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近很容易掏心掏肺、忘記分寸抑或喪失敬意。太謹慎、刻意又容易顯得疏離。有些話,明知道不是合適的,可面對家人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覺得一定要說,惹得人家不高興…越親近的人,會越想直言…該說麼?怎麼說?說幾分?
3
回覆列表
  • 1 # 不列顛的貓

    相比在生活或是工作上遇到的許許多多其他困難,家,或許是最難的一道題。

    一年300多天在外面,留給家裡那幾天,衝突頻率會高,自己對家人的尊重感和寬容度也會不夠(我的臺詞是“你是我爸,你怎麼這麼不理解我“,天地良心,就是因為他是你爸所以他才這麼不理解你啊,陌生人才容易理解),容易失態吵起來。吵的時候滿心委屈掉眼淚,只想馬上收拾行李滾回去。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

    第一步:應該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切勿以硬碰硬。以硬碰硬是一件非常不理智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來調控我們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出去走走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千萬不能說出傷害對方的話。

    第二步:好好想一下我們為什麼會和家人吵架。是不是因為一些誤會,還是因為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要好好分析其中緣由。當我們能夠靜下心時,我們就會變得理智。

    第三步:想一下如何跟家人道歉或者如何和家人說清楚。畢竟我們是一家人。家人對於我們來說是那麼重要,不能夠因為面子而不好意思和家人交談。一定要找個機會和家人好好坐下來談談。

    但是有時也會覺得雖然非常努力的溝通,爸爸媽媽還是不能理解!這個時候真的覺得很委屈,也很想摔東西!但是千萬記住一點!就是其實在你私生活的領域,父母是無能為力的。就是牛不喝水,父母並不能按著你喝水。但是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情緒,所以你既然堅持了你認為對的,那麼可不可以也妥協一點,給有情緒的父母提供一點情緒的安慰?比如做一些承諾,放心啊,什麼什麼~~的。

    在小事上——每天相處的小事上的矛盾,有時候也會讓人抓狂。我只有一個原則,能妥協就妥協,不能妥協就哄。

    最後,想對小夥伴們說,獨自一人在外,也要常用家庭雲和家人聯絡,時不時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照片或者拍些短影片上去,大家一起共享,還能透過電視tv大螢幕播放,家人就像近在咫尺一樣,不要浪費了現代科技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及時溝通的機會。

  • 2 # 小汪說中醫

    我是有過相似經歷的,喝了點酒當時跟我爸差點打起來了,其實很多事情家人並不是不知道,你需要做的是在說話之前多想一想,多想一點少說一點。表達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說話之前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下,換位思考一下,想象如果有人對你也這麼做你會有什麼感受,自己有所體會,對待他人自然會有所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正的傷無法言語,言語亦無力表達,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