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嶺

    《走向共和》基本按照歷史脈絡走的,也是拍的很好的一部歷史劇,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1、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走向了學習西方的道路,這一時期學習的指導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初一看沒什麼大毛病,但仔細看,就有問題了,實施起來就更有問題了。換湯不換藥,那有什麼用那,結果就沒有預期的那麼理想,甲午一戰,撕破了這個紙老虎,頓時全國上下又陷入絕望,這又不好,總之,掌權者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老把戰爭的失敗歸根於很多表面上的東西,不去尋找問題的本質原因。也就是體制問題,鼓勵激勵問題,等影響到大局的問題,都沒考慮。

    2、有拔高歷史人物的嫌疑,比如李鴻章,李鴻章這個人很複雜,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他是一個有侷限性的人,當時的歷史時代,當時的政治環境,雖然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也不可能看的很高,很遠,不會像電視劇裡描述的那麼高大全,他是帶有地主階級自私性的,比如把北洋當做自家自留地,比如有擁兵自守的嫌疑,他善長外交,但絕不善長軍事,否則北洋艦隊就是落後點也不可能輸的那麼慘,對待改革的態度也是謹小慎微,完全配不上東方陴斯麥的頭銜。

    3、再來說說袁世凱,相比李鴻章,袁世凱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景象。袁世凱有權謀,有手段,更有軍事才能,看看在北韓的表現就知道,是個敢下決心,行動力,執行力極強的人,但從後來稱帝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侷限性,逆歷史潮流沒有什麼好下場。

    總之《走向共和》這部劇作為一個藝術作品本身還是好的,要完全按歷史拍那就沒意思了。

  • 2 # 電影白沙君

    劇情基本屬實,但人物嚴重不屬實。

    劇情走向這點沒辦法,畢竟晚清那段歷史根本沒法美化。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割地賠款等等,都是板上釘釘的,誰也沒法翻案。

    既然是電視劇,那總得有正面人物啊,於是李鴻章就戴上了這頂帽子,畢竟那個階段他是主角。

    相應的,支援李鴻章的也都沾了光,反對李鴻章的就只能去當反面人物了。

    慈禧對新政的態度可以概括為:這些個新玩意兒有點意思,挺好玩的。

    這部劇最大的貢獻應該是讓大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到了清朝晚期,靠大家自己已經想不出能拯救中國的辦法了。

    搞洋務、搞君主立憲、搞議會等等,所有能試的辦法都試過了,不管是什麼人、不管他見解如何、不管他有沒有學問、不管他見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不管他進行了怎樣的努力和嘗試,最後發現都是死路一條。

    完全徹底的死局,無人能解。

    既然內部已經提供不瞭解決方案,那就只有等“一聲炮響”之後,從外部獲得真正的希望。

  • 3 # 嘉怡綜藝娛樂

    當然,也許是中國目前最遵循歷史的一部劇了

    走向共和展現的歷史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國成立、袁世凱稱帝、二月革命、張勳復辟等。

    整部劇的主線是由封建帝制走向共和,是通過滿清王朝的垂死掙扎展開,是通過眾人竭盡全力挽救這個王朝展開,而這個階段又分成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清王朝打算通過變法來挽救大清江山。

    第二個階段,清王朝打算通過變制來挽救大清皇權。

    第一個階段是以實務派為主導,也就是以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漢臣主導的洋務運動、經濟改革,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中心思想,朝廷是以恭親王奕欣為主導。

    第二個階段是以變法派為主導,也就是以康有為、梁啟超、譚詞同等維新派主導的政治變法,是一場學習西方,推行新政的改良運動,朝廷則是光緒帝親自主導。

    第三個階段是以新政派為主導,也就是以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當權派大臣為主導。打算推行新政,鍛鍊新軍,派遣留學生,欲於西方接軌,朝廷前期是慈禧太后親自指揮,後期則是慶親王奕劻為主導。

    而變制這一階段其實就講了一件事,那就是推行君主立憲制!

    《走向共和》就是通過藝術手法,把這段冷冰冰地歷史,通過一個個活生生地人來展現。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血與淚,充滿著遺憾與不得不為之,當然,也充滿著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無奈與掙扎。

    首先,《走向共和》雖然裡面也有很多歷史史實錯誤,但不妨礙它成為一部最貼切歷史的電視劇。正是因為它太過真實,也揭示了大清王朝改革的必然失敗命運,並指向了最終的主題,那就是隻有走向共和才能拯救中國。

    但是,這個話題又太大了,本身又充滿著刺激性,難免讓人聯想,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導演也罷,編劇也罷,是不是想借這部劇借古諷今呢?

