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也無窮
-
2 # 簡單的科學世界
作為一名工科博士,我想以我個人的親身體會回答作者提出的問題。作為問題的關鍵詞是“哪個瞬間”,意思就是說想逃卻被自己說服沒有逃,如果逃離科研了那也就不能說是哪個瞬間,而是從哪天開始正式脫離科研生活。剖析完題目的意思,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作者的問題,一、共性逃離科研的瞬間,二、為什麼沒有逃離,而又繼續堅持下去。
1、共性逃離科研的瞬間。我想關於這個問題,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經歷,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瞬間:一、主觀情況包括科研連續失敗,研究方向選錯,科研成果出現反覆等等吧,二、客觀情況就包括很多了,比如裝置壞了,文章被拒,畢業延期,實驗被讓人破壞等等。因此,我感覺讓大家想逃離科研的情況真是不勝列舉。
2、為什麼很多人依據堅持下來最終取得了成功呢?應該說,大多說人能選擇從事科研工作是做過充分的心理準備的,已經做好了長期經受失敗,孤獨,寂寞等等的打算。因此,大多數人是不會被科研道路上的問題輕易擊倒的,這也取決於大家從小的生活環境,從小就培養出迎難而上的品質。其次,很多人擅長自我安慰,可能也看過很多勵志的例項,認為自己所受的苦不會浪費,相信風雨過後總能見彩虹。最後,我個人認為科研的過程就是修煉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我也把科研看作西天取經,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怎麼有所收穫呢,因此科研道路上的挫折和磨難都是上天對我們的一種歷練,只有經歷過風吹雨打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上述觀點是我的個人思考,請大家批評指正,也希望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科研之路不易,我們相互扶持。
有一個系統,幾億T級的程式碼量,想要維護幾乎不可能,然而卻有一群人企圖弄清他的執行原理,甚至對程式碼做了各種修改
沒錯,這就是基因工程,那一瞬間,我只想到了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