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陌LV為
-
2 # 皖鄉小飛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裡,“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喜涼爽氣候,耐寒,怕炎熱。野生多分佈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寒山區。種子在2℃以上,有足夠的水分、空氣就能發芽。發芽溫度以15~22℃最為適宜。溫度低於2℃時,發芽時間長達40天以上;溫度高至35℃,則發芽受抑制。
植株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則生長緩慢。 大黃喜稍乾燥及較溼潤的氣候和稍廕庇的環境。它的葉片大而薄,水分蒸騰較快,過於乾燥及多風的環境栽培,對生長髮育不利。氣候土壤潮溼,對大黃的生長髮育極為不利,根易腐爛,產量低。一般栽培於北向、西北向的陰坡,或山谷陰涼地區。
過於向陽的地勢栽培,生長較差,難獲得較高的產量。
大黃根入土深。一般以土層深厚,含腐殖質較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石灰質壤土、油沙土或夾沙土為最好,黑土次之。黏重的土壤栽培,根不肥大,產量低。土壤pH6.5~7.5為宜,酸性強的土壤不適宜栽培。
野生大黃多生於海拔2000~3700米氣候冷涼的高寒地區,生於林緣、灌木叢、山坡草地。栽培大黃多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
栽種大黃,宜選擇高寒陰溼地帶和多雨霧的氣候,高度應在1400~2500米的北向或西北向陰坡,傾斜度為25℃~3℃,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腐殖質土,或沙質壤土為佳;其次是較深的灰棕色土壤。不宜於黏重土質或過於粗松的土地,否則塊根長不肥大或根系分歧較多,品質疏鬆。大黃不宜連作,宜與黨參、馬鈴薯、菜子等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