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月妹妹1

    1998年版電視劇水滸傳與原著不同之處

    總結央視版《水滸傳》對原著的修改。央視水滸有列傳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九個段落。揀要緊的說。

    第1-4集魯達傳

    1.劇本把王進父親王升打高俅,改為王進直接打高俅,增強了戲劇性衝突,揭示出“亂自上作”(金聖嘆語)的社會背景。王進母親說道:“高太尉多大的巴掌, 總不會把天都遮住吧!”從王進身上看到,命運總是把英雄無情的捉弄,下一位就是林沖了。

    2.對魯達的性格塑造,大致符合原著,如他身上體現出來的“狂禪”意味。但是第二次大鬧五臺山,原著裡是因為魯達屢教不改,恣意放蕩,劇本改為和尚們出於懷恨而引誘他下山酗酒。這樣一改,魯達品格有所上升,但是性情與他不相符。

    第4-8集林沖傳

    3.與原著相比,劇本對林沖性格略加修改,讓人容易接受一些。比如王倫讓林沖去拿投名狀,原著裡林沖沒有猶豫,直接說:“這事也不難……”於是下山去取。劇本里,林沖初時想不通,下山後又遇上一對母子而放行,嘆道:“想我林沖,想當一回強盜都當不成!”很容易讓人想到高俅害他走投無路,還有王倫給他的壓抑感。總的說,劇本對林沖的命運的展開,有兩條線索:一是他和高俅的深仇,二是他和魯達的友誼。原著裡並不明朗,劇本作了很多的細節處理,大家注意。

    4.野豬林,董超薛霸多次爭問賞金是五兩還是十兩,最後兩人被高衙內所殺,果然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原著裡董超薛霸未死,後來又押送盧俊義,是“野豬林”的翻版,兩人被燕青射殺。

    5.高衙內被廢,有點無厘頭,但讓人解氣。

    第8-12集楊志傳

    6.牛二橫行街市的情節,印證原著描寫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凶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楊志殺牛二,原著是“一時性起”而殺,劇本為誤殺。

    7.劇本中,雷橫貫穿於“認義東溪村”至“私放晁天王”的全過程,這樣有前因後果,也可以帶動劇情的進展。並非編劇重雷橫而輕朱仝。類似的處理,還有後來的楊雄,他含蓋了李雲湯隆楊林的情節。

    8.吳用的出場是一個隱喻,是對他“智多星”的揭示,即謀慮不足,權術有餘。“在娘跟前順著娘說,在媳婦跟前順著媳婦說。娘跟媳婦都在,就低著頭,一句也別說。”是他一生的處世之道,劇情可以印證。

    9.七星聚義,劇本中晁蓋與三阮原本相識,且交情不淺,原著裡他們不認識。這一場,主要是吳用設計,三阮劉唐配合,堅定大家(尤其晁蓋)信心。原著描寫要簡單些。

    10.智取生辰綱,劇本細節上有意彌補原著描寫的缺失,如晁蓋把兩桶酒各嘗一口,向楊志暗示皆無藥。其實劫生辰綱,公孫勝一人作法就夠了,何必七星聚義!但劇本里公孫勝已是凡人。最後楊志自殺,被曹正激起,原著是楊志自醒放棄自殺念頭。

    第12-15集宋江傳(上)

    11.宋江出場,他與梁山的情誼,與閻婆惜的瓜葛雙線進行。

    12.火併一場,林沖的重要性被雙方看透,所以吳用和王倫都在爭取林沖。吳用對林沖別有用心的勸說,且王倫比原著裡更為無恥,使林沖下定決心。

    第15-22集武松傳

    13.宋江傳暫停,武松傳開始。金聖嘆說:“武松傳始自殺婦人,終自殺婦人。”“金蓮、玉蘭,為兩頭鎖鑰。”劇本顯然加以借鑑,從潘金蓮、玉蘭這兩個女人對武松造成的悲劇入手,展開情節。

    14.按照原著情節,為潘金蓮還原面目。陽谷縣印證水滸“市井說”,展現市井風貌,暫且放下刀光劍影。

    15.血濺鴛鴦樓,細節上有意美化武松,也挖掘出深刻的人性。

    第22-25集宋江傳(下)

    16.續入宋江傳。劇本刪去花榮、黃信、秦明之間的牽涉,劇情的進展緊貼宋江。秦明,還有後來呼延灼與慕容知府的恩仇,都過於凶殘,被省略。

    17.劇本在細節上有意體現宋江所受人生磨難,萬縷滄桑,印證李卓吾語:“凡是有用人,老天畢竟要多方磨難他。只如宋公明,不過一盜魁耳,你看他經了多少磨難。”

