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走邊活隨記
-
2 # 走一起去看海
子女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還沒出世就已經和媽媽神交已久。從小都是媽媽帶著我們,爸爸總是在外奔波,在家時間少,印象自然就沒那麼深刻了。
慈母嚴父,媽媽慈祥,就像春風一樣,讓人很舒服,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媽媽在操勞,爸爸總是很嚴厲,總是要求我們做的更好,年少兒時的我們對父親有一種畏懼感,很多事情也不會和爸爸說。
總的來說,爸媽在家庭的付出層面不同,所以就有這樣的現象,再說我們也知道這些事問爸爸,他也不知道,不問了,直接找媽媽
想到一個段子,說是孩子回家後,對媽媽說:媽,我衣服呢。媽,我餓了。媽,我們要交學費了。媽,我冷。…………(此處省略一萬字)
對爸爸只有一句話:爸,我媽呢?
這是因為家裡的分工和女性的天性使然。
一般的家庭都是媽媽操持著家,關係家裡每個成員的衣食住行,(現在的新女性,除了這些以外,還要上班掙錢,分擔家裡的經濟)小到家裡每個人的鞋襪放哪裡,大到一日三餐吃什麼,每天安排是什麼樣的,家裡能否正常運轉,就看看媽媽的了。
大部分女性心細,天性善於操持管理這些瑣碎的事情。相對來說,女效能把這些安排的井井有條,而如果真的讓一個男性來負責這些瑣事的話,大部分情況會恨糟糕的。家裡不僅會亂七八糟,小孩穿著打扮也會不得體,更不要說細心的關懷了。
但是爸爸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他承擔了家裡的經濟壓力,教育子女的責任,最苦最累的活是爸爸在做的。
就如我媽在小的時候經常跟我們講的,媽媽的愛如同涓涓細流一樣,時刻能感受到的,而爸爸的愛是深沉的,要認細細體會才能感覺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