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滿哥膳食

    你好!美食領悟滿哥為你解答:

    關於麵包不鬆軟有以下幾點原因:

    1.揉麵團要反覆揉,揉出像手套膜一樣薄,做出來的麵包才會細膩,才會更加柔軟。

    2.發酵要把握好發酵粉,發酵時間,進行多重發酵。

    3.烤麵包的時間,放入烤箱一般溫度調到180度烤至45分鐘到。

    以上做好了基本做出來的蛋糕吃起來口感細膩酥軟。

  • 2 # 夏夜微涼wf

    說實話,有人說是新增劑的作用是一方面,但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品控,是品控啊。

    你要知道,一個麵包師每天經手多少麵包,三年一萬個也有的,加上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技藝,每年花錢世界各地吃吃吃,對配方的精益求精,加上購置裝置。都這樣了,麵包師做的還不如一個愛好者(每週烤一兩個麵包),那還有什麼面目在這個行業混下去。

    那麼我認為影響口感的原因有這幾個方面:

    1、原料,最為關鍵;

    2、配方比例;

    3、製作手法;

    4、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

    5、發酵的控制。

    6、烘焙的控制

    發酵

    溫度:33~38。溼度:76~82在家裡沒有發酵箱的情況下怎麼控制

    摘抄一段“麵包少女”文章看看

    每天早晨5點,在打面時,需要控制好室溫,水溫也根據每天氣溫不同有所調整,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打出來的面的溫度,一定維持在27—28攝氏度之間,這個溫度下,吐司的狀態最好。這需要每天的記錄和做麵包師長期練習的直覺

    這時候插一句,製作麵包最基本的三點就是溫度,時間,計量,製作麵包基本中的基本功就是揉圓。

    在三兩下間(因為溫度對酵母非常敏感,手溫對面團也有很大影響,我的日本師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外行人手裡,麵糰是會爛掉的)把麵糰揉得光滑,帶有面心,需要日積月累每天練習,讓面板和麵團有直接的感知。

    透過手的感知,給予麵糰生命力,調整成型時的微妙變化和力道,直接關係到吐司最後氣孔和組織的形成以及口感。這些當然是機器給予不了的。

    再來是水溫,不管是麵包機和麵還是料理機,活面的時候要考慮摩擦生熱的因素,最好使用冰水,夏天(5度~7度為好),好保證打面結束後,出面溫能控制在20~30以內的低溫,再來,在家如果沒有料理機或者麵包攪拌機,純靠手揉,一般是揉不出完美的組織薄膜的,組織薄膜就是麵糰成型後,拉開在燈光下有一層透光的薄膜,裡面有大大小小的氣泡,撕開的時候,邊緣光滑。這是判斷面團是否揉成的關鍵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子本柔弱,為母則剛,老公出差,自己帶高燒的二寶跑醫院,寶媽們遇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