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H求衡

    禮儀葬禮,又名皇家禮儀葬禮,是帶有軍事榮譽的葬禮儀式。由馬匹牽引炮架車,規格低於國葬。2013年4月,撒切爾夫人將獲得軍事禮節葬禮儀式。

  • 2 # 非遺美學

    國葬是以國家的名義為逝者舉行的葬禮。在中國舉行的國葬,自古就有並且一直沿襲至今,我所知道的國葬有在山東曲阜舉行的祭孔大典、在紹興舉行的大禹祭典等等,今天我就山東的祭孔大典說說我的看法。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這裡,三皇肇啟,五帝龍興;這裡,文脈悠長,山水鍾靈;這裡,因是孔子故里而菲聲中外,這裡更因孔廟、孔府、孔林而成為海內外華人心嚮往之的文化聖地。

    孔子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大聖人、全世界景仰的歷史文化名人,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影響深遠,貢獻巨大!目前,中國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設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孔子課堂”。孔子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習總書記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正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典範。為此在每年9月28日孔子的誕辰,全國舉行祭孔大典。一年一小祭,五年十年一大祭,以此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祭孔大典,是山東曲阜專門祭祀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呈獻牲、酒等祭品,以表達對這位至聖先師的尊崇和懷念。

    在古時,每到陰曆8月27日,皇帝會專門指定朝廷大臣、地方官員親至闕里孔廟致祭。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孔子卒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的故宅闢為壽堂祭孔;漢高祖劉邦開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尊儒後,各地紛紛修建孔廟舉行祭孔活動;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祭孔活動升格到帝王規格;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的場所也都設在北京的孔廟,祭典儀式日趨隆重恢弘。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的祭孔活動,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

    歷代至今,透過恢復國家級的祭孔大典,就是在每一個華人的心中,樹立起孔子應有的崇高地位,並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鑄起中華民族魂,讓孔子學說成為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引領著我們自信的走向世界,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 3 # 風過無影雨過無痕

    國葬是以國家名義為有特殊功勳的人舉行的葬禮。國葬是一種葬禮的規格,代表了國家對逝者高度的崇敬 比如說:犧牲自我精神 成就或幫助他人

  • 4 # 過去將來

    國葬禮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墓地大小和葬式,一個是陪葬使用器物的多少和質地,另一個是出席葬禮的人的級別。

    墓地大小和葬式,主要表現在墓穴的大小,可以反應人的級別。最高級別為帝王級,墓穴及棺槨的尺寸最大。同時,根據周禮的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等。意思是,根據人的級別,可以選擇有多少代的後代,死後可以隨葬(非陪葬)在自己墓地,距離多遠的位置都是規定好的。所謂國葬,當然是以“天子七廟”為最高禮儀,也就是允許七代後人隨葬在自己墓地周圍一定範圍內的地方。

    葬禮使用的器物方面,可以分為青銅時代和後青銅時代兩個時期。從歷史時代,基本上可以對應秦朝以前,和秦朝以後。秦之前時代,使用的陪葬品數量、器物型別,是否使用規定形制的青銅器和玉器,使用的器物大小數量,殉葬人數多少等方面,反映出死者的級別。具體的以青銅鼎的大小,反應帝王地位的高低,當然不同的帝王,根據自己對自己一生功業的定位不同,鼎的尺寸不完全一樣。其次就是玉器數量,按照等級有不同的規定。秦以後,取消了活人殉葬,以秦始皇陵為例,陪葬的兵馬俑數量,反應了帝王的對自己的定位。

    以上這兩樣規定,在封建時代要求很嚴,一般情況下違反規定後果會很嚴重。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葬式和陪葬用品的要求,是千萬不能違背的。比如西漢平七國之亂,功高震主的周亞夫,就是以兒子為自己準備的葬器(古時候都是人活著開始準備葬器和墓地)逾製為名,“活著不造反死了之後造反”被皇帝逮捕,最終餓死。

    第三個方面,就是出席葬禮,每個環節人員的級別。古時候帝王的葬禮,由專門的禮部進行籌劃,每一個環節所使用的人員,一個是職務級別有要求,另一方面是爵位級別也有嚴格規定。當然所謂國葬,也就是帝王及太后的葬禮,整個環節有宰相或者丞相為總管親自主持,其它陪陵、守陵等環節的負責人,職務爵位級別也都有嚴格的規定。包括帶孝者的級別和範圍,拉棺材的車駕車者是否是軍隊最高統帥等等,都有很嚴格的規定。

    當然這一套禮儀很是複雜,沒辦法都說的那麼清楚,只能憑讀過的書說個大概。

  • 5 # 自由茶話會

    在古代,所謂的的國葬,其實,就是皇家葬禮,是皇帝死後的葬禮而已,由皇家名義舉辦的葬禮,因此,被稱為古代最高的葬禮儀式。

    國葬顧名思義,就是說整個國家,都參與或知道這件事情,這件事情需要告知天下。

    在古代,這件事情就是有皇室籌辦,皇室帶頭,文武大臣都跟隨在其後,然後,就是皇城附近的百姓參與。而皇室不僅是代表皇上,更是代表整個國家,因此,被稱為國葬,當然,能享受這份榮耀的人很少,大多都需要對皇室做出巨大貢獻才行。

    只不過,國葬這件事情,在古代多用於皇帝去世之後,從而舉行的最高的儀式,當然,也有一些功勞能力比較大的臣子,去世後可能會用到國葬,其他人根本就沒有機會,或者說沒有榮幸,為他舉行國葬。

    當然,能夠被一國葬對待的臣子,多半是在軍事上用很大功勞,才會有此榮幸,其他的,就是有皇室成員死後,才可能一國葬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可以增加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