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蘭池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哩、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哩粉。咖哩粉是用胡椒、薑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製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哩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哩雞、咖哩魚、咖哩土豆、咖哩菜花、咖哩飯、咖哩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哩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哩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習俗中有關誰可以和誰一起吃飯,誰可以接受誰遞給的食物,誰可以吃誰吃剩的東西,有著嚴格而繁瑣的規定,大致上,種姓之間儘量避免共食,高種姓尤其避免接受低種姓遞給的食物,由於受這些規定的羈絆,印度人對在外就餐有著根深蒂固的牴觸(節慶時在神廟的聚餐是個例外),所以現代以前印度餐飲業長期萎靡,僅服務於旅行者,雖然近幾十年增長頗為可觀,但也明顯滯後於經濟增長和上班族的壯大,對外出就餐的牴觸還催生了一個印度獨有的產業——dabbawalas,一群送餐工每天上午騎車從客戶家裡取來他們家人做好的午餐,送上火車,另一群送餐工將其遞送到客戶的辦公室。

    這一切背後,都隱藏著一種潔淨焦慮。

    這個視角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閃族和印度人有著最繁雜的飲食禁忌,因為閃族和雅利安人都是侵入密集農耕區的畜牧民族,畜牧者人口密度低,環境乾燥,其較高的遊動性也讓他們更少積累垃圾,正因此,他們較少為傳染病所困,因而其免疫能力也不如密集農耕者,當他們進入人口密集,環境溼潤,垃圾老鼠蟑螂富集的農耕區時,潔淨焦慮是很自然的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在煮完青菜後加點冷水,蔬菜就能保持綠綠的顏色,這是什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