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天上人間
-
2 # 翰墨香苑
初學中國書畫都要從臨摹入手,這是學習中國書畫的不二法門。中國書畫講究筆墨這是中國書畫的基本所在,對筆墨的認識和感受只有在通過臨摹前賢的範例中才能逐漸深入地感悟出來。臨摹就是學習中園書畫的根本手段。
單從書法來說臨摹最忌諱什麼呢?
1、見異思淺,淺嘗即止。
中國書法碑帖範本浩如煙海,書體繁多,臨摹要選中一帖後持之以恆地反覆臨習才能逐漸深入體味到它的精髓,初學臨摹這山望著那山高,經常換帖將一事無成。
2、依樣畫葫蘆,書不走心。
臨摹時看一筆寫一筆,對一個字沒有整體地認識把握,筆劃寫不準字寫不象,用筆不準確,事倍而功半。(忽視了對一個字的整體認知如結構特點、筆順先後、用筆方法…等)
3、忌死臨而不讀。
認為只要天天臨寫量大就是有了功夫了,只臨帖而不讀帖。
其實在書法們臨摹過程中,讀帖是十分重要的,讀帖是臨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到理性臨帖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讀帖會對所臨之字建立起更全面的理解做到臨寫時的心中有數鍛鍊書寫時的意在筆先。讀帖還能對所臨之字的內在之美有更深入的認識,更激發對所臨帖的熱愛。
4、初學臨摹書法還忌紙太滑不吸水,筆太軟鋒不健勁。
-
3 # HOUAYOU懷念冰糖葫蘆
個人體會,臨摹最忌諱的是:
1、心不靜,神不收。手裡拿著筆,腦子想著別的事兒,看帖走馬觀花,是是而非;下筆幾乎就是自己隨心所欲,這樣的臨摹,是徒勞的,寫出的字是蒼白的。
2、不認識字帖裡的字,更不懂字裡的涵義和臨帖的內容,只是為臨帖而臨帖。這樣臨出的字沒有風骨活力,是呆滯的感覺。比葫蘆畫瓢,畫出來的葫蘆,沒有生命的靈氣。
3、對字形沒有滲透研究。當然指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筆畫的仰揚頓挫,落筆收筆的啟承轉合等規律性的透徹研讀;雖然您也不斷地臨帖,但是收效甚微,帖裡的字形沒有形成你自己大腦裡的印象。這也是一種枯燥的臨帖,有時會使你傷逝臨帖學習的意志。
4、不要覺得有一點小進步你就成功了,感覺你臨摹字帖像的時候,也是最痛苦的時候。書法臨帖,不能剛學會走,就撒開腳丫子跑,那會造成前功盡棄的。臨帖這東西,就是個"柺棍",不到十拿九穩,你就不敢扔掉柺棍;你覺得你寫這一遍滿意,可下一遍就走樣了,這是犯大忌的。還是反覆鞏固,臨了寫,寫了臨,把帖上東西印在你腦海裡,然後經過你自己的靈感加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這是學習方法。
5、不要把貼上的筆畫面面俱到。臨帖,臨的是名家的書法風格,或者叫風骨,最終,還是要還原回你自己的手法上。如果太像某個名家的作品,那說明你學習的失敗,因為每個人學歷涵養,筆力輕重緩急都有自己的特點,你模仿的再像,還是比葫蘆畫瓢,懂家一看便知。所以,臨摹到一定境界,一定要琢磨自己應該怎樣體現自己的寫字風格。
最後也提醒大家,臨摹作品也要動腦筋學習研究筆墨、紙張的關係,用好筆墨是一門大學問。所以,多動腦筋,勤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往前看,這樣會有進步的。
-
4 # 小程硬筆
臨摹一般講的是書法,或者繪畫中的臨摹,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練書法已有20年,對書法比較瞭解,比較在行,所以講一下書法中的臨摹。
第一、臨帖,忌諱選爛貼,意思就是臨摹的時候我們要選擇字帖,要選擇比較好的字帖,比較出名的字帖,比較有水準的字帖!比如一些古代的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都是可以選擇的,因為,經歷了這麼多年,能成為大家的都是被認可的,作品都是好作品,都是可以值得臨摹的。
第二、臨帖忌諱臨得很不像,好多人臨帖臨得一點都不像,看不到出處,除了內容,根本看不出是臨的哪個書法家的作品, 這是肯定不行的,臨得像能證明你的觀察能力和用筆用墨能力、模仿能力,如果連模仿都模仿不像,那可想而知字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第三、臨帖忌諱臨得太像, 有些人會說臨帖臨得不太像,那還臨什麼字帖?這裡講的不能太像,是說不能一味的追求臨得一模一樣,因為我們不是機器,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曾經說過臨帖七分像,七分像其實已經挺像的了,臨摹是讓我們更好的學習,筆畫跟用筆結構,章法等,不要讓我們成為複製機器,那樣你還不如直接拿去影印算了!因為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個性,每個人的字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再筆畫、結構、章法規範的情況下有自己的個性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臨帖時候,保留三分的個性,是最好的,以便以後形成自己的字型!
