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上小學到現在30歲了,基本是從來不說話,哪怕在桌子上面對面吃飯,父親也一句話不說。父親是名鄉村醫生,每天很忙,我從小學就在縣城上學,一直到工作都在縣城,基本上都是雙休日回去,感覺父親從來不關心我,不會和我主動交流,心裡沒有感受到父愛和後盾,是不是你們家庭也一樣?男人和男人之間沒話說?
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必修課4r3O
-
2 # 酒騎風
和家裡老爺子聊天,有一個訣竅。
就是他說他的,你說你的。前後邏輯沒聯絡沒關係的。
有些朋友聽了我的竅門之後就特別不理解,簡單敘述下:
我是90年的。家裡老爺子當年響應晚婚政策,現在也接近60了。
老爺子的一生是風雲變幻的,早年和村裡小夥伴泥腿子們種地,後來家裡人丁漸長,加上兄長們不怎麼爭氣,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倒賣糧食,讓家裡人吃飽飯;
後來就進工廠了,很快成為了優秀的電焊工;
90年代趕上了下崗潮,下崗後他開飯店、當工人、做包工頭。
可以說一輩子除了不讀書以外,老爺子的經歷儘管平凡,但是也不乏亮眼的地方,當然黑點也不會少。
而我呢?也就是特別平凡的一個人,賺錢靠力氣,靠加班。比起同齡人,我的能力真的不算強。
但是,我出生不久,電子產品就開始進入中國了,從268電腦到遊戲廳,到Windows95……
在這種背景下,我和老爺子其實是沒話題的。無法就一個話題深入的聊下去。沒辦法,他文化水平有限,我也沒像他年輕時候一樣吃過很多苦。
那還要不要聊天?要不要交流?
當然要啊。
父子、父女之間交流,是為了真理越辯越明嗎?是為了促進靈魂交流嗎?別鬧了,聊天找妹子去。
但是,大家坐下來扯閒蛋行不行?
你教打用iPad玩鬥地主,坐一起下盤棋,讓老爺子教你一道菜行不行?沒事誇他兩句行不行?
所以和老爺子溝通的核心就在於:
有一搭,沒一搭。反正就說,他知道你關注他就行了。他說的你也不關心,聽著。冰箱老了聲大,人老了話多。
學會聽,才能學會和老爺子聊天。
我的父親是40年代的人,兄弟姐妹六個,一生吃了不少的苦,那個年代中國在解放前後,時局動盪不安,農村的條件更艱苦啦,
我的家庭是典型的傳統式家庭,父親是家庭的主心骨,家裡的責任分工明確,母親解決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父親處理家裡家外的大事,雖然家裡孩子多生活艱難,方方面面都做的很順利,不管吃的伙食好壞,都能吃個差不多,在我懂事的70-80年代,農村生活很苦逼的,但是每天很樂呵!
父親是個老好人,從來不會打罵我們,即使是犯了錯,會說你幾句學好向善不能與別人,他會生氣是真的。
父親人緣好,從不與別人爭論,會跟我們兄弟姐妹們溝通,引導我們健康成長,所以我的童年記憶猶新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