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讀史之樂

    唐太宗時,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房玄齡,一個是杜如晦。房玄齡善於出計謀,杜如晦善於作決斷,兩人同心濟謀,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

    兩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房玄齡在李世民剛起兵之際,就投奔李世民,併成為謀主,一直不離左右,出謀劃策。

    (房玄齡)

    李世民是秦王時,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調任陝州長史。當時王府的幕僚很多被調任地方官,李世民十分擔憂。房玄齡說:“王府僚屬升遷外調的人很多,其他人都不足惜。惟杜如晦聰明過人,洞達事理,是輔佐您治國安邦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您僅想保住自己的封地,就可以不用他;如果一定要得天下的話,那麼非用杜如晦不可。”於是,李世民便留杜如晦為秦王府掾史。

    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杜如晦才能夠留在李世民身邊。他們經常跟隨李世民征伐,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杜如晦)

    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起參與策劃了玄武門兵變,是核心成員,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名列前五。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由於太子李建成在李淵面前說秦王府的幕僚壞話,很多人被調走了,房玄齡和杜如晦也被調離秦王府。

    起事前夜,李世民先是讓長孫無忌去請他二人共謀,但二人沒有奉命而到。本來政變的策劃者是他們,可到了關鍵時候二人卻沒來,李世民為此大怒,於是又令尉遲敬德去請,並囑咐說:“若觀其無來心,可並斬其首持來也。”最後二喬裝打扮進入秦王府。當他見到房杜二人之後非常高興,將自己的心腹都召集到了一起,並很快安排出了在玄武門行動的具體計劃,之後玄武門之變發生,李世民如願以償的做了皇帝。

    (貞觀長歌劇照)

    政變成功後,二人做了宰相。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房、杜二人同心輔政,輔佐李世民,迎來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 2 # 飛說布客

    先從這字面理解,即是有兩個人,一個人姓房善於出計謀,一個姓杜善於做決斷。那這兩個人究竟是誰,這個成語又是從哪流傳出來的呢?

    這出自《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尚書左僕射”房玄齡,一個是“尚書右僕射”杜如晦。那時,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人們把他們兩人並稱為“房,杜”。 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闢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

    現在呢經常用來形容兩個人合作完美。

  • 3 # 愚人之娛

    唐朝是個了不起的朝代,國力強盛,萬國來朝。除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外,還跟唐朝各種各樣的人才有關,比如房謀杜斷。

    唐太宗時唯才是用,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才之士,我們單獨來看看房玄齡和杜如晦。

    二人都是唐太宗時的宰相,兩人都有濟世之才。房玄齡為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一左一右似乎恰好組合成一個完美的互補。

    據《舊唐書》記載,“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意思就是,唐太宗找房玄齡商議事情的時候,房玄齡就讓李世民去找杜如晦做決定。而當李世民問杜如晦的時候,杜如晦則會對房玄齡的意見提出合理的分析,從而做出決定。

    一時之間,兩人的這種行為被傳為佳話,被人津津樂道,所以就有了房謀杜斷這一說法。

  • 4 # 劉坤忠120

    房玄齡是歷史十大名相之一,機智善謀,是唐初太宗時期的尚書左僕射,與尚書右僕射果敢善斷的杜如晦珠聯璧合,為唐初制定了且實可行的法制法規。房杜二人盡力輔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開劈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文《媽媽的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