以上是個人長期學習書法,得出的一些解讀和觀點,均為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5 # 驛路拾粹果妞爸
我練書法的時間不長。但是講一點點我的心得。
覺得臨摹最忌諱的就是還沒有臨摹好,就開始突出自己的特點和主張!
還沒有練到什麼階段呢,就開始用自己的方法來做,用以彰顯自己有個性,或者說是超越前人了,你還不如不臨摹呢。
為什麼要臨摹前人的作品?就是因為他的作品受到認可,在某一個風格或領域已經是集大成者。臨摹就是要臨摹到足夠像,足夠像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做到繼承它,然後才是超越它。沒有學到他的精髓呢,你就想超越他?
既然你決定臨摹了,就把他的一筆一畫,好好的學習,好好的體會。等你真的弄懂了他為什麼要這樣寫,他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才是你真正會臨摹了,這個時候才是你能有自己風格的時候。
舉個例子,我們為什麼要背誦前人的文章?就是因為他寫的好,你說我一個也不背,因為我覺得他們都是他們的,我要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我看你寫不寫得出來?
無論你是臨摹書法還是繪畫,老老實實的,一筆一畫的去按照臨摹物件的樣子去做好,清空你自己所有的特點。等你臨摹到了一定階段,自然就有你的風格了。
-
6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選帖讀帖,切忌:“見異思遷” 、反覆臨摹,切忌:"急功近利"、持之以恆,切忌:“一曝十年”、學以致用,切忌:“學用脫鉤
-
7 # 逆流如河1
臨摹最忌諱不過腦子!
臨,最主要的是思考,不是機械的依胡蘆畫瓢,要理解法帖的精要從而體會古人的思想!剛入一本法帖,似乎有些字型結構和線條感覺彆扭,並且用自認為漂亮的筆畫去代替帖上的筆畫,這明顯的是畫蛇添足,更有勝者只是機械照搬,臨摹一遍,頭腦裡卻空空如也,此乃臨摹之大忌!
-
8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臨摹,是書法學習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也有著關於臨摹的不同觀點。
從字義上講,臨和摹是兩個不同的行為。臨,是指照著字帖寫;摹,是指雙鉤或者把字帖墊在半透明的紙張上描。
從臨摹的分類來看,分成工臨(也叫真臨)和意臨。通常在初學一本帖的時候,以工臨的方式學習和理解原貼的特徵和創作思維。而意臨是指在基本掌握了原貼特徵的基礎上,對原貼的書法表現形式進行消化和取捨。
在臨帖的時候,不管是工臨還是意臨,比較容易出現的誤區是對原貼理解不夠深入,卻按照一些有偏差的理解,或者按照自己的習慣去臨習,也就是書法愛好者說的,不是臨帖而是抄書。這樣的臨習,很難掌握和理解原貼的特徵和創作思維。
在書法學習中,人們常說,入帖和出帖。入帖,是指能掌握原貼的精神,而出帖是指跳出原貼的約束。
入帖和出帖,有著先後順序,首先入帖,然後出帖。但沒有入帖就出帖的現象在書法學習中並不少見,也就造成了一些書法愛好者臨帖時間不短,卻給人“離題萬里”的感覺。
所以,臨帖,最大的忌諱或許是不尊重原貼的自由發揮。
個人的一點感受,與同好分享。偏頗之處,敬請方家雅正。
-
9 # 忠山學書
簡單的來說,臨摹可分為四步走,讀帖,臨摹對比和改正四部分
讀帖
字帖選定之後,不要急於臨摹,先要仔細地讀帖。所謂讀帖,就是觀察、體會字帖中字的筆
順、筆法、結構和章法特點,達到心領神悟,這是臨摹的基礎和前提。歷代書法家都十分重視讀帖,黃庭堅在《論書》中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人神,則下筆時隨人意。”近代書家沈尹默也說:“對帖臨習之處,尤其要仔細讀帖”。這都是前人關於讀帖的經驗之談。相傳三國時曹操喜歡大書法家師宜官的書法,常將其字掛於帳內,有空即讀。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外出,看到索靖寫的碑,先是“駐馬觀之”讀了一番,後來已經走遠了,又重新回來“下馬觀之”,最後意猶未足,索性坐在碑旁,一連讀了三天。經過反覆觀察,最後從中領悟到其用筆方法、特點、結構規律和章法佈局,方才離去。古人這種“讀帖”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的。現在,讀帖對學習書法來說仍是重要的一環。通過讀帖,能夠加深我們對字帖的認識和記憶,提高學習書法的興趣:縮短學習過程,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體地講,讀貼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結字分析。就是要分析點畫間的搭配,找出點畫間的位置關係。如字的錯落欹正,陰
