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白曈推文
-
2 # 硬筆學書
肯定不對了,認定一個部作品的好壞,是要看它本身的價值,而不是什麼樣的人寫出來的?近期不就出現了很多言論不當的優秀作家嗎?他們也有很多作品是有價值的。
-
3 # 秦一農夫
農夫認為:評價一個作家作品的優劣,主要在於評價其創作的作品夲身是否優秀,而不在於作家的人品如何,或私生活如何。
當然,一個品德高尚,深受人民群眾喜歡,擁戴的作家,寫出了不朽的作品,人民將更加熱愛他。例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作者路遙和陳忠實,就是這種情況。另外還有一種,即作家的人品,私生話不怎麼樣,但他卻寫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同樣也會受到大家的熱愛,其作品甚止能流傳千古,讓千萬讀者感動,而千年吟誦不衰。例如寫出《憫農二首》的唐代詩人李紳,就是這種情況。誰能想到,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的作者,在生活中竟是一個非常奢恥的貪官汙吏呢?
-
4 # 龍語傳燈
當然是不對的。
不止作家,評價任何家,任何人的“作品”,貢獻,都不要牽扯人品和私生活。
為什麼?
作品也好,對人類的貢獻也好,可以看做一個人的優點,長處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人品也好,私生活也好,是命運對一個人的安排,是人性在命運中的顯現和隱藏。
任何人都有對命運的抗爭與無奈,都有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只是命運各不同,能力各不同。
你不是他,沒有經歷他的經歷,如果換作你,也許跟他一樣的選擇。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資格從道德層面批評其他人。
但確實有人,站著說話不腰疼。
嘴長在別人身上,看你不順眼,批評幾句也無所謂,總不能不讓人說話吧。
-
5 # 徐地本
一般來說,不因人而廢文,也不因文而廢人,人是人,文是文,橋了橋,路了路。但是,具體人事是複雜的,是聯絡的。當我們乍看作品好,一當知曉作者為人不恥,突然就換了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就覺得大相徑庭。為什麼,寫作也是表演,可以變臉各種人物各種心態。難點在於,作品問世成了公共產品,共同資源,要不要尊重呢?尊重的不是作者,而是作品,作品某種意義上是集體創作,是文化傳承的產物。不過,高明的人,任憑作品巧舌如簧,都可以從中洞察到作者的人品,這是另一回事。
-
6 # 張新荃195
我認為從作家的人品或私生活來評他的作品有些偏頗。看作家的作品主要看作品的藝術價值,不是瞭解作家的隱私。世界級文學大師托爾斯泰、莫伯桑等,他們的私生活和作品是無法相比的。如果用人品和私生活去衡量一個作品,那是看不到作品的藝術成就的。《上海的早晨》的作家出了問題,但它仍是一部優秀作品。
-
7 # 一起學情商
這個不用說,當然是不對的,用佛家的說法叫著相了。
就是看問題不能看錶相,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作家寫的是書,那麼只對他寫的書做評價,至於他的人品和私生活,不會對這本書的好壞產生質的影響。
當然,由於情緒的轉移化,而對某位作家產生一種牴觸情緒也是存在的。
當年,有許多人不喜歡魯迅,但這並不代表他的作品有問題。
我們所熟知的武俠小說作家,他們的武俠小說堪稱經典,但有些人品或者私生活並不怎麼樣,但這並不影響他的武俠小說成為經典的事實。
-
8 # 曉書齋
我個人認為以作家的人品或者私生活來評價他的作品是不可取的。作家的人品和個人私生活的種種表現如何屬於德行的範疇,作家的作品質量優劣如何屬於才能的範疇。有些作家可能德才兼備,有些則是才勝於德,當然這些只是比較籠統的說明。何況,評論一個作家和評論一部作品在我看來是兩回事。
簡而言之,評論一個作家是需要評論其作品,也要評論其人,而評論一部作品,個人認為要在專業的領域對作家文字進行評析,而這又與個人的人品或者私生活關係不大。如果從人品和私生活的角度去評價一部作品,那麼這種評價體系的視野是非常狹窄的,也是非常有問題的,一則作家的作品有些是超道德的,無法從個人私德方面進行解讀,二則從這個視角出發,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判斷,這種帶著道德色彩先入為主的判斷,可能對作品進行肢解,無法窺得作品的全貌,出現泛道德主義的誤讀,三則這種視角存在對作家和作品的一種片面化理解,這種取向本身是錯誤的。
作家超道德的作品,無法從個人私德方面進行解讀事實上作家的很多作品與個人私生活和人品都沒有太明顯的聯絡。作家個人的生活只是他的肉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而作品反應的是靈魂的一種狀態,一種個人生活經驗或者閱歷的提煉。我們有時候根本無法通過私生活去評價他的作品,反而要藉助於作品去了解這個人的精神境界和他所處的生活及個人行為。
九 月
海子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詩人海子營造的世界是一個,人,琴,鮮花,馬,月,並充滿了神祕色彩的草原。詩人彈著琴,一匹馬陪著他,風從遠方而來,鮮花一片一片,月光高照。這樣的世界充滿了詩性,神性與靈性,讀來讓人有流浪,靜謐,出塵之感。
