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孫遁世無悶
-
2 # Crowdsx
其實這些年我們家過年還是挺傳統的,一般就是年前準備饅頭,年糕等等,年三十一家五口年夜飯,然後是慣例的進廟上香。吃的也有講究,我們家這裡主要吃的年菜,紅火的香腸必不可少,還有就是家家戶戶長輩包紅包。年初幾該幹啥幹啥,這些習俗都是不變的。
只是歲月匆匆,這樣的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幾十趟兒,父母漸漸白了頭,以往前頭後頭跑來跑去的小毛孩子慢慢收斂了天真浪漫,再也無法輕易回頭。
物是人非,這必定是最大的變化罷。
年味濃濃 幸福滿滿
這些年過年也與時俱進,變化越來越大:吃的年貨一年比一年豐富;玩的方式一年比一年新潮;鄉村公路上的轎車也越多越高檔。尤其是過年的俗習,在高科技的駕馭下,花樣節節翻新。那變化最大的是使用手機,如今,人們的思想觀念更新了,改變了很多生活力式,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什麼地方,人們鍾情於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互相交流的時間很少。我感覺最直觀的是,拜年的方式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拜年,是相互串門,坐一坐,敘一敘,好不親切!不幾年工夫,拜年就是打電話,也能真切地聽到對方的聲音,一個活生生的形象彷彿浮現在眼前,心裡感到很慰貼;再過幾年發展到發簡訊拜年,“春節快樂”,“闔家歡樂”等詞語傳來傳去,過年不用見面,發個短了事。難怪不少人說,這年味越來越淡了;後來又快速晉級到發飛信的時代,如“祝全家快樂幸福”等一條飛信群發,甚至還添上一點表情,大有千人一面之感,收到這樣群發的短息,雖是吉祥之語,但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拜年方式的變化,讓過去熱熱鬧鬧的年味變得相對冷靜,當然也相對理性。
這些年過年,除了拜年方式有較大變化外,慶祝方式也大有講究。不少外出打工仔,回家後一改過去在家吃年飯的習俗,乾脆在酒店訂個包間吃團圓飯,一家老小圍在一個大轉盤上推杯換盞樂樂哈哈;有的“打工仔”很新潮,睌上乾脆不歸老窩,就住在賓館;還有不少人在老家過個除夕和初一,就開著私家車奔旅遊去了,天南地北,愛往哪裡去哪裡去,去國外旅遊坐飛機也不遠嘛!一家人過年快快樂樂就好!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年味變化,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咱泱泱大國國泰民安,國富民強,人心思進,人心思樂,這不就“亞克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