陽疏密,收放避就等。
二是點畫與用筆分析。字的點畫有長短、粗細、俯仰之分,用筆有提按、疾澀、方圓之別,讀
帖時要逐步深入,仔細分析。通過觀察筆畫的外部形態,揣摩其用筆變化,對整個筆畫的書寫過
程做到胸中有數。如怎樣逆鋒下筆,怎樣調鋒行筆,怎樣回鋒收筆;何處提,何時按,何處中鋒,
何處側鋒等。只有通過認真讀帖,掌握了其用筆變化過程,總結出字帖中點畫用筆特點,才能在
今後臨寫中得心應手,形神兼備。所謂“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即此道理。
讀帖是學書法的人一生功夫,即便成了名家,也需要讀帖,以提高自己的書藝,特別是初學
者,在臨摹、書寫之外,經常閱讀和欣賞各種碑帖,將它的字畫、字形、章法和風格等特點加以分析研究,熟記於心,養成一瞥就準,過目不忘的能力,對於學習書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臨摹
所謂“臨摹”,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實際上,臨和摹是兩種不同形式的練字方法。“摹”E
是把紙放在範本上照著字帖印影描寫。“臨”是比著範本的樣子自己寫,臨和摹各有特點,未
書法這姜夔在《續書譜》中有一句名言:“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
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基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只有臨和基相結合,取長補短,
才能既得位置,又得筆意,做到形神兼備。
一、摹帖
基帖的主要方法有:描紅、仿影、單鉤、雙鉤等。
1.描紅
描紅是用筆依著印有紅字的描紅本填寫墨字。描紅不是簡單的描描畫畫,而是要照著字一
樣一筆寫成。此種方法適用初學寫字、基礎較的人。
2.仿影
仿影就是用透明的薄紙蒙在字帖的上面,按照紙上顯現出來的帖字進行描寫。
3.單鉤
單鉤是指用薄紙蒙在字帖上,只鉤出帖字的點畫中心線,然後按照鉤出的中心線運筆書
寫。此種方法較易掌握字的結構。
4. 雙鉤
即用薄紙蒙在字帖上,用極細的線條真實地將字的外形輪廓雙鉤出空心字來,然後用筆依
著鉤出來的點畫輪廓一筆一畫寫出來。
二。臨寫
臨寫就是將字帖放置桌案,看著帖上的字去寫,由摹貼到臨帖是書法學習由淺入深,由易
到難的必經過程。
臨寫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格臨
在薄玻璃片或空白幻燈片上,按照帖字大小畫出九宮格、米字格、回宮格(圖3-1)並把它
基放在帖字上面,然後,在已印有與之相同格子的練習本上照樣臨寫就叫格臨。格臨必須看清
賬子每一筆畫在格子中的位置,然後將筆畫寫在相同的位置上,切忌看不準確就勿忙下筆,字
生木寫錯,而筆畫,結構與原帖變了樣,那就是“抄帖”了。抄帖是初學書法者最易犯的筆病,要
儘量避免
面可以減少觀察難度,便於把握字的結構,還可以根據需要,把練習的帖字放大或縮小,
滅活方便,這種方法適宜幹臨習楷書、隸書和篆書等字型。
2.對臨
經過若干遍格臨後,即可進入對臨階段。對臨就是不用格子,將字帖放在前面,對帖字。
點畫用筆、結構佈局作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後,照著帖字的形態和結構直接寫在練習紙上,對
時最好用特製的字帖架將字帖架起來,放在臨習者正前方,這樣使於準確觀察。臨寫時要從
一字寫一字,逐步過渡到看一次寫幾字。要求看準寫象。
3. 背臨
背臨就是不看字帖,憑著記憶把帖字默寫出來。這是在對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理解字
和鍛鍊記憶力的有效方法。背臨之前要多讀熟記筆畫,反覆揣摩字形,仔細審視結構,認真體
神韻,直到對帖字做到心中有數,再行動筆,背臨要逐步達到臨出來的字與字帖上的字一模-
樣。為防止出現回生現象,即使能把帖字全部原樣默寫出來,也仍須繼續臨寫。這時,可以交檔
使用“對臨”與“背臨”兩種方法臨寫,直到帖上的字都爛熟於心,即使帖裡沒有的字,寫出來他
與帖上的字風格一樣,達到“學顏字出手皆顏”,“學柳字出手盡柳”,“詳觀點畫,以致成誦”,臨
寫才可告一段落。
在每次臨寫完畢後,不要匆忙收場,而應該仔細觀察自己所寫的字,並與字帖上的字進行
比較。比較主要從點畫和結構上進行:字形的總體特徵是否把握得好;字的結構比例、畫的招
配關係、佈局等是否準確;筆畫的方圓、藏露、粗細、向背是否象帖字;起筆、行筆、收筆、提按、頓
挫、轉折是否適度。
A
通過分析比較,找出自己寫的字在結體、用筆上的毛病,力爭在下次臨寫時加以糾正。這
樣,經過讀帖、臨帖、分析比較,到再一次的讀帖、臨帖、分析比較,多次迴圈,我們的寫字水平將
會象上臺階一樣,步步登高。
4. 意臨
意臨比背臨更高一步,重在神似。意臨不斤斤計較於點畫形態的相似,而是抓住字帖的
