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搗蛋的獨角獸
-
2 # 錦年姑姑
親身實踐,不建議。玩具越多孩子越不在意,一會想玩這個一會想玩那個。我孩子爸爸很喜歡給他們買玩具,家裡一堆放都放不下,孩子到處丟,剛買的新玩具兩下就弄壞了他們也不心疼。後來我生氣了嚴格要求爸爸不能隨便買,頂多就是節日什麼的買一個。家裡的玩具讓他們自己收拾,不收我就丟垃圾桶。現在好多了,就那麼幾個玩具也沒壞過也沒見少了
-
3 # 花生妹妹的媽媽
我覺得,條件允許的話應該還是有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把玩具當成哄孩子的工具。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吵、太鬧,就讓孩子去玩玩具。大人可以抽空乾點別的或者安靜一會兒。孩子玩厭了的時候往往會拿玩具撒氣,破壞玩具。
2、爸爸、媽媽儘量陪孩子玩,最好是創造性的玩。有了爸爸、媽媽的關愛和陪伴,還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玩具才能實現它的價值,還能增加親子的感情。陪孩子玩,孩子就會把你當朋友。長大了,他還是把你當朋友。對於大孩子,朋友的話更令他信服一些。
3、寶寶破壞玩具不要批評,要恰當的引導。
只要我們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更加自覺。
4、多給孩子買便宜的,鍛鍊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玩具。我們最近買的最多的是變形金剛。昨晚我們用廢舊電熱毯裡的一根電線玩了個把鐘頭,蝌蚪一會兒綁我的手,一會兒綁我的腿,我順便教他綁繩結的方法。初學綁繩結,建議用硬一點的線或繩子。
孩子對他喜歡的玩具怎麼會捨得拆呢?
5、定期清理玩具箱,把壞掉的、玩厭了的、不適合的玩具清理出去。我就是這樣告訴婆婆的,只給蝌蚪留下拼插積木,拼插積木不怕拆。大人看到壞了的玩具影響心情,孩子看到壞了的玩具更相拆,不如扔掉。
6、不要再在他的面前說“你真能拆玩具”之類的話。這是負面引導,孩子的心靈很純淨,很脆弱。應該多表揚、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少指責。
7,不喜歡收拾玩具,最近看了一本書上說:“孩子天生愛整潔,只是他的視覺發育還不發達,看不到玩具是亂七八糟的。”我才知道原來自已一直誤會孩子,認為他懶惰。昨晚,孩子在收納箱上玩法拉利修車場景,之後把玩具收在收納箱裡,我馬上表揚:“哇!寶寶長大了,能自己收拾玩具了。”寶Bora勁了,把身邊的幾樣玩具全收了進去,又跑到另一個房間把他玩具區的所有玩具全收拾好了。以前這些事情一直是我在做。我收拾——他倒出來——我在收拾——他再倒出來……後來,乾脆不收拾了,只是給他提供一個玩具區。
我的一些育兒感受,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給孩子多買玩具?冷靜的分析一番,看來,玩具肯定要買,關鍵是看怎樣玩。
孩子的問題真的不能馬馬虎虎。
回覆列表
寶媽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已經有主意的,只是想聽聽別人的建議,最好是可以找到支撐自己想法的主意。作為一名兩寶媽,我也思考過如何給孩子買玩具的問題,現就個人的一些經驗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不同階段的孩子對事務的認知是不一樣的,認知的方式和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特點,然後才能找到適合他們玩,他們也有興趣玩的玩具。一般一歲以內的小孩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這個時候選擇的玩具安全性,耐摔性要好。最好還可以有些韻律,例如帶音樂的,小寶貝應該很喜歡。一歲以上就考慮一些積木等可以鍛鍊手部能力的玩具了,然後再逐步過度到益智類,開動腦筋類的玩具。
其次,玩具不是買完了就結束了,大人需要陪同一起玩耍,才能充分體現玩具的作用。有很多人覺得,沒有時間陪寶寶,就給寶寶買了很多狠多的玩具,讓寶寶一個人玩。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做的後果常常是看到寶寶到處亂丟玩具,而不是研究怎麼玩。寶寶玩玩具是探索世界的一個途徑,但他不喜歡獨自探索世界。而且,他在探索世界的同時,也是探索你的極限,探索身邊的人。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大人也是寶寶的玩具。
最後,玩具不能取代天然的東西,不能取代戶外活動。寶爸寶媽要清楚,玩具只是方便在家和寶寶互動,或是培養寶寶興趣的一個工具,它取代不了戶外活動。有時間有條件的寶爸寶媽還是多帶寶寶出去曬太陽,接觸戶外空氣,接觸大自然。讓寶寶真實的感受這個世界才是最有益的玩具。
說了這麼多,其實核心就一個,玩具只是一個工具,陪伴才是寶寶最需要的。3歲前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安全感缺乏的寶寶,長大後會透過各種各樣的癖好或習慣表現出來,嚴重的會演變成心理疾病。希望寶爸寶媽多關注寶寶,多抽時間陪伴寶寶。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