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寶寶來了
-
2 # 自予自樂
朋友: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母撫養我們長大可真不容易,我們對父母應永存感恩之心。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恩情是難於回報的;長大成人的我們,應盡心盡力使父母過得開心、快樂。如果留在父母身邊工作的,應該隨時隨地關心照顧父母;在外工作的兒女應經常和父母聯絡,有空時就常回家看看。除了感恩,除了供養,我們還要理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學習階段應該認真學習爭取學業優異;參加工作後應該努力拼搏,爭取事業成功,以滿足老人家的心願。 當我們的父母老了的時候,我們要牽著他們的手,陪著他們慢慢地走,就像兒時父母牽著我們的手。
-
3 # 學峰5717
父母最需要的是什麼?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時時刻刻最牽掛的人,無論他們走到哪裡.走多遠,父母都是會惦記著他們。那麼作為父母來說,他們年老了的時候,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呢?可能有人說,父母需要的是子女能夠經常給他們買一點好吃的就行了;也有人說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我覺得這些都不盡然!所有父母惦記自己的兒女,並不是為了圖兒女給他們買什麼好吃的東西,如果說是盼著兒女能夠時時刻刻陪伴在自己身邊,那也不太現實。因為現在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生活問題基本都得到了保障,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還是比較滿足的。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他們很少也不可能不做工作而天天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既然這樣,那麼父母們到底需要孩子們怎麼樣呢?實際上作為父母來說,他們對子女並沒有什麼奢望,子女只要能像那首歌詞唱的那樣,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我想這就是他們唯一的最大的心願吧!因為“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輩子總操心就奔個平平安安。”
-
4 # 閬外人
父母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兒女的陪伴。
真的,家中有年邁的父母,我越發深切地感受到對父母的陪伴是多麼重要。
在這國慶放假期間,陪在父母跟前,和老人們嘮家常,談談國事、家事、周邊的事,這些對於你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老人來說,就是他們的全部。
父母在家做下一桌子的飯菜,等著兒女回家團圓,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期盼。但是有些人卻並不把這些當回事,父母僅僅在他們嘴上,並沒有在他們的心裡。
有些人見廟就拜,見佛就燒香。豈不知,父母就是你人生中最大的佛,孝敬父母比你拜千萬尊佛都管用!
奉勸天下的兒女們,多抽一些時間回家陪伴父母。他們不需要你的錢財,只要你的陪伴,在他們寂寞的老年生活中還有一絲牽掛和期盼。你的陪伴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孝敬。
-
5 # 解憂雜貨鋪1213
《禮記·祭義》中有這麼一段話:“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一個孝順父母、內心對父母有著深愛的人,一定具有溫和的氣質。一個具有溫和氣質的人,臉上一定顯現出愉悅的表情。而表情愉悅的人,一定具有溫婉和順的面容。
雖然說“父母在,不遠遊”在新的時代已經有了不同的詮釋,但傳統文化中很多關於觀念和美德卻需要我們一直踐行和傳承。
很多時候,整日奔波、忙碌於滾滾紅塵中的我們似乎已經和父母的距離越拉越遠,我們覺得父母需要的只是給他們買一些高檔的生活用品、保健品等等之類物質上的東西,而很少用心去體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更有甚者,我們很多時候在外人的面前表現得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卻在最親近的人,包括父母面前任由自己的消極情緒肆意發洩,說話做事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一次次的傷了父母的心卻不自知,因為我們總認為父母不會在意,他們永遠都會原諒我們,但不知道我們的這些言辭正如一把把冰冷而尖銳的刀狠狠地刺向父母的心。
孟郊的《遊子吟》中有這麼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從來不需要我們給他們任何的回報。
我們的父母需要的不是我們給他們山珍海味、錦衣玉食,也不是鈔票和存摺,他們只希望看到我們安好,身體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中寫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很多東西只有在我們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我們的父母已經韶華不再,逐漸老去,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是時候讓我們來更多的給予父母關心和照顧的時候了,不要在父母離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空留遺憾。
我們已經有多長時間沒有陪父母聊天,多長時間沒有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多長時間沒有為父母端茶送飯,多長時間沒有……
多留一些時間陪伴父母,多打幾個平安的電話給父母,在父母的面前更加的和氣、愉悅和溫順,讓父母安心,開心、舒心就是我們最大的孝順。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
6 # 張運嵐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老師,是楷模,是引路人,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如雛形展翅高飛,這時的父母需要的是孩子的回望,是關心,是發自內心的問候,父母所期盼的是孩子的生活美滿,工作安順,是永遠不停的對孩子的牽掛!作為子女,哪怕離家千里,也要適時關心家中二老,閒暇時分,遠者可電話問候,近者可回家看望,這樣可慰藉二老孤寂的心田!
-
7 # 第六指者
父母最需要的是什麼?小的方面有區別,大的方面應該是沒有區別。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如果他們能過去,一般不會提要求。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尤其是在城市裡,老人有自己的家底,有穩定的退休金,在物質上慾望不高,所以不需要兒女們做的太多。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些許的尊重和關愛,是些許的關心和呵護,是不時的問候,是經常的看望,之外便一無所求。
我舉個例子,一個親戚老太太,年八十二歲,一生辛苦,攢下了家財若干,基本上全給了兒子。當初兒子買房,老母親出的全款,兒子答應老母親,其中的一間是她的,以後可以隨時來。之後老太太跟著女兒,不過還在同城住。兒子偶爾來看她,出去吃飯,老太太搶著掏錢。就是這樣,兒子一年也只來兩趟,一是春節,一是八月十五。我的天,他當是串親戚呀?老母親給他買房,請他吃飯,就是想拴住他的心,讓他多來看看她,僅此而已!
可憐天下父母心,老太太想,可能是兒子怕花錢,所以乾脆來一次,她再給他一次錢!可是知道嗎?她兒子不是小孩兒,他今年五十五歲了!我的天,顛倒了,世上還有這種事兒!
老太太袒護兒子,從來不許別人說。可在大前天,老太太發了飈!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她孫子結婚,老太太出了一萬塊。可是婚禮上,新郎新娘行禮如儀,給雙方父母端茶改口,卻始終不提老太太,更別提說磕頭鞠躬了!就當她死了,沒有這個人。老太太實在憋不住,質問兒子和媳婦:我出了一萬塊,都不該行個禮?你們就這樣辦事兒的?還有沒有我這個娘?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卻也是百分之百的真實。不過它足可以證明,父母真的不需要我們做的很多,只是需要適度的關心和關懷,適當的尊重和關愛。而我們這些做兒女的,這一點點做到了嗎?沒做到,趕快做。記不記得有句話,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過後再後悔!
回覆列表
父母需要自己相中的子女陪在身邊,而且還要體面的工作還有錢。自己不中意的孩子在身邊即使再孝順心裡也會無比嫌棄。雖然嘴上不說,但是行動或者肢體語言都會不自覺帶出來,或者偶爾說話也會帶出來,平白無故傷情。
所以,爭取能做個父母心裡中意的子女,萬一不是,就儘量爭取有時間做到隔段時間看看,不管好壞事情都順著來。而不是天天的在身邊瞎晃悠,讓人看著厭煩而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