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問怎樣督促孩子寫作業?這就意味著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一定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的。現在我們先來看看寫作業這件事情是孩子的事情還是家長的事情?把責任分清楚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題主的問題。
很明顯,寫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來完成。這個道理孩子都懂,但是為什麼非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
這就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完不成作業會受到老師批評,擔心孩子難受,父母看孩子難受就會更難受。
這就是父母想要避免孩子經歷失敗、失望、難過的心態。無可厚非,我們都愛孩子嘛!當然不希望孩子受傷害,包括心理上的。
但是這種心理也是過度干預。過度干預就是把孩子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過度干預不僅有督促孩子寫作業,還有幫孩子送落下的課本,幫忙孩子丟掉吃完零食的零食袋等。
我見過過度干預比較經典的事情是這樣的。我一個朋友孩子上初二了,媽媽還是擔心孩子的一切。第二天孩子要考政治,頭一天晚上媽媽幫孩子在網上搜時政題,第二天一早就讓孩子看,能得一分是一分嘛!別說,還真碰對兩道題,多拿到兩分。媽媽興奮地到處誇自己這麼做的對!
這樣做真的對麼?肯定不對的。這就是典型的過度干預,想要避免孩子失敗的心理。
這樣心理的本質是不想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想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意味著你不是全心全意,無條件的愛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她的失敗和你不喜歡的行為。
如果說你不是全心全意愛孩子,你樂意嗎?肯定不高興。
你肯定是愛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不科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這本書教給我們最正確的方法:我發現你總是要我提醒你的作業。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劃清界線)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提醒你完成作業,你要自己想著去完成。如果你忘了你的成績會下降,會受到老師批評(警告後果)所以你要急著自己完成作業。如果作業中遇到困難可以隨時找我幫忙。
你肯定會說這個沒用!這本書的作者雷斯切爾博士告訴我們,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夠成熟,不能聚焦一件事情。如果成人大腦是手電筒,孩子大腦就是燈籠,會照亮身邊所有的事物,所以孩子總不能專注做一件事很長時間。
所以,一次提醒沒有用,那就多次重複,年紀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重複提醒。反覆操練這樣的教育技能,孩子就會記住作業是是自己的事情。
這位媽媽問怎樣督促孩子寫作業?這就意味著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一定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的。現在我們先來看看寫作業這件事情是孩子的事情還是家長的事情?把責任分清楚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題主的問題。
很明顯,寫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來完成。這個道理孩子都懂,但是為什麼非要父母督促才能完成?
這就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完不成作業會受到老師批評,擔心孩子難受,父母看孩子難受就會更難受。
這就是父母想要避免孩子經歷失敗、失望、難過的心態。無可厚非,我們都愛孩子嘛!當然不希望孩子受傷害,包括心理上的。
但是這種心理也是過度干預。過度干預就是把孩子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過度干預不僅有督促孩子寫作業,還有幫孩子送落下的課本,幫忙孩子丟掉吃完零食的零食袋等。
我見過過度干預比較經典的事情是這樣的。我一個朋友孩子上初二了,媽媽還是擔心孩子的一切。第二天孩子要考政治,頭一天晚上媽媽幫孩子在網上搜時政題,第二天一早就讓孩子看,能得一分是一分嘛!別說,還真碰對兩道題,多拿到兩分。媽媽興奮地到處誇自己這麼做的對!
這樣做真的對麼?肯定不對的。這就是典型的過度干預,想要避免孩子失敗的心理。
這樣心理的本質是不想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想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意味著你不是全心全意,無條件的愛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她的失敗和你不喜歡的行為。
如果說你不是全心全意愛孩子,你樂意嗎?肯定不高興。
你肯定是愛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不科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這本書教給我們最正確的方法:我發現你總是要我提醒你的作業。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劃清界線)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提醒你完成作業,你要自己想著去完成。如果你忘了你的成績會下降,會受到老師批評(警告後果)所以你要急著自己完成作業。如果作業中遇到困難可以隨時找我幫忙。
你肯定會說這個沒用!這本書的作者雷斯切爾博士告訴我們,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夠成熟,不能聚焦一件事情。如果成人大腦是手電筒,孩子大腦就是燈籠,會照亮身邊所有的事物,所以孩子總不能專注做一件事很長時間。
所以,一次提醒沒有用,那就多次重複,年紀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重複提醒。反覆操練這樣的教育技能,孩子就會記住作業是是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