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南旺人

    生活是大資料的環境下,80後和90後在心理上具體的差異表現在哪裡,除年齡這個標準的界限外,還有什麼區分的標準

    我家是農村的,在我們那裡80後的很多孩子從小先學會的不是讀書識字而是做家務,小到打掃衛生,大到去農地做農活。那個時候的農村出來一個大學生很不容易,全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而學習和生活你只能兼顧一樣,要麼學有所成光宗耀祖,要麼出門務工維持生計。他們的生活方式簡單純潔,務工一年,年末回家,帶回來的是一年辛勤付出的血汗錢。

    如果說“80後”(特別是“85前”)與大部分“70後”沒有多大本質差別的話,那“90後”真的是不一樣的一個“物種”。

    要知道,從1975年到1985年這個階段出生的華人,其父輩基本經歷了中國最“苦逼”的一段歲月,要麼是失去了寶貴的教育機會的所謂城市知識青年,要麼是在農村過著貧下中農生活的苦孩子。也就是說,這一代人的父輩,並沒有給自己的孩子們打下太好的物質基礎。拼爹是沒用的。

    但“90後”則不一樣:他們的父輩大多是“60後”甚至“70後”,從少年時代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基本是中國過去30年增長紅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們有條件為“90後”的孩子創造更加自由、輕鬆的成長環境。某種程度上,中國的“90後”更接近美國的“80後”,也就是扎克伯格那一代人:父母是社會中產階層,衣食無憂,孩子們可以相對不計成本地去進行夢想試錯。

    如果說李想、陳歐、於敦德是從“80後”走出來的“特例”,那麼,未來10年,中國的“90後”將作為一個群體而不是個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當然,他們成功的方式也會大大不同於前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以前的《喜羊羊與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