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汐於子
-
2 # 好話說不完
馬良,跟關羽失敗沒有關係,劉備夷陵大戰大敗時馬良身死。
馬良字季常,馬氏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鄉里為他們編有諺語說:“馬家五常,白眉最良。”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中馬謖就是馬良的弟弟。《神筆馬良》中的馬良和他也沒有關係。《神筆馬良》由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洪汛濤於20世紀50年代創作。
馬良,於建安十四年劉備任荊州牧時跟隨劉備,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蜀幫助劉璋抗擊張魯。馬良留守荊州輔佐關羽。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君北伐襄樊,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時,有人說馬良在關羽敗走麥城前被派回去報信求援了。《三國演義》中,關羽討魏時,以馬良、伊籍為參謀,一同徵進。可是《三國志》中並無馬良有跟隨關羽北伐的記載。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馬良為侍中,章武二年劉備親征東吳,派遣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們都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六月被陸運火燒連營,劉備大敗,馬良也死於戰鬥中,年僅三十六歲。
-
3 # 別拿三國不當盤菜
這個不能就這樣下結論呀,馬良在蜀國做侍中一職,實屬散職,沒有實權,更別說是軍事參議,職位並不受推崇的。
關羽
關羽之死,在於自傲,沒想到中了呂蒙的調虎離山之際,出兵攻打返程,被呂蒙偷襲,失了荊州,更是在麥城被殺,馬良連參謀都不是,連馬謖都沒得比,所以這個跟馬良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劉備
而劉備輸,說實話是必然的,只能感嘆後繼無人啊
1、呂蒙為了戰功,殺了關羽,要知道曹操都不敢殺的,一個是他成名已久,威名遠望,聖名極高,再就是跟劉備磕過頭拜過把子,殺了他肯定得到劉備的瘋狂報復,所以放給了東吳,呂蒙個二傻子以為什麼好事,殺了關羽進行邀功,結果沒幾天邪病而死,並且劉備舉國之力,權而侵之,非常不理智,完全拼命三郎的打法,導致很傷元氣,失去兄弟 失去城池 失去兵力
2.諸葛北上罰魏,司馬懿避其鋒芒,不予正面交戰,說句實話,楞是把諸葛亮給身體拖廢了,致死身亡,他死後才大舉進攻蜀國,而且猜到魏延有反骨,並用計誅殺,其實這個時候蜀國就沒有什麼將帥之才可用了,五虎將的子嗣並沒有如其父一樣優秀,反觀魏國依舊人才濟濟,所以所衰落是肯定的
-
4 # 螞蟻品影
在蜀漢的荊州名士中,馬良不是最出色的,蔣琬、費禕、費觀、李嚴、劉巴、黃權能力肯定比他高。《季漢輔臣贊》中馬良排位比楊儀還低,與沒有詳細事蹟的衛文經、韓士元、張存、殷觀、習禎(現在這天下到是你們家的)並列,我看諸葛亮的謀士中楊洪、張裔都高於馬良,張裔甚至是諸葛亮初選繼承者。他謀略超群,跑的比誰都快,連孫權都追不上,蔣琬還是張裔的接替者。而楊洪是諸葛亮最親信的謀士,馬謖、費禕都是後來的取代者。
諸葛亮評價姜維時說李邵、馬良都不如姜維,可見楊戲給蜀漢群臣做的排位還是合理的,只有魏延、楊儀、李嚴因為別的事情才被壓低了排位。我只是疑惑與諸葛亮、法正、李嚴、劉巴一同制定蜀科的伊籍何故沒在《季漢輔臣贊》中。馬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與諸葛亮關係密切,又是關羽的官吏,存在感已經大於蜀漢群臣了。我都沒見有人討論過諸葛亮的長史王連、張裔、楊洪等人優劣。
