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新演義

    史裡芬伯爵元帥在制定了這個計劃以後就退休了,他沒等到大戰爆發就去世了,繼任者毛奇將軍在大戰爆發之後並沒有按照這個計劃執行加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干預這個計劃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實行,所以德國敗了而曼施坦因計劃是經過論證和演習過的希特勒是完全按照計劃去實施的所以他成功了

  • 2 # 真的很博通

    因為這是一戰和二戰的遊戲規則不一樣,在一戰過程當中施裡芬計劃失敗是因為德華人只能利用戰線來逐漸推進,而當時對於活力網體系沒有能力,所以坦克作戰只是步坦協同,而且也是後來才逐漸出現的。

    當時不管是英華人的坦克還是德華人的暴風突擊隊都用來突破對手的防線,但效果並不明顯,所以一戰的德國被拉入了消耗戰當中,最終導致他的失敗。到了二戰的時候,由於德國的坦克裝甲是集中使用而法國和英國仍然沿用活力網體系,最終導致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在坦克的質量和數量來看的話,德國未必佔據優勢,英法也具有各自的坦克。但是德國把坦克集中使用,而英法還沒有能力透過閃電戰來集中使用,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當坦克被集中使用的時候就突破了對手的防線,從整個進攻過程當中的話都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後來的反擊中,不管是法國還是英國都有小範圍的小區域的對於德國的反擊,但是這種反擊並不能夠造成全線潰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二戰當中,法國英國聯軍沒有能夠適應新戰爭的模式,所以德國的新戰爭模式迅速打敗了他們。

    從後來的敦刻爾克撤退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德國的裝甲實際上也損失了很多,需要大量維修,所以故意放走對手,然後換取修理和維護的時間,最終再次在曠野當中對法國發動大規模的突破,導致法國被快速擊敗。

    所以一成一敗的根本就在於一個有效的找到了對手的薄弱點,從而打敗了了對手,就好像2.0坦克時代和1.0的步坦協同不是一個概念的。所以一戰德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能夠從根本上突破對手的防禦能力,最終只能在消耗戰中失敗。

    上圖為施裡芬計劃

    上圖為曼施坦因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工作都需要化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