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長9622
-
2 # 增江釣客
粵劇沒有最經典的唱腔,只有最經典的唱段。唱腔是演員根據自身的聲音特點、個人喜好而自創的行腔習慣。因為自成一家,所以被尊為某腔。平喉有星腔(小明星)、凡腔(何非凡)、薛腔(薛覺先)、新馬腔(新馬師曾)、骨子腔(鍾雲山)、蝦腔(羅家寶)、風腔(陳少風)等。子喉有芳腔(芳豔芬)、紅腔(紅線女)等。上述都是粵劇(曲)大家,其他粵劇(曲)從業者的唱腔基本上是“依樣畫葫蘆”,很難再“推陳出新”。至於經典唱段太多了,唐滌生、南海十三郎、秦中英、陳冠卿等名家的作品大多是經典。幾十年來傳唱不斷,噲炙人口。
-
3 # 瑞星氣
經典唱段就是唱腔的典型反映,唱腔的形成就是唱者個人根據自己聲線特點,吸納前輩唱腔的優點而融會貫通,博取眾家而發展出來的,我反對旡唱腔之說。前輩典型唱腔的形成及被廣大愛好者認可歷經數十年之錘煉,應屬藝術家個人之榮光,可惜改革開放四十年尚未有新的驚世唱腔出現,可惜了。
廣東戲曲舞臺先後出現過姑蘇班、徽班、江西班,湖南的湘班、漢班以及陝西班、豫班等戲班,傳播和流行過弋陽腔、崑曲、秦腔、徽調、漢調和祁陽調等聲腔。目前粵劇唱腔音樂就保留了梆子、二黃、亂彈、西皮、芙蓉等板腔以及高腔、崑曲牌子和大量從外省傳入的小曲,如玉美人、孟姜女、剪剪花、梳妝檯、賣雜貨、八板頭、王姑娘算命等。在板腔中,又先後創造了穆瓜腔、祭塔腔、回龍腔、教子腔、武二歸家腔、打洞腔、賣仔腔等專腔,並吸收廟堂音樂(梵音),發展豐富了乙反、冰雲等腔調。其中二黃板腔最豐富,有十字、八字、長句、半截、滴珠、流水(即二流)、反線等各種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