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水一方123

    人殉”陋習由來已久,奴隸社會是鼎盛時期,到了春秋戰國,由於此種陋習不符合儒家思想,人殉逐漸的被抑制和淘汰。到了秦始皇則用陶俑代替。秦始皇陵裡的兵馬俑是典型的例子。到了漢代、宋代、唐代時,這種陋習基本絕跡了。到了元代外族侵入,“人殉”制度死灰復燃,元朝鼓勵用人殉葬。

    到了明朝朱元璋時,老朱喪心病狂把殉葬推到了巔峰,據說他臨死前告訴孫子朱允炆,凡是沒有生育的妃子必須陪葬。朱允炆一統計,好傢伙足足有46人之多。這些妃子都是年輕漂亮的女人,大部分還是靚女,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還沒來得及享受皇帝雨露滋潤就要告別這個世界。這太不公平了。

    這些妃子們哭哭啼啼,悲傷之情可想而知,【悲聲聞數十里】,朱允炆把46位妃子集中到一個屋中,樑上懸掛一根繩子,腳下放個凳子,不用說這是讓她們上吊自殺,不大一會,46位妃子香消玉殞。然後把她們埋到了地宮裡。

    還有一種傳說是讓這46位妃子喝了毒酒毒死的,不過有人說這46位妃子被灌了水銀,目的就是為了屍體不腐爛,我覺得這個說法不靠譜,當時水銀很昂貴,老朱一生很簡樸,他不可能讓孫子朱允炆這樣做。

  • 2 # 西廨七叔

    不想談殉葬的死法慘不慘,因為,這種事本來就慘無人道。就像一個人準備去撞車自殺,卻糾結於是去撞勞斯萊斯還去撞卡車,毫無意義。想說的是,人的愚昧。姑且不說是否存在另外一個世界,但作為一個人,以己之慾而輕侮眾生,豬狗不如,不管是皇帝還是乞丐。

  • 3 # 春滿故鄉

    朱元璋是一個十足的草莽人物,人老幾輩只知道十以內的數字,沒念過書,粗暴邪惡。但命好,遇到一個神人劉伯溫和一個好人李善長,這兩個同志一生忠於朱重八,成為朱重八的左右膀臂,文韜武略,幫助放牛娃出身的朱重八打天下、治國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朱重八的文化缺乏、道德缺失,決定了他殘暴的處世理事方式,連忠於他的李善長都不放心,蓄意謀殺,對劉伯溫也心存芥蒂,足以證明這個重八放牛娃心理陰毒,設定實施的女性及其他殉葬物品更是慘不忍睹、比歷史上的暴君有過之而無不及。朱重八死後殉葬的無比殘忍,引起當時朝野公憤。後人每提及此事,無不唾罵一場!

  • 4 # 唐古看今

    而更多的嬪妃都是不願意陪葬的,又沒犯錯誤,好好的誰願意死吶!這時她們會被用極其殘忍的手法殺害,比如說縊死,灌水銀,這些手法能保持嬪妃們屍體完整的為朱元璋陪葬!

    殉葬制度是殘忍的,朱元璋使用過後,明成祖朱棣死後也延續了這一制度,當時為他殉葬的也有三十多人之多!明宣宗死時,也有十個妃嬪為他殉葬,當時有一個名叫郭愛的宮女,剛入宮一月就被告知要為明宣宗殉葬,於是悲憤交加,寫了一首絕命詩: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

    失吾親而歸兮,慚餘之不孝也;

    心悽悽而不能己兮,是則可悼也。

  • 5 # 西瓜它沒有皮

    慘!慘!慘不忍睹!

    朱元璋連他兒子死的時候都要拉兩個妃子給他陪葬,更不用說自己了。朱元璋死了以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的遺旨,把那些沒有給朱元璋生過孩子的妃子都拉去給他陪葬。甚至連一些生過孩子的都被拉去陪葬了,因為當時朱元璋駕崩,場面一度混亂,據說有46個妃子陪葬,只有一個妃子逃過一劫。

    陪葬的方法多殘忍?

