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大法官碎碎念
-
2 # 正德通寶88
如果是一個小方孔銅錢,就是一釐錢,如果是銅元,面值是十文,就是一分錢,在民國1934年左右,一碗現代5元的麵湯,當時有四個十文的銅元可買一碗!
-
3 # 少年不再年少69086061
那時候一枚銅錢的購買力,應該相當於現今人民幣0.6~3元,所以買兩三個包子大餅油條什麼的,還沒有什麼問題,自己的觀點
-
4 # 狼居高閣
在中國歷史上,中央政府一般都實行銀本位制,即可以使用白銀支付一切,這種制度直到民國時期才改變。但是在民間,老百姓日常使用的,大多數還是銅錢,因為老百姓手中的白銀基本上都用於納稅,當時官府收稅只要白銀。所以要想知道清朝一枚銅錢的購買力,就必須要了解清朝時期白銀的價值。
那麼,清朝時期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我們以康熙時代為例,以當時的米價折算。當時的一兩白銀可以購買兩石米,清代一石米的重量約為今天的142市斤。按當下的普通米價每斤人民幣3元計算,兩石米的價格約合852元。即一兩白銀相當於如今的852元。
如果以豬肉價格折算,當時一斤豬肉只要白銀5分(一兩等於一百分),所以一兩白銀康熙年間能買20斤豬肉。按當下的市場豬肉價格每斤15元,那麼一兩白銀在康熙年間相當於300元人民幣。
一兩白銀在清朝康熙年間能換一貫錢,也就是一千銅錢,所以一枚銅錢合當今3至8毛錢(僅從大米豬肉這些生活必須品角度看),可以上街買一個饅頭包子什麼的。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銅錢的質量越來越差,其中的銅含量大幅下降,銅錢價格也越來越低,光緒年間一兩白銀已經可以兌換兩千枚銅錢!也就是說,如果你拿著一枚銅錢到光緒時代去逛街,連個包子饅頭都買不到了。
銅錢是有面值的,所以有折二,當十等之說。而且朝代不同,年景不同,同樣面值的銅錢購買力也不同,可以查下不同朝代的食貨志。就清朝來說,兩個小銅錢買個燒餅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