韻來寫。它要求書寫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創造性,擺脫只求形似的束縛,把自
的用筆特點、氣質、韻味甚至情感、思想、個性等滲透到意臨作品當中,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統
意臨是對字帖理解的昇華和發揮,帶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臨帖到書法創作的臨界階段。
第四節
臨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臨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按照以上基本方法有目的、步驟、循序漸進地練習之外,還
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養成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學書習慣
一旦選定了範本,就應該矢志不逾地堅持練習,先攻一體,直到能把字帖上的字形神
地學到手,方可換帖。切不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今天寫“顏”,明天寫“歐”,後天換“柳”,
學而不專,終日無成。
二、堅持眼觀、心摹、手追三者並舉
但凡臨帖,必須注意做到眼、心、手三者並用。臨寫前必先讀帖,看清帖字的點畫位置作
構形態,領會其筆意神情,掌握其技巧3度。思考成熟了,再去動筆,才能真正做到入於眼,
心,出於手,顯於紙,心摹手追,形神兼備。有的學書者,臨寫時一味地追求量的積累,草草為之,結果往往差強人意,有的甚至勞而無工,是學書法者之大忌
-
10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學書法非常忌諱“久病亂投醫”。臨帖,一般要經歷入帖和出貼兩個階段。入帖就是經過長時間的臨摹,熟練準確地把握了某一帖的書體特徵和風貌。出貼就是在形和神兩方面能熟練地把握原法帖的風貌,而在換帖之後能自覺地擺脫原帖的影響,臨什麼像什麼,不再受原帖的束縛,擺脫了原法帖侷限。
在實際中,有好多書友還未真正完全入帖,就急急忙忙換帖,接著還沒學好又換。這樣下去,有人挖一輩子坑,卻從來沒挖成一口井;學一輩子書法,卻沒有多少傳統繼承的影子,寫出的作品,也自然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盡力把貼中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真正熟練掌握化為己用。
初學書法每天應該臨摹同一頁字,甚至說幾個字,千萬不可貪多。臨了十數遍,對原帖比較熟悉了,方可更換一頁。可有些學書者選定一本字帖以後,便埋頭一日一或數頁臨習,直到寫完為止。臨寫的時候,根本不細心觀察,寫後也不作分析比較。“臨”出來的字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和帖上的字差之千里。這種練字只能稱之為“抄帖”。孫過庭《書譜》雲:“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如果有個別字總是寫不好,還可以將其提出來進行專門臨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抄帖”式的錯誤臨帖方法,取得真正的進步。
真理在辯論中明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請別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人在練習書法時,苦坐書房,足不出戶,苦思冥想,堅臨不懈,雖然有一定的收穫,可寫的字還是上不了宣紙,做了一輩子的書匠,卻不曾真正成為一個書法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和人交流,獨自苦練,直練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直練得井底之蛙看不到天。