這樣的境界裡是在寫詩人流浪的狀態,並沒有對道德發表什麼見解,這是詩人的生活,但不是道德化的生活,而是審美化的生活。我們如果從私生活和人品去看待海子的詩會怎樣呢?海子生命是以自殺而終結的,我不知道該是用自私,不孝順去評價呢,還是用邋遢不修邊幅去評價。這樣一個創造了神性安寧美好世界的人,為什麼不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怎會如此邋遢?他一個人流浪世界,精神充實,肉身自由,可別忘了,你是農民的兒子啊,難道我們要從不孝子的角度去理解海子的詩歌嗎,顯然不能這樣。
透過人品或者道德,我無法理解他的自殺,從道德和人品方面去解讀海子的詩歌無疑是可笑的。海子是精神超越肉身而存在的自由的人,他的世界不在他的肉身裡,而在他的詩作裡。他的生活既是他個人的生命見證,更是以個體生命為人類去追求人生的神聖性的個體化探索,所以他的個體生活和人品都成了他必須超越的物件,因而他的生活形態是混亂,荒誕的,而他的精神境界是澄明的,乾淨的,神性的。他的生活的混亂,荒誕是他精神超越的代價。因而他的作品和生活與個人出現了巨大的鴻溝,以至於他的形象在我看來,他的生活是邋遢的乞丐,而他的靈魂是富有的帝王。他的生活是審美的,詩化的,這種審美與詩化是靈魂的品質,是超越於道德的存在,非道德所能評價。
很顯然這樣的作品也不僅僅只有這一篇。因此,作家的人品與作品是關聯不大的,我們無法從道德去理解作家的作品,作家的作品更不言說道德。
泛道德主義的解讀,無法客觀的瞭解作者的作品泛道德主義的誤讀是說我們先預先存有一個道德立場,然後通過這個立場去看待作家的作品,判斷的標準和依歸也立足於道德。如果通過這樣的出發點去解讀作品,我們實際上無法把握作品的核心,存在極大的可能性去誤解作品,去誤解作者。
被捕口占
汪精衛
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如果我們把汪精衛預設成一個漢奸去解讀這首詩,我們會說這是漢奸詩。我們顯然會對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毫不懼怕死亡的革命者產生巨大的疑問。一個不怕死亡,為國為民的革命者為什麼會投靠日本人,與日本人進行合作呢?他既然是一個漢奸,那麼他的感情一定是虛偽的,那麼他所塑造的形象一定是空洞的,不可信賴的。採取這樣的立場我們除了道德判斷,實在無法去解讀這首詩。實際上早年的汪精衛就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他確實是無懼生死,一心革命的人,我們讀他的詩作,怎能不被他的革命熱情所感動,我們當然應該敬仰熱忱的革命者胸懷。因此我們只有不設定道德立場,我們才能更為全面的瞭解他的作品,乃至瞭解他這個人,包括他成長的心路歷程。
這樣的作家還有殺妻外遇的顧城,如果我們把顧城放在殺妻,外遇的道德立場上去品讀,他那些朦朧,唯美的詩,我相信也會大打折扣吧。道德立場就像一個標籤,貼上了這樣的標籤,它會把真實的作者和作品都遮蔽了起來,會讓我們產生誤讀,曲解。
從道德出發評價作品這樣的取向是錯誤的,片面的事實上很多作家的私人生活是具有很大的汙點的,比如拜倫,莫泊桑,羅素等等,他們流連於多個女人中間,獲取女人帶來的激情,然而他們放浪的生活絲毫無法掩蓋他們作品的偉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野呢?
如果我們把這些偉大的作家的生活進行剖析,除了他們創作的生活以外,其實還有個人的私生活。創作的生活只需要他們在創作的時間裡全副身心的發揮自己的靈感和妙思進行創作,而個人生活其實是可以與作家的創作生活完全進行分開的。在個人生活裡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揮灑性情,等到他拿起創作的妙筆,他可以盡情的去創造 ,甚至去創造作家自身都無法達到的完美人格,以及作家自身都不能達到的具有完美精神的個人。如果我們仍然用作家的私德去看待這些作品,我們不僅在取向上是錯誤的,因為作家在私生活以外在創作,他直接影響我們個人的其實是他的作品,而作品對於作家談不上道德與否,與作家談的上道德關係是是與他的實際生活相關的人。而且,這樣的視野也是錯誤的,因為作家是在作品裡表達他所理解的世界,而不僅僅是他個人所經歷的世界。因此,我們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在藝術作品中的,既然是建立在藝術作品中,我們當然只能立足於作品去評判好壞優劣。正是建立在作品中去理解,我們才能說拜倫,莫泊桑,羅素他們是好作家。
當然我們並不排除那些文如其人的作家,比如嵇康,陶淵明,杜甫等等。他們或悠然玄遠,或平淡自得,或沉鬱頓挫,他們的作品確實是與個人的私德高度相關。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很多詩人的作品他不言說自己的道德傾向,也沒有與私德建立直接關係,這更談不上用私德去理解作品,相反我們去理解個人反而要通過這些作品。即便有些作品表現出了很強的道德傾向,我們也不能以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理解作品,因為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會讓我們誤讀作品。再則,大多的小說家他們的作品也無法與個人私德建立很強的道德關係,甚至我們用私德去理解這些作品本身就是取向錯誤的,因為取向錯誤,我們明智的做法只能是立足於作品本身去理解作品。(本文完)
-
9 # 大云云是我
不太贊同!