-
5 # 小民學歷史
這個跟馬良關係不大
一、關羽
首先我們來看關羽,關羽本人性格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很少聽人意見,何況荊州的主要負責人是他,他是主將,荊州的失守多半責任在主帥
二、劉備
劉備輸,那是完全不顧諸葛亮的反對,執意要攻打東吳,他打東吳時,就沒有帶領諸葛亮隨行,第二個原因是心態膨脹了,稱帝之後,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使得蜀軍精銳死傷殆盡
-
6 # 侯小胖是超人
國時期馬良輔佐關羽,關羽死,輔佐劉備,劉備輸,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關羽失荊州與劉備兵敗彝嶙都是戰術指揮問題,軍事指揮官的進攻與防守策略判斷失誤,和馬良的輔助並無多大關係。咱們閒言少敘,直奔主題吧。
劉備命關羽鎮守荊州,十萬精兵佈防,原本萬無一失,結果還是被東吳拿下,關羽失去荊州僅僅是因為他大意嗎?關羽武功蓋世,諸葛亮稱其絕倫逸群,魏國謀士程昱等人鹹稱關羽、張飛為“萬人敵”,周瑜、呂蒙稱關羽、張飛為“熊虎之將”。
關羽在得知劉備在漢中大勝之時,便建功心切,急於北上。我們來聊一聊關羽進攻襄陽、樊城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據史書記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
關羽先進攻樊城,但在公安和南郡都留了相當的守軍,然後呂蒙才用計使得關羽放鬆警惕,使關羽把幾乎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前線,再然後才發生曹操派于禁助曹仁和水沒七軍以及後來東吳的偷襲等等。于禁應當是在關羽全力攻打樊城的情況下才被派去增援曹仁,繼而全軍覆沒的。
最後結語:關羽襄樊之戰敗因
1.劉備集團剛佔領漢中不久,政權並不穩固,人心也沒安定。戰役發動時機不成熟,有點冒進。
2.荊州地區軍事位置非常重要,南有孫權,北有曹操,只有關羽一員大將鎮守,人員配置不足。
3.距離遙遠,資訊落後,劉備諸葛亮無法指揮和救援。
劉備,漢朝皇叔舉70萬大軍征討孫權,可結果讓誰都意想不到,陸遜在彝嶙一把大火燒個精光。公元219年十一月,劉備率大軍攻入孫吳,首當其衝的地域就是長江下游調到上游的宜都郡一帶,這裡都是東吳水師們熟悉的作戰區域。因此開戰前陸遜就已經對當地地理、水文等進行了兩年的熟悉。
章武二年(222)二月,劉備下達大舉進攻的命令。他採取水陸兵馬三路並進的陣勢:居中的是水軍戰船,由水軍主將吳班、陳式統領。在長江北岸的各路步軍由將軍黃權統領。陸遜指揮吳軍短暫對抗之後,則主動放棄了夷陵。決戰之地,就是後來著名的宜都郡夷道縣下的猇亭。
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三國志 先主傳》
陸遜守的不錯,劉備沒機會前進。到了六七月,天氣炎熱,劉備就把軍隊結營岸邊的林木中乘涼,首尾據說連營七百里。陸遜找到機會,火燒連營,劉備大敗,恨道:“我為陸遜小兒所敗,豈非天意?”一路潰退至魚復,陸遜遣李異隨後追擊。
蜀軍大敗而歸,從此蜀國元氣大傷,劉備不久也在羞辱中死去。這真像古人所說的 : 時也,命也。
劉備大敗其原因有三:其一:蜀漢後期的人才嚴重凋零所致(尤其缺乏獨當一面的帥才),這也是導致蜀國最先滅亡的主要原因。
其二:劉備奪取益州的主要謀士是龐統,奪取漢中的主要謀士是法正,龐統和法正都是和諸葛亮齊名的”帥才”,但都英年早逝,而關羽、張飛、黃忠等優秀將領也都在劉備伐吳前去世。
劉備出征時率七十萬大軍心高氣傲,底氣十足,早已失去謙卑之心,安能不敗?