初學書法臨摹必須從古法學起。是否出色地學習傳統,決定著你將來的書法根基。然而,學習古法是為了最終創新法,而不是因襲古法,墨守成規。很多人在傳統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於形神精妙、假可亂真的程度,卻就是不願向今人學習,與現代書法老死不相往來,一概斥之為醜書惡札;自己也不曾越雷池一步,更不願創點新法出來,老是掏祖宗的腰包,以至於半生書匠,一世無成,這叫只繼承不創新。應該是古今聖賢無論是在文學修養、取法上等方面,都有閃光點,那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臨摹切忌急功近利,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是一種高階的精神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一種高階追求。當你真正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那時你體驗到的身心幸福絕不是山珍海味、榮華富貴的低階感受,那是與先賢的邂逅,與神靈的會心,你一時間會為自己的頓悟而心跳。難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足以!”學習書法是對精神神世界的追求,不是為了一字千金、金榜題名、衣錦還鄉的,因而學習書法需要正確的心態。
我們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即在剛開始練字時,總會進步很快。自己看到不斷的進步,也會非常高興,越寫越有勁。但經過一個時期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糟,甚至於“退步”了。這種現象是學書過程中最常見的,有人將其比喻成“高原現象”。許多人由於自己的“退步”而悲觀失望,後來乾脆“知難而退”,擱筆歇業,洗手不幹了。臨摹中力爭做到心、眼、手齊發力。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寫字是肌肉記憶,需要持續的練習。持之以恆的練習非常的重要,遇到了瓶頸期,也不要停下練習。查詢原因,集中搜尋類似的審美規律,做好對照結合,開闊視野,闖過去就上了一步新臺階。
-
1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認為,臨摹最忌諱的作法:
一是不讀帖(不知道怎麼讀帖),臨摹方法單一。比如,選一個帖,不加思索拿起筆就抄寫,只是照著字帖寫,看一眼寫一筆,一個字一個字的摳,而且畫蛇添足,留於描畫字形,而不研究筆法與字法。
二是將臨摹、創作攪和在一起,美其名曰為創臨。
臨摹,是研究範本技法的總稱,按操作方式不同分為臨帖法、摹臨法兩大系列,共有十餘種具體操作方法。例如對臨法、單勾法、雙勾法、填廓法、摹寫法、描寫法等等。這些方法各有所長,其功能與用途各有獨到之處,需根據想解決的技法問題有針對性的正確選用。
正確的臨摹方法是:先讀帖→再摹帖→後臨帖,即所謂先摹後臨,交替進行,讀帖始終貫穿其中,決不能只摹不臨,或者只臨不摹。摹得其形似,臨得其神似,摹臨並舉,同步實施,這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作法。
創作,屬於應用範疇,有專門的訓練方法。所謂的創臨,實質上是意臨,或者說是一種取法意圖,目的是為創作做準備,既然如此,那就不是臨摹環節的事情了。
基本功訓練(臨摹),模擬創作練習(寫作品),這是兩個範疇的事情,決不能混為一談!
三是不按原帖字型大小對等臨摹,而是放在一旁,放大幾倍照著寫。
殊不知,用大毛筆臨寫,筆鋒材質與效能所致,很難寫出原帖小字型的形制、質感與韻味,加之臨摹過程中畫蛇添足,篡改了原帖書寫技法,結果必然貌似神離。
根據我的經驗,臨摹的時候,先按原帖字型大小寫,才能體驗到範本的真實書寫技法,等到熟練之後,再試著放大寫。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只要是臨摹中(非創作),不能因為放大寫就把原帖筆法、字法給改了,這樣才叫忠實原作。放大臨寫,由於大筆效能特殊等相關因素,有些細節寫的不像帖,實屬正常,只要筆法動作是正確的即為合格。
總之,我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樣的臨摹方法,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先有執筆法→運筆法→筆畫→結字法等一系列前期基本功訓練。尤其是初學者,如果沒有掌握這些基本功技法,一起步就直接照著字帖寫,而且放大幾倍,或者選擇的是放大版本(假大楷)純粹是自討苦吃,等於絲毫沒有書法基礎臺階,開啟字帖讀不懂,不知道方筆、圓筆都是用什麼筆法寫出來的,自然也就寫不對、臨不像,無奈之下只好描畫。
很多實驗證明,之所以臨摹效果不好,其實主要是筆法動作不正確造成的。書法核心技術是筆法,相當於聲樂中的發聲與唱法……因此說,倘若沒有技法基本功,或者是基本功練習方法不對,咋練都是徒勞無功的。
初學者一定要按規定的〈技法訓練操作規程〉一步一步的練。
△本人教學程式(課題研究成果)
-
12 # 李肇瑜的畫
無論是學習繪畫還是學習書法,臨摹最忌諱的是臨殼不臨魂。如果不吃透原作的靈魂,即便臨得再刻苦,也只是“像”而已,原作的靈魂附不上來。有人臨過我的作品,我看了後一眼就能辨出。因此,臨摹要臨到魂才是臨摹者所要努力支做到的。
-
13 # 書法那些事
臨摹最忌諱什麼?我隨便叨叨幾句,希望對初步學習書法的友友們能多少有點助益!
