋巴性囊腺瘤。這些腫瘤是少見的並且很少惡變。惡性涎腺腫瘤的特徵為快速生長或突然間生長激增。堅硬的結節常固定於附近組織,並且常無明確的周邊。常見神經被侵及和疼痛,最後,其表面面板或粘膜可出現潰瘍。粘液表皮樣癌為最常見的惡性涎腺腫瘤,常發生於30~60歲患者。常發生於顎部的小涎腺;對磨牙後不能解釋的腫脹,在證實為其他疾病之前應考慮粘液表皮樣癌。腫瘤可發生在骨的深部,常在含牙囊腫的壁中。所有型別的粘液表皮樣癌均可轉移。低度型別主要侵及粘液細胞者,5年生存率約為95%,高度型別主要侵及表皮細胞者,5年生存率為50%。治療包括廣泛切除和術後放療。腺樣囊性癌(圓柱瘤)為最常見的小涎腺惡性腫瘤,治療為廣泛的外科切除,但常見區域性復發。很可能肺部轉移和死亡。腺泡細胞癌為常見的腮腺腫瘤,多發生於50歲或60歲年齡段。廣泛切除術預後較好。除混合瘤以外的癌,常是在原有的良性混合瘤上發生的腺癌。僅是癌樣的成分轉移。對頭頸部癌的放射治療並不理想。約40Gy的照射量就可使在射線之內的任何涎腺的功能被永久地破壞。大於60Gy照射量,可使骨的血供,尤其是下頜骨的血供受破壞,並且可出現放射性骨壞死。放射治療也可引起口腔粘膜炎和腫瘤表面覆蓋的面板灼傷。化療和與其常伴發的粘膜炎可導致口乾症。但在化療完成後幾個星期,有些涎腺的功能恢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焦仲卿的母親,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