    之所以會這樣聯想,主要在於剛才提到的變法第一階段,也就是洋務運動過程。李鴻章等人推動的就是開國門、引外資、尋合資、可民辦、建特區、開口岸……這會讓人對現在執行的制度雷同產生懷疑,這是該劇被禁原因之一。

    而第二階段的戊戌變法,尋求變法維新的戊戌七君子(主要是讀書人)被慈禧下令拉到了菜市口。則跟90年代初期,蘇東劇變後對我們的影響有關,具體事件不清楚,不表態,這是該劇被禁原因之二。

    當然,整部劇一直在講清王朝的有權派一直在變法,變制,但最終清王朝還是滅亡了,會讓大家產生挫敗感,也會對現狀聯想翩翩。

    當然,我們現在不是腐敗的清王朝,雖然也有些問題,相信會自我解決掉的。

    這就說明,清王朝這個外在的東西沒了,但是人們腦袋中的封建思想,專治思想還存在。真正的走向共和,就是要消除這種封建思想的意識,不然隨時可能復辟。

    這段話,其實提煉自劇中孫中山最後演講中,這段演講國際版有的,央視刪掉了這段。

    其實,世界歷史上,很多帝王的改革都失敗了,比如俄國的沙皇彼得一世、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六。當然,也有很多國王的改革成功了 ,比如英國、日本、西班牙等等。

    究其原因,就在於,其改革是維護君主統治,還是說,還政於民?大清朝的經濟改革必須與政治改革同步,才有可能成功,不然就是竹籃打水。

    《走向共和》劇中,慈禧說了變法的根本原因是:

    “愛新覺羅的江山,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江山,愛新覺羅的江山是我的,也是你們的,這祖宗留下的江山,你們可千萬別讓他丟了啊?”

    這就是清王朝的改革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原因!

  • 4 # 一騎絕塵fly

    《走向共和》電視劇所反映的歷史故事是否真實,誰也說不好。“歷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說,只有人名是假的”。在我看來,《走向共和》所反映的中中國人民經過百年不屈不撓的奮鬥程序,基本上是真的。

    鴉片戰爭以後,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富強”,通過舉辦新學、建設工廠、辦洋行、修鐵路等一系列向西方學習器物的具體辦法,來解決“中國兩千年以來未有之變局”。其中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主要代表,而電視劇也以此二人重點,將洋務運動給我們呈現在面前。

    隨著中日甲午海戰清王朝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維新派開始意識到要改變大清的這一局面,單從器物方面是無法使清王朝富強的,“公車上書”,宣告了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始。然而,光緒皇帝並沒有實權,清王朝的實權牢牢攥在慈禧手上,這就使得以光緒為核心的維新派與以慈禧為核心的守舊派爭鋒相對,政治鬥爭必然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戊戌六君子”的就義,也宣告了維新派從制度上挽救國家的失敗。

    然後,隨著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興起,從思想上醍醐灌頂,讓人民從思想了解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這樣,革命黨人的前赴後繼,以及國際輿論的壓力,清政府不得不實行立憲。而這一立憲,實則是欺騙中國人的幌子,一個預備立憲,八年的光陰,而所組織的內閣,更是換湯不換藥。孫中山說“民主,民權,民生是治國之本;貪汙腐敗是禍國之源!無法不成方圓,法制是治國之策。共和國道路是中華民族的唯一道路!”

    就這樣,中國有志之士開始分裂。維新派轉變為保皇黨,共和派轉變為革命派,但是二者有一個根本不可調和的地方:要不要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共和黨人武昌首義,革命之聲席捲全國,但是革命的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

    共和黨人經過北伐、護法運動、二次革命,終於使每一箇中中國人都明白一件事:民主共和。凡是任何形式的獨裁專制,將會被全民聲討,袁世凱、張勳以及後來的蔣介石就是例子。

    《走向共和》在1919年共產黨人登上歷史舞臺就截止了。

  • 5 # 雲叔愛文史

    首先,通過電視劇是不可能完全瞭解歷史的。這裡面有兩個原因:1.編劇和導演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通過影視手段表現出來的東西註定和歷史有差別。2.影視劇是一種再創作,遵循史實不利於人物塑造。這是很多影視劇會有杜撰情節和杜撰人物出場的主要原因。

    其次,我覺得以我個人看法而言,辛亥革命的侷限性是很大的,走向共和並不是最初的目的,其實也不是最後的目的,這是一場充滿了妥協的革命,有時我覺得連革命都稱不上,只是一次自下而上的造反。當然作為革命的物件,清王朝的表現更差,幾次出爾反爾的立憲行動最後證明都是在拖延時間。

    最後,我談一談晚清的幾個主要人物,從戊戌變法的幾個人說起吧。康梁二人是投機主義者,不是革命者,譚嗣同是個人物,明白革命需要流血犧牲。光緒不想革命,只想奪權。慈禧風評不高問題不大,但這是個狠角兒。李鴻章是個功過參半的人,不過貶低他的人不見得會比他好到哪裡去,他面對的是無可挽回的國運衰敗,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可以解決的。袁世凱如果能多活10年,中國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但是是好是壞我沒有水平去推測。孫中山是個偉人,他後期主張“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他看清了未來半個世紀中國的走向,毛澤東對他的尊重是有道理的,孫中山推動了一整個時代,他盡力而為了,不過他的幾個幫手是真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中國產劇《我愛男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