    18.李卓吾評道:“黃文炳也是個聰明漢子,國家有用之人。渠既見反詩,如何不要著緊?宋公明也怪他不得。”劇本沒有把黃文炳塑造成徹頭徹尾的壞蛋,也沒有把他塑造成為凜凜一大宋忠臣,他臨死前的話,則是讓人振聾發聵。

    19.晁蓋讓位,宋江相辭,這一出,劇本明顯借鑑了金聖嘆的評語。如童謠、座次問題。原著裡李逵高喊晁蓋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被戴宗呵斥,劇本里李逵只高喊宋江做皇帝,被宋江呵斥。更直接更顯露的體現出,宋江暗示自己“上承天命”,且有手腕。

    20.增加宋江樹旗“替天行道”一節。宋江這樣做,是要在江湖間擴大自己的聲望,所以晁蓋對一上山來便發號施令、宣揚綱領的宋江,詫異的看了兩眼。

    21.宋江對李逵接母,前前後後,都很關切,不像原著裡那樣涼薄。

    第25-32叢集英傳

    22.這一段落,劇本對原著刪節最嚴重,主要是壓縮大量雷同化的戰爭場面——這些戰爭,區域性打鬥或許精彩,整體思路卻很平庸,如宋江收服呼延灼關勝董平張清,都是廝殺幾陣,拿不下來,然後略加引誘,對方竟乖乖落進圈套,一勸即降——而去展開晁蓋宋江對梁山發展路線的意見分歧,完成晁蓋時代向宋江時代的過渡,使全劇主線更明朗。

    23.打祝家莊前,宋江就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勸阻晁蓋,原著沒有。

    24.孫立助祝家莊,祝彪相疑,比原著驚險。孫立射殺師弟欒廷玉,這一出是民間版本。原著對欒廷玉的結局未作交代,是漏筆。孫立的結局,劇本里為國捐軀,原著裡未死。

    25.劇本改變了扈三娘“啞美人”的形象,賦予性格氣質;王英,李卓吾評道:“王矮虎還是個性之的聖人,實是好色,卻不遮掩,即在性命相併之地,只是率其性耳。……不若王矮虎實在,得這一丈青做個妻子也,到底還是至誠之報。”劇本體現了人物的喜劇色彩。類似處理,還有時遷李逵。

    26.高唐州,吳用設計,梁山假扮援軍,殺高廉。這將原著情節簡化。

    27.曾頭市,劇情比較直接,使晁宋吳三人關係略顯明朗。吳用在戰前,分頭試探晁宋意見,最後晁宋爭執,他一言不發。這與他的人生哲學照應。

    28.其他戰役省略猶可,但是大名府一場,劇本太簡化了,至少帶出個關勝來,儘管關勝被呼延灼賺,情節還是有點幼稚。

    29.宋盧之爭不太明朗,基本思路是:晁蓋遺言後,盧俊義上山,宋江將命題轉換,把“繡球”拋給盧俊義,也就是把競爭變成了梁山人(宋江)與“外人”(盧俊義)的比賽。利用大家拒絕外人做老大的情緒,宋江故作出讓盧俊義取勝的姿態。所以,李逵嚷嚷著要為宋江取史文恭的頭,還當著大家的面說,這不是為了您嘛……當場被宋江呵斥斬首,類似劇情都是應金聖嘆:“一假一真,相映成趣”的評語。

    30.東平、東昌兩場,被刪。李卓吾說:“史進既是痴子,宋江又是呆漢,所以使吳用小兒浪得名耳。又曰:最可恨者,董平那廝只因一個女子,便來賣國負人。國家有如是人,真當寢皮食肉!”“這回文字不濟不濟。張清石子固好,敘處卻沒伸縮變化,大不好看,特是張清人品差勝董平耳。”

    第33-39集受招安

    31.安道全去掉宋江臉上的金印,李逵怒道:“沒了金印就不是大哥了!”莽漢一句無心之語,卻是一針見血。劇本用這一情節引出梁山的招安行動(接著就是宋江去東京),別具匠心。

    32.李逵坐堂,是原著裡兩小節“梁山泊雙獻頭”與“壽張喬坐衙”的結合。美化李逵有點過。

    33.龐氏兄妹,劇本讓方臘的部將提前出現(在招安之前),是很有意味的一筆。誰能想到,此時的朋友最終會刀兵相見,血淚拼殺!

