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作為地名,始於先秦。《蜀王本紀》中有“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蜀……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蜀王發卒之武都擔土,於成都郭中葬之。”的記載。《華陽國志·卷三》中有“乃遣五丁之武都擔土為妃作冢”的記載。
武,“揚秦人威武拓疆”之意;都,“水之聚也”。師古曰:“以有天池大澤,故謂之都。”(《漢書·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馬氐至天池大澤,故稱武都。
武都是秦人將其政治寓意、山川地貌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而命名,是指人口稠密,政治、經濟、文化集中之地。 遠古時期 根據龍溝發現的“武都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wuduensis)”化石研究報告證明,早在1000萬年前,武都白龍江和北峪河流域已是古猿生活的重要地區。而且這裡河谷縱橫,雨量充沛,森林繁茂,因而還生息繁衍著三趾馬、褐牛、大唇犀、始祖鹿、劍齒象、劍齒虎等動物。
根據文物普查和考證發現,白龍江及支流北峪河、溝壩河、福津河沿岸的黃土坪上,埋藏著極為豐富的古文化遺蹟和遺物。有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的馬家窯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齊家文化及商周時代武都白馬氐族的寺窪文化等。
武都最遲在新石器時期中晚期就有華夏民族的足跡,他們先在北峪河流域,再繁衍到白龍江及其支流溝壩河、福津河沿岸,從而開創了武都燦爛的古文化。 武都區部分文化遺址 遺址名稱時間所屬文化發現地址點大李坪遺址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任家坪遺址及墓群北部公元前3900年前後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柏林鎮馮家崖西側 任家坪遺址及墓群南部公元前1300年—前1000年仰韶文化、寺窪文化柏林鎮馮家崖西側安坪廟兒坪遺址下層公元前3900年前後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南安坪廟兒坪遺址上層公元前3000年前後馬家窯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南東坪遺址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兩水鎮後村東北先秦時期 夏、商時期,武都為《禹貢》雍州之地,屬氐人居住地。
西周、春秋戰國時,武都為梁州地,是羌、氐民族居住地。
先秦,武都已有道(縣)級建置。 秦漢時期 秦朝:武都屬白馬氐族人。秦始皇設武都道,隸屬隴西郡。
西漢: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滅南粵後,又發兵擊西南夷。據《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南粵破後,及漢誅且蘭、邛君,並殺莋侯,冉駹皆震恐,請臣置吏,以邛都為粵巂郡
武都作為地名,始於先秦。《蜀王本紀》中有“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蜀……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蜀王發卒之武都擔土,於成都郭中葬之。”的記載。《華陽國志·卷三》中有“乃遣五丁之武都擔土為妃作冢”的記載。
武,“揚秦人威武拓疆”之意;都,“水之聚也”。師古曰:“以有天池大澤,故謂之都。”(《漢書·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馬氐至天池大澤,故稱武都。
武都是秦人將其政治寓意、山川地貌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而命名,是指人口稠密,政治、經濟、文化集中之地。 遠古時期 根據龍溝發現的“武都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wuduensis)”化石研究報告證明,早在1000萬年前,武都白龍江和北峪河流域已是古猿生活的重要地區。而且這裡河谷縱橫,雨量充沛,森林繁茂,因而還生息繁衍著三趾馬、褐牛、大唇犀、始祖鹿、劍齒象、劍齒虎等動物。
根據文物普查和考證發現,白龍江及支流北峪河、溝壩河、福津河沿岸的黃土坪上,埋藏著極為豐富的古文化遺蹟和遺物。有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的馬家窯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齊家文化及商周時代武都白馬氐族的寺窪文化等。
武都最遲在新石器時期中晚期就有華夏民族的足跡,他們先在北峪河流域,再繁衍到白龍江及其支流溝壩河、福津河沿岸,從而開創了武都燦爛的古文化。 武都區部分文化遺址 遺址名稱時間所屬文化發現地址點大李坪遺址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任家坪遺址及墓群北部公元前3900年前後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柏林鎮馮家崖西側 任家坪遺址及墓群南部公元前1300年—前1000年仰韶文化、寺窪文化柏林鎮馮家崖西側安坪廟兒坪遺址下層公元前3900年前後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南安坪廟兒坪遺址上層公元前3000年前後馬家窯文化馬街鎮大李家村南東坪遺址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兩水鎮後村東北先秦時期 夏、商時期,武都為《禹貢》雍州之地,屬氐人居住地。
西周、春秋戰國時,武都為梁州地,是羌、氐民族居住地。
先秦,武都已有道(縣)級建置。 秦漢時期 秦朝:武都屬白馬氐族人。秦始皇設武都道,隸屬隴西郡。
西漢: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滅南粵後,又發兵擊西南夷。據《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南粵破後,及漢誅且蘭、邛君,並殺莋侯,冉駹皆震恐,請臣置吏,以邛都為粵巂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