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曉燕的詩和話營養
-
2 # 孫洪鶴
差不多,代表了大部分的中國管理文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經常沿用“差不多”文化:這與西方的管理學的嚴謹是完全明顯的差異。
比如,差不多,就行了:這是很多人的思維習慣吧:很多貧窮的人都是‘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態,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文化和習慣思維;
比如,差不多,可能沒問題,結果往往全是出問題,差不多現在在任何領域都有:這就是我們與德國的工業化間的最大差別。
我們曾努力用了三十多年來改掉這種“差不多”的思維毛病:這就是我們與德國、日本、美國這種發達國家的區別。
我們曾一直一方面提倡專注,另一方面又‘差不多’,我們今天所提的產品情懷,比如錘子手機老羅,就只是一種情懷,結果卻感動了一大波人,這就是明顯的“缺什麼愛什麼,缺的太多了,缺的時間太長了”,你如果把錘子手機老羅放到德國你們試試,估計會被罵。
差不多,差很多:創業者總是認為自己“差不多,行了;差不多,會了;差不多,其實差很多”,創業者很多失敗是看似差不多,結果那個差的地方,就是最大的問題和失敗根本。
你的人生沒有差不多,如果差不多,那麼,你就差太多了。
-
3 # 不是英雄莫流連
“差不多”就是相差不多,過得去的意思,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哈哈.……
實際上,這三個字細究起來代表的是活在華人血液裡固有的一種處事之道,是中庸之道的民俗體現,華人喜歡做事不偏不倚,既不無為,又不過盈,凡是差不多就得了。“千里傳信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基於中庸之道的差不多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只是似完未完,讓人覺得此人既有本事,又不鋒芒畢露。
但如果只是淺陋的理解這三個字,毫無思想的差不多,那就差的太多了。就成了懶惰的藉口,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不多說完了吧,意盡則止,再說差不多就是廢話了!
感覺具體定義就沒有必要了,因為字典裡有。其實有的可以差不多,有的是不可以差不多的,具體要看是什麼樣的事情,要做到輕重有節才可以差不多。比如說吃飯吃到六七份飽就可以了,這個可以差不多,不必那麼精確,而做數學題或化學試驗不可以差不多的,那個時候差不多就是錯,是容不得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