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休

    過去,人們喜歡稱讀書人為文化人。而如今我認為學歷和文化兩者的區別還挺大。

    學歷代表一個人在專業學習上走得多遠多深,和考試能力有莫大關係。通常學歷越高,專業知識也就學得越深,學科方向上其實也會走得越窄。

    譬如一個讀到醫學博士的人,肯定曾經在各種考試中過五關斬六將,然而到了博士階段可能只侷限於研究一種疾病。

    所以,學歷高的人,其專業領域的知識也許很豐富,但文化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卻可能比較侷限。社會上不乏“高分低能”的人。

    文化是非常寬泛的概念,通常被認為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以及活動產物”,囊括了許多領域,包括歷史、宗教、文藝、民俗等等。

    過去的讀書人,更多是因為學科選擇的限制(沒有數理化生計算機),所以學的大都是國學經典,對文藝多少都有涉獵,符合文化人的形象。

    新時代裡,我們說一個人有文化,常常是指此人在不同文化領域都有涉獵,而且都能有一定水平的理解甚至建樹。這些人完全可以學歷不高,但一定都努力廣泛地學習積累過。

    簡言之,當今社會中,學歷和文化完全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絡。

  • 2 # 山會長

    很明顯,學歷和文化是有區別的。最主要的是,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也不一定有學歷。原因主要是現代社會分工導致學科分類的細化所致。

    首先,看定義的區別。學歷是指學習的經歷,特指曾經在哪些學校畢業或肄業;文化指運用文字的能力。一個是學習(並且是學校)經歷,一個是文字能力,一個是經驗,一個是能力。經驗的概括是知識,知識的專有是技能(專業技術能力),經歷是粗糙的,而能力是精緻的。所以文化比學歷更重要。

    其次,學歷和文化的關係區別是:一,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有學習經歷不一定有文字能力,學習的不一定是文字或漢語,可能是別的,而且學習還有個質量問題,若學習漢語文字成績一般,也不會有文化;二,有文化也不一定有學歷。自學一樣成才,沒有上過高中和大學的人,可以成為文學家,文學家是具有較高文化的人。

    第三,學歷與文化分屬不同類別。學歷的範圍很廣,文科、理科等,不限於漢語學習的經歷;而文化一般特指語文方面的知識能力。

    綜上,學歷和文化是有區別的,特別是在當代,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導致學習的範圍很廣,不像古代,以文取仕,那時學歷和文化幾乎是正相關關係,學歷高,文化水平就高,沒有明顯區別。而現在不同啦,時代變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子李承乾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