第一,初步臨摹最忌朝三暮四,見異思遷,選定一本法帖就要堅持臨摹下去,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個好,那個也不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個也敲敲,那個也打打,小猴子瓣玉米,功夫沒少費,結果一樣也沒學好,歲月蹉跎,空嘆息!
第二,淺嘗輒止,朝學執筆,暮誇其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稍有所得,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以為是,自以為天下第一,王羲之都不在話下!不知天外有天!殊不知經典只所以能為經典者,皆作者傾畢生之功而為之,豈三五日之功而能得其精髓哉?!
第三,臨摹之方尤忌機械式抄書模式,不知起止,不悟轉換,不辨方圓,不知筆法結構為何物,一味信馬由韁,自由發揮。說通俗點就是不過腦子,練壞了手腳,寫的越多越熟,而去書道益遠,終墜江湖野道!
關於臨摹之方,唐孫過庭《書譜》說的最好,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所謂察就是讀帖,選定一本法帖,第一要務就是讀,讀內容,讀筆法,讀結構,章法乃至墨法,弄清筆法的方圓起止,弄清結構的朝揖向背,章法的虛實,墨法的濃淡等等等等等,一句話就是精,精讀!擬之者貴似,擬就是臨摹,其貴在似,不惟其形,更貴其神,要做到神形畢肖,還原作者的書寫的本意,甚而行筆遲速,還是一句話,精臨!
只有精讀精臨,才是步入書法殿堂的不二法門!
關於臨摹的妙法,你有什麼心得,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回覆列表
如果是初學者,臨摹最忌諱的問題,根據我的經驗來看無非是以下四點:
一、筆墨紙,要儘量固定,不要總換。因為不同的筆彈性不同,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新手總換筆會帶來很不好的體驗。墨也一樣,不同品牌的墨汁幹稀程度不同,粘性不同。紙的生熟也不同,吸水性不同。這些性質需要在練習中去慢慢體會、慢慢適應。初學者如果頻繁更換筆墨紙,容易破壞手感,喪失信心。
太有名的碑,爛大街的帖,你愛他也愛,你臨他也臨,就像清華北大一樣,是多少幼兒園小朋友的夢,所以想藉此出頭,得冒多少槍林彈雨啊。
儘管這麼說,到時候組委會面前什麼《蘭亭序》啊,《寒食帖》啊,照樣雪片一樣飛,只可惜絕大多數都飛不到評委眼皮底下——早早就被遮蔽掉了。
不能太冷門。
有人可懂辯證法了,不能太有名是吧,那咱來大冷門好了!從網上買張“新出土”的拓片,管它魏的唐的,只要是人們沒見過的,開臨!
請注意,人們都沒見過的,評委也沒見過。學梁啟超用生僻字糊弄考官,想都不要想,那時候考官在乎名聲愛惜羽毛,自己不識字懂得丟人;現在呢,生僻字別體字不註明出處不附帶釋文都給你pass掉,打算渾水摸魚?做夢!
原帖尺幅不能太小,字數不能太少。
古人論書法好壞,沒有數字數的,楊凝式《韭花帖》就那麼點字,照樣天下第五。這個帖也是書法人大愛,學行書沒有不臨的。不過,平時玩玩就行了,臨帖展千萬別選這個帖。因為如今的評委不僅看功勞,更要看苦勞,所以字數多點,尺幅大點,顯得比較有誠意,也是對評委的尊重,對不?
不能太像,也不能太不像。
所以有人很聰明,乾脆不像。大刀闊斧,兀自寫來,甚至除了內容,讓你根本看不到出處。你以為這樣評委會喜歡?告訴你,評委想的是:臨帖一點都不像,還臨什麼臨?
臨帖的重中之重,是在於像與不像間,那就是這個帖的精髓,精神、氣象的部分,那才是精華,是出帖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臨帖的最大意義,不然臨帖做什麼?影印機,還是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