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林

    其實也沒有什麼絕對的錯誤觀點,商業行為都是發現需求然後滿足需求。(當然如果沒有需求,他們就創造需求。)

    比如現在很多“莫名其妙”的節日,像5.20號由於諧音是“我愛你”的關係整的比傳統的七夕還要隆重,這個節日完全是商家炒起來的,人們也願意接受,女人多了一個收禮物的節日,男人們也多了一個送禮物的藉口雙方何樂而不為呢?

    再比如馬雲搞的雙十一,硬生生的把光棍節變成了全球的購物狂歡節,商家以打折的名義賣更多的商品,消費者感覺自己佔了便宜,於是買買買。。。

    在這個廣告無處不在的年代,到處都是營銷,我們在花錢買東西的時候更要保持“理智”不能貪便宜就買,結果放在家裡完全用不著最後只能丟掉,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 2 # 家族企業雜誌

    相信不少消費者在商家的引導下交過或多或少的“智商稅”,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說哪些觀點是錯的,但至少一部分確實可能存在誤導的成分。

    而這些產品可能尤其在食品、營養養生品市場比較突出。舉個例子,在國內市場熱銷的各種海外生產的維生素、魚肝油、膠原蛋白粉等,深受各個年齡段人士的喜愛。如果真的吃點這些東西能變強壯、變漂亮,那麼醫藥、化妝品市場可能是另一番景象。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東西確實有一定的補充營養的作用,但一定沒有宣傳的那樣厲害,比如蛋白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營養品,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透過蛋白粉來補充減少因運動帶來的肌肉組織的破壞,增加肌肉的增長,但不是喝了蛋白粉就會有運動員那樣健碩的體格。而且過多攝入蛋白質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其他還有一些容易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的比如“瘦身衣”、“瘦腿襪”、“豐乳霜”、“防輻射服飾”等等,其效果可能還有待於驗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勞動爭議勝訴後,勞動者如何追討訴訟期間的誤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