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播嬸嬸

    最後是馬太效應,或者說是沉默的螺旋,即使是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從眾心理仍然存在,一方的聲音越大會導致與其相反的聲音越小,除非是具有相當權威的媒體比如新華社才敢站出來對事件進行公正的一錘定音。

  • 2 # 111

    西盈認為,造成媒體輿情失當的原因有很多:

    1.在新媒體發達的今天,傳統媒體沾染上了不少新媒體的毛病。新媒體具有方便快捷、網民易參與、容易賺眼球、互動性強、表現形式豐富等特徵,但也容易出現泥沙俱下、傳播虛假資訊等問題。相比較而言,編輯記者經過新聞專業訓練,對事實的把握和輿情的研判能力更強,因而擁有高於商業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公信力,更加權威,值得信賴。但是,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往往受新媒體影響,開始更多地追求新奇、快捷和互動,爭取更大的受眾影響力,沾染了不少新媒體求新、求快、求轟動和不夠嚴謹的毛病。特別是一些市場化媒體,更容易受到市場利益、曝光效果和時效性的驅使,釋出烏龍新聞,導致公信力受損。

    2.看圖說話,圖片文字說明缺失或失實。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讀圖時代。圖片有一個好處,比較直觀形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風險,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可能不瞭解背景資訊,就極容易產生誤讀和“移花接木”。濟南市民“搶”鮮花、大媽摔倒“訛”老外、領導“穿鞋套下鄉調研”等誤讀,問題都源於“看圖說話”,最初上傳的圖片缺少對事實的文字說明,新聞要素殘缺,對新聞事實缺少準確全面的描述,給後來者閱讀造成“陷阱”。

    3.記者採訪不紮實,記者和編輯把關不嚴。記者或編輯在使用圖片的時候如果不進行調查,不把殘缺的資訊補充完整,就難以保證資訊的真實可靠。還有一種情況,突出放大社會中某一孤立的個案,大範圍地傳播,使大眾對現實環境的真實感知造成歪曲和偏離。如此,即使個別報道在區域性和短期內是真實的,但在全域性和長期來看,並不一定能揭示整體特徵和形勢走向。

    4.過分追求轟動效應,先入為主,懷有偏見。在一些輿情研判失當的案例中,可以明顯發現,一些記者和網站編輯往往在工作中盲目而偏執,有時候也存在“公器私用”的情況,為了賺取眼球,吸引外界關注,不顧新聞價值、新聞規律和職業規範,搶時差、搶版面,在媒體中發表過於個性化的刺激性內容。主觀性過強,想當然地判斷新聞走向,有時人為地迎合或引導受眾的低俗趣味,偏離事物發展變化的常規和常理,一味求新奇求變化,以娛樂大眾、玩世不恭的心態對待重要而嚴肅的新聞工作。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明星緋聞和惡性社會犯罪新聞中,侵犯他人隱私、刻畫犯罪心理,給社會造成新的隱患和負面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概念車到量產車,本田e城市電動汽車會成為爆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