結語:小編查閱過不少的資料,其中又不乏讀者的見解有獨到之處。其中有這樣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劉備輕敵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此戰他可能並非尋求決戰,而是希望東吳能在大軍的威懾下被迫割讓荊州求和。這也是他屯兵一年遲遲沒有選擇大規模出擊的一個心理寫照。於情於理、於政治於戰略、於理想於發展,皇叔此戰必出手,但未必就一定要奪取下東吳多少城池,而是通過足夠的威懾脅迫東吳就範。
-
7 # 帝國五千年
在之後馬良出使吳國,諸葛亮讓自己寫自薦信,馬良的自薦信不卑不亢,孫權看了之後很敬他。
最被人熟知的是在劉備伐吳時跟隨劉備一起。而馬良在劉備伐吳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到秭歸當地聯合當地部族,之後各部族都帶著兵跟劉備一起攻打東吳,其中首領沙摩柯帶著一萬多人加入蜀漢大軍,增加了劉備的實力。
在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提到馬良為劉備出過什麼策略。在《三國演義》中馬良曾給劉備建議取荊州四郡的策略,後來又留在荊州輔佐關羽,關羽死之後又跟著劉備攻打東吳,這讓很多人都覺得馬良是個謀士。
事實上馬良所做的事情中基本上屬於外交聯絡官,出使東吳和聯合五溪蠻都屬於外交活動。而且這兩次馬良都順利完成任務而且做的很成功,至於馬良有沒有在劉備伐吳時提出建議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並非馬良沒有才能而是他的才能不在於出謀劃策而是外交。
-
8 # 漁樵耕讀165
這個和馬良關係真的不大,馬良沒有大的權利與話語權,關羽和劉備失敗的原因完全就和馬良無關,馬良也只是一個聽命令列事兒的人,就好比,一家公司倒閉了,你能說和這個公司的某一個部門小經理有關嗎?他能承擔倒閉的責任嗎?
回覆列表
當時關羽北伐,用水淹沒了禁七軍,頓時名聲大振。當時關羽也很激動,自信心爆棚,正想乘勝追擊去攻打樊城。可是,這時候謀士馬良就開始出現了,他建議關羽暫時不要出兵,同時還有理有據地給出了兩條原因。第一,攻打樊城的話,因為樊城的守將是曹仁,他特別驍勇善戰,因此,關於前去攻打不一定能攻下。就算他打得過曹仁,因為曹仁是曹操的得力大將,曹操非常看重他,因此他一定會前來增加援兵的。所以這些都是對關羽帶兵遠足攻打樊城非常不利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這可能會顧此失彼。因為關於此時已經離開了荊州,而孫權一直在盯著荊州這個地方,如果關羽此時前去攻打樊城,那麼孫權就非常有可能趁這個時機攻打荊州,所以關羽是得不償失的。
結果失荊州,關羽被殺。
劉備非常順利,征戰勢如破竹。而馬良卻是看出了孫權的守軍元帥陸遜非常有計謀,看他一直堅守而不進攻,就知道他在等待時機,等待劉備漏出破綻來,劉備確實十分看不起他,馬良再次勸說,可劉備哪裡聽得進去。當時天氣實在太熱了,於是劉備就駐軍在一片樹林中,這可是征戰的時候非常忌諱的,因為如果遇到敵人使用火攻那就很難辦了。馬良再次勸說,劉備不聽。馬良沒辦法馬上把劉備駐軍畫成一張草圖寄給諸葛亮。諸葛亮看得大吃一驚,馬上建議劉備撤軍。可是時間還是晚了,等他的建議到達劉備那邊的時候,劉備早已被火攻擊退。劉備在白帝城死去,而馬良早在亂軍中被殺。
其實馬良作為謀士,他給出了關羽和劉備自己的建議。但是他們不聽,導致慘敗,這和馬良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