    第一種灌水銀:先給妃子們喝昏迷藥,當她們睡著後,就給她們的身體裡灌水銀,然後就總願意的行不來了,怎麼灌的呢?把頭切開一塊,然後用銅勺灌進去的,真殘忍!

    第二種縊刑:把那些要陪葬的妃子們都拉到一間全是太師椅的房間,讓妃子們自己上吊而死,自己不願意的就會有太監幫忙,直接用白綾勒死!

    第三種就是活埋了。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哈。

    至於慘不慘,你們說說看,反正我是覺得挺慘的!

  • 6 # 香姐逛歷史

    朱元璋的髮妻馬氏,原是淮西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養女,兩人是患難夫妻,感情甚篤,朱投軍後,從軍中一卒逐漸發跡,一路扶搖直上,作了鎮撫、總管、元帥、丞相、吳國公、吳王,最後掃滅群雄,作了皇帝,馬氏妻以夫貴,從夫人變為皇后。

    在殉葬前,一般會將參加殉葬的妃嬪和宮女們活活縊死,然後再向她們體內注入水銀,如此可以使得屍體減少腐爛。也有人認為,為了減少死前的痛苦,皇帝會命令妃嬪們提前服毒自盡。但妃嬪集體為皇帝殉葬,也是十分悲慘的,可以說是封建專制最醜陋的地方。

    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使是在一個平常的人家裡,這個男人都會想著要娶個小妾,至於有錢有權的,那更是三姨太四姨太的娶回家,那麼作為開過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又有多少女人呢?

    而且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作為皇上的妃子,你如果沒有給他生個一兒半女,皇帝死後都是要跟著陪葬的,據說朱元璋為皇帝時期這個現象更為嚴重,而且陪葬的妃子們殉葬的方法還很殘忍,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

    首先朱元璋的兒子死時,朱元璋就拉了兩個妃子給他陪葬。

    朱元璋貧苦出身他當過和尚要過飯,他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擔心子孫的江山會如劉邦一樣被外戚專權,又迷信死後會孤獨,需要人伺候,他看到元朝皇帝也有殉葬,元末不能管理後宮,後宮嬪妃私通外臣,收受賄絡淫亂無禮法,為了防微杜漸永絕後患,他就在彌留之際給即將登上寶座的朱允炆留下一道遺詔,

    給朱元璋殉葬的具體人數,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陪葬嬪妃46人,宮女有十幾人。

    第一種 灌水銀

    首先給那些陪葬的妃子們喝昏迷藥,她們一旦陷入昏迷當中,就開始給她們的身體注入水銀,然後就一覺不醒了。

    用這種手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陪葬的妃子們容貌永駐,皇上在下面看的賞心悅目。不過在古代可沒有針管注入,據說那時候是在頭部切開一塊,執行人手持銅勺,然後往裡面倒入水銀,這種死法其實是很慘烈的。

    第二種 縊刑

    把陪葬的妃子集中到一間屋子,這間屋子裡放的全是太師椅,太師椅上面懸掛著白綾,讓妃子們站在太師椅上自己上吊而死,那些站上去不肯自己死的,就會有太監幫忙把椅子挪開。如果連站上去都不肯的,太監們就會直接拿白綾把她勒死。

    第三種 活埋

    就是皇帝下葬時,把妃子們也推進墓地裡,不過這種殉葬方法用的不多。

    以上三種無論哪一種都是把人活活弄死,都是很殘忍的。上面也說了有一個妃子比較幸運,沒有陪葬,她沒有陪葬不是因為朱元璋特別寵她而不捨,也不是因為朱允炆,是要感謝他生了一個女兒。