    34.兩贏童貫被省略。李卓吾評道:“是一架絕精細底羊皮畫燈,畫工之文,非化工之文,低品低品。又曰:若欲藉此陣法封侯拜將,待河之清也。”“妝點十面埋伏處,大象自家意思。文人任性如此,可笑哉!”

    35.梁山招安基本按照吳用的思路完成,即先打敗朝廷,然後有理有節的接受招安。第一場招安,條件不成熟,吳用讓李逵攪亂一番,原著沒有明說,李卓吾認為:“定是吳用支使!”劇本明確了這一點。

    36.林沖之死,吸收了田連元評書。英雄的悲劇讓人扼腕。魯達來到林沖墓前,想當初是他救林沖一命的,如今兄弟飲恨而死,魯達無奈,把金牌扔去。這也為後來他看透宋江,重歸佛門埋下了伏筆。

    37.徵遼被省略。“長蛇陣是老生常談,鯤化為鵬陣是小兒強作解事。”“若鬥陣法處,則村俗不可言矣。”“混天陣竟同兒戲。至玄女娘娘相生相剋之說,此三家村裡死學究見識。”“水滸傳文字不好處只在說夢、說怪、說陣處;其妙處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李卓吾語)直接進入徵方臘。

    第40-43集徵方臘

    38.劇本壓縮原著的戰爭場面,並加整合,有宋史成分。先下蘇州,再下杭州,後下青溪。最後打烏龍嶺,基本按照原著吳用的兩面夾擊戰術,去除了神怪色彩,寫的比較壯烈。在整個徵方臘過程中,劇本側重了梁山的生死情義,如阮小二阮小五救起阮小七,孫二孃救起武松,李逵救護燕青等。好漢陣亡方式與原著不盡相同,因為戰爭整體作了整合,雙方交戰人員也隨之改動,不必深究。

    39.劇本加強了高俅、宋江雙方的較量,忠奸鬥爭,原著裡童貫宋江在戰爭中屬合作關係。

    40.增加宋江對方臘“議和”一節。張順送書而死,為宋江盡義,原著裡張順自死。

    41.對方臘的塑造,劇本接受李卓吾語:“方臘也是個好漢,勿小看了他!”沒有把方臘塑造成廢物,比原著裡強勁。湧金門外罵宋江(令宋江無語),即使在囚車裡,也對宋江冷冷一瞥。

    42.武松單臂擒方臘,見於水滸戲《定江南》,是民間版本,比較壯烈。原著裡魯達經神人指點,擒住方臘。

    43.燕青李師師泛舟而去,符合大家心理,給悲劇瀰漫的結局,帶來一絲浪漫。

    44.原著裡吳用花榮吊死在宋江幕前,劇本改為,吳用忠義堂自縊,花榮為宋江試毒酒而死,因他是宋江最近的兄弟。

  • 2 # 了無痕軒

    西遊記的美化更厲害,都相當於少年版吧!主要還是弘揚正能量,電視劇面對的受眾有青少年。中國文化對青少年還是教育、宣貫為主。畢竟解析度有限,容易模仿偶像。施耐庵、吳承恩們的小說不是少兒讀物,成年讀者有一定的鑑賞能力。如果中國電視有分級制,可能會有不同版本的四大名著吧?

    說到評書,袁闊成先生的《水泊梁山》做了全方位的美化與改寫。田連元先生的比較忠實原著。王玥波現在在說的《水滸》則是夾敘夾議,融入現代意識。

  • 3 # 章孑建

    兩者對水滸的美化帶給人的不同點是:

    故事的情節在你的腦中一一浮現,你的想象力能得到開拓,它會吸引你去探索過去,瞭解它!

    看電視或聽評書,那是跟著他人在走,你的思考受限!受到影響,但不是全是壞的,也可以幫你更瞭解故事,難免有些誇張或虛構的,追隨原著是最好的!

    聽書評和看電視都是經過改編的,改編者雖然會很尊重原著的風貌,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傾注了作者的情感偏向,這就造成的原著不等於書評和看電視。

    依我看,我看原著會有更多自己的見解,即使現在沒有,以後也是會有你對這個作品的個人看法的。這點很重要,你就比別人更能創新了。當然,書評和看電視雖是一家之言,但有它本身的參考價值。

  • 4 # 蘇東文

    為了收到收聽和收視的效果,做些美化不可指責。其實,書放在那裡,表現了什麼,讀者自已可以讀出來。美化不美化,沒什麼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桂花可以施魔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