求同存異,就跟交朋友一樣,不能只結交跟我們三觀相同的人,三觀不同的人也有我們所沒有的閃光點!
-
10 # 千嶺之鬆
讀者閱讀的、欣賞的是作家的作品,被作品的內容所吸引,所啟迪,所感動;並不是被作家的人品和私生活所吸引,用作家的人品和私生活來判斷其作品的內容和價值。
按照我們正統的道德觀,很多作家和藝術家在道德上或私生活上都有瑕疵。
例如大家喜歡的民國詩人徐志摩,在愛情上就是個吃著碗裡的向著鍋裡的多情種子。但對他私生活的負面看法,並不影響我們喜歡《再別康橋》這首傳世之作。
至於一些作家的不檢點的私生活,瞭解一下即可,不必過多關注,更不能去效仿。否則,一不小心也成了世人指責的人渣。
2020年6月17日
-
11 # KnowDo
不對!很遺憾,這樣的“評”角度和評價邏輯很有問題!
從“評”的角度而言,評作家的作品,評的是文學修為與造詣,和作品本身傳遞精神內涵;評人才會去評人品和私生活。從“評”的邏輯上說,作家的作品好壞與作家人品私生活無關;而積極自律有強烈個人魅力的作家會給其作品積極的背書,但仍然無法決定作品的文學價值。最後,做人還是要厚道,多講些事實,莫道人長短。 -
12 # 夏木似水
一半一半。
古人常說:文如其人或字如其人。
作家的作品好,那麼想當然地認為他的人品也好,其他方面也好,畢竟有託物言志的支撐。其實,這是典型的“暈輪效應”,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事實上當然存在德不配位、私德有瑕的人,諸如夏竦之輩,但其作品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
13 # 老哥火榮
有好人品的作家,才能寫出好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就能看出作家的人品。是狼它總是存在著狼子野心,不能發出善意,是羊它總是以溫柔和謁
的心態對待每一樁事。
一首首的名詩名詞,一本本的名作名著,都是梅花熬雪苦寒來,發誓內心的傾吐,發出內心的真言,有真情才有告白。
人的品德是決定的因素,善意的綻放也是情感的糾葛,凡事從實,積福自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品好的人終世從良,人品好的作家方能作出好的作品千古流芳。
-
14 # 美文美詩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說,
蔡京的書法
李熠的詞
周作人的文
郭沫若的詩
大家能看的懂嗎?
一顆雞蛋好不好吃?有沒有營養?和那個雞的品質有關係嗎?
-
15 # 曉夢春聲
一個人的作品是這個人對於事物的認知和看法,而一個人的人品和生活習慣往往對他的意識領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起碼絕大多數的人是這樣。具有良好修為和積極的,健康的,生活習慣的人,寫不出很壞的東西的概率還是小的。
-
16 # 田岑2020
不對!
我們讀者要把作家的人品(私生活)和作品區別開來。雖然人品和作品有一定的關聯,但也不盡然。人品壞的作家也同樣能寫出好作品,作品質量高與不高跟人品無關。作家都有一條鋪花的歧路,我們都會看到這條歧路有多奇怪。評價作品好壞的標準是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以及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讀者的口味不同,作品的感染力就不同!作品的高度與人品無關!
-
17 # 艾中華
要把作家的人品和作品區別開來。雖然人品和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但也不盡然。人品壞,作品好就是好。人品好,作品壞就是壞。評價作品好壞的標準是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融合形成的藝術感染力。
回覆列表
首先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一個作品的好壞和作者的人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分開來講的,我們不應該將它們混為一談。畢竟一件優秀的作品裡所呈現的不僅有創作者的個人才華,還有創作者在這件作品中所展現出的深度,以及對社會的思考等方面的內容,而創作者的人品卻往往不能表達出這些內容,只是更多的會反映出一些在道德方面的問題,但是這也確實無法說明一些問題。
其次對於一個人的人品我們是很難下結論的。每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理解出的內容也一定是不同的,這就好比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說了,我們所能瞭解到大部分藝術家們的傳奇人生故事,也都是廣大媒體在選擇性報道之後的結果。即使我們認定了某位作家的人品確實不怎麼好,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位藝術家在創造一件藝術作品時,是一個怎麼的心態,在什麼環境之下創作出來的,我們並不能因為其人品不好而否認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市場潛力。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