    朱元璋聽後就讓他們退出去了。之後朱元璋死了,太監宣讀聖旨:內宮中所有的嬪妃都要在皇帝駕崩後,全部殉葬。因小公主還年幼,需其母親陪葬,特赦免其不用陪葬。

    這也是古代妃子們想盡辦法要給皇帝生個一兒半女的原因,因為那時的他們如果沒有皇恩,不但平時生活不好過,就連死的時候都很慘烈。

    老朱一生雄才大略,平定地方割據,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功不可沒,他又嚴厲懲治貪官汙吏,恢復民生,可以說是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不過老朱殺伐過重,在胡庸案、空印案、藍玉案中大面積牽連無辜,死者多達二十餘萬人,不少功勳也因此喪命。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他還廢除丞相制,重拾分封制,加強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大搞祕密恐怖活動,這些都是他執政的明顯缺點。最後老朱還恢復了人殉制度,算是歷史的一大倒退,人生的一大汙點。

  • 7 # 石之瑛

    明朝初期,殉葬制度在中原地區被明太祖重新恢復。

    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後,安葬於雍,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秦穆公雖是明主,但殉葬之舉卻導致秦中國人才大量凋零。中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麼將這麼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到了漢朝,陪葬制度逐漸式微。一直到宋朝,除邊遠地區以外,殉葬多半是偶然的事件,不再是一種制度。

    明朝時期明孝陵以四十六妃陪葬,其中有太祖死時殺死殉葬十幾名侍寢宮人。

    明太祖生前命自己亡故兒子的妻妾殉葬。朱元璋死時,有十數名後宮女子殉葬。

    明人毛奇齡《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我們無從得知給朱元璋下葬的女子是怎樣的慘狀,而北韓史書記載了明成祖死後集體殉葬時女子們的哭泣哀求情景,慘不忍睹:

    明成祖死後有十六個妃子和幾十名無位號的宮御生殉,所被迫殉葬的妃嬪中還有北韓女子韓麗妃。《李朝實錄》:帝(永樂帝朱棣)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韓麗妃的乳母)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訣。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歸本國。”

    明英宗反對殉葬,但因政治原因,也曾經在復辟成功後親自下令其弟明代宗的妃嬪殉葬。

    明末野史《稗事彙編》記載:明英宗臨崩時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

    直到明英宗去世前,才命令廢除活人殉葬。

    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稱:“此誠千古帝王之盛節。”

    繼任皇帝明憲宗忠實執行之,自此,明朝妃嬪殉葬制度被從法制上禁絕。

  • 8 # 文史課代表

    ● 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殉葬制度始於商代。

    殉葬制度在中國古代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皇宮中,皇帝死了之後,會要求他生前的妃子和皇后一同殉葬。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朝代的逐漸更替,殉葬這種殘忍的制度就逐漸的被廢除了,但是在明朝時期的時候還鮮有發生,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就要求伺候在他身邊的40多名嬪妃一同殉葬。

    ◎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殉葬的妃子大多是沒有生育過的女性,這些女性則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歷史糟粕的犧牲品,成為了那段歷史中的塵埃。這些陪葬妃子陪萆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一、賜白綾

    在古代劇情中,一個人如果被皇帝賜了死,大多的方法便是命人備下一條白綾給其送去,而這種白綾可不是少數民族的“哈達”有吉祥的意思,這條白綾的意思和作用便是命令被賜的人立刻上吊死去,而宮中大多忌諱說死這個字,所以皇帝賜死人的招數名稱就非常考究的被命名為白綾。所以一些殉葬的嬪妃和宮女也大多使用這種辦法讓自己死亡。

    二、賜毒酒

    其實就白綾和毒酒來說,毒酒可以說是當時一種安樂死的辦法了。在古代的時候,皇帝的地位是很高的。被人們稱為人中之龍,是上天的兒子,所以皇帝所賞的東西,所賜的東西大多都會有一種額外的神聖感和珍貴感,就算是賜毒酒,只要是皇帝賞賜的,一些臣子和妃子雖然傷心,大多也會在謝過皇帝后一飲而盡,因為就和賜白綾相比較,喝下毒酒彷彿是一種較為輕鬆的解脫方式。

    三、灌水銀

    皇帝之所以需要自己的妃子為自己陪葬,這是因為皇帝不想在死去的時候太過孤獨,在黃泉的路上不是很淒涼,為了在死後依然有人可以照顧他;就俗話而說,皇帝要求陪葬是一種傳統,可確是不折不扣的擺架子,因為此舉不僅顯示了其皇權的威嚴,還在後來下了陰間更有排面。說起排面,皇帝自然也想到了妃子的屍體在後來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沖刷而逐漸腐蝕,失去往日的美豔,所以便會在被選中陪葬的妃子身體中注入水銀,為的就是水銀可以防止身體的氧化,為的就是能夠使自己的妃子美顏永駐,不給自己丟面子。

    ●後世評價

    朱元璋文韜武略,以一介白衣南征北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明帝國,建國之後寬賦薄稅休養生息,開創洪武之治,確實是一位雄主。但是他重開殉葬,令多少無辜女子英年早逝死於非命,這一點確實令人詬病。

  • 9 # 歷史哈哈哈

    明太祖是在公元前的1398年駕崩的,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孫子坐上了這個寶座。繼位後的皇帝,效仿著祖父的所作所為,他下令那些沒有為他祖父身下過孩子的妃子們都要陪葬。這個命令一頒發,後宮當中就傳來了悽慘無比的哀嚎聲。無數妃嬪們都在不停地痛哭,為自己悽慘的命運而悲傷。

    但在明朝時期,後宮中還是有不少妃子們背後都有家族勢力。許多官員們也並不是冷血無情的人,為了保下自己的女兒,朝中大臣們借用手中的權勢,或者手裡的錢財,偷偷的去和後宮的太監們拉拉關係,讓他們私放了妃子。有權有勢的妃子倒是能被保下來,但她們一旦保下來,陪葬妃子的數量就不對了。為了保證下葬之時,妃子的數量核對得上,他們就想到了一個方法,將那些生過孩子,但是背後沒有權勢的妃子拿來頂替。所以說,後宮中的女人,若背後沒有權勢依靠,即使生下孩子,下場也可能很悲慘。

    根據一些史書記載,當年朱元璋去世之時,他的陪葬妃子就有46人。那這麼多妃子,她們是怎樣死的?死狀又有多麼悽慘呢?對於妃子們的死狀,史書裡面並沒有記載,但是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表明,妃子們最有可能是死於縊刑。這種刑法,指的是把所有妃子們關到一個屋子中,然後給他們一人準備好一條白綾,一人一把太師椅。之後由太監們將白綾掛好,請妃子們站上太師椅,頭套入這些掛好的白綾中。隨後太監們撤走太師椅,就這樣活活將妃子們吊死。想想看,這一群人在房間裡上吊,那得有多可怕?一個個妃子因為被勒住了脖子,而顯得面目猙獰,手腳還不停地晃動著,那樣的場景,若膽小的人看了,估計得連續做好幾天的噩夢。

    當然,上吊這種事情也不是任何一個妃子都能接受的事情。有的妃子不願意死,就會不停地哭鬧,想要逃跑。對於這類不配合的人,太監們就不會給他們留情面,抓住以後,不讓她上吊了,而是直接讓人勒死。活活將人勒死的場景,也是相當可怕的。但其實說來說去,最可怕的並非是妃子們死時的場景,最可怕的應該是殉葬這種制度的存在。

  • 10 # 歷史熱知識

    綜上所述,朱元璋作為皇帝重開人殉的做法是一種十分惡劣的行為,是對生命特別是婦人生命的一種賤視,是一種文明的退步。好在後來人殉還是消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菜譜美味「保證你一試就會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