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有兩點錯誤。
一、親自生擒關羽的並不是東吳的大將,而只是一名普通軍官馬忠,他的頂頭上司潘璋才是東吳大將。《三國志》: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二、潘璋不是好色,而是貪財。《三國志》:璋為人…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
由史書可以看出,好色並不一定會導致被殺,除非潘璋偷了孫權的老婆,但是潘璋天性奢侈,晚年更加厲害。使用物品的規格超出了規格,也就是使用只有皇室才能用的物品。富有的將士有的被他殺死奪走財物,多次不遵循法令,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罪行,足以導致其被判死刑。
但是,孫權卻屢屢包庇潘璋。《三國志》:監司舉奏,權惜其功而輒原不問。
那麼,潘璋有哪些大功,能使其犯下死罪而不受處罰呢?
第一大功,生擒關羽。孫權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第二大功,斬將破軍。夷陵之戰中,潘璋部下斬漢軍大督、護軍馮習等,所殺傷甚眾,孫權大喜,拜潘璋為平北將軍、襄陽太守。馮習是漢軍東征伐吳的前線總司令,地位僅次於劉備,可見其功勞之大。
潘璋是一員猛將,“江表之虎臣”,軍令嚴明,雖然帶領人馬不過幾千人,但所到之處常常可以起到上萬兵力的作用。也難怪孫權要愛惜縱容了。
但潘璋犯下的罪行,其實孫權都記在心裡。潘璋一死,孫權就以有點莫須有的“無行”(也就是行為不守規矩)為由,把他的兒子潘平放逐到會稽郡去了,潘璋累積的大量家財不用說都充公了。
只有潘璋的妻子還得到一點照顧,賜還了少量田宅,讓其可以供養50家門客,維持著潘家的一點兒門面。
所謂惡有惡報,潘璋恃功自傲,殺人奪財,視法紀為無物,結果就報在了兒子身上。
第一點:抓住關羽的是馬忠,馬忠只是個小官,並不是潘璋抓住的關羽。
第二點:潘璋是貪財,並不好色。
而且潘璋當時有功,如何處決他?
處決了那豈不是寒了將士的心?
問題有兩點錯誤。
一、親自生擒關羽的並不是東吳的大將,而只是一名普通軍官馬忠,他的頂頭上司潘璋才是東吳大將。《三國志》: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二、潘璋不是好色,而是貪財。《三國志》:璋為人…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僭擬。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
由史書可以看出,好色並不一定會導致被殺,除非潘璋偷了孫權的老婆,但是潘璋天性奢侈,晚年更加厲害。使用物品的規格超出了規格,也就是使用只有皇室才能用的物品。富有的將士有的被他殺死奪走財物,多次不遵循法令,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罪行,足以導致其被判死刑。
但是,孫權卻屢屢包庇潘璋。《三國志》:監司舉奏,權惜其功而輒原不問。
那麼,潘璋有哪些大功,能使其犯下死罪而不受處罰呢?
第一大功,生擒關羽。孫權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第二大功,斬將破軍。夷陵之戰中,潘璋部下斬漢軍大督、護軍馮習等,所殺傷甚眾,孫權大喜,拜潘璋為平北將軍、襄陽太守。馮習是漢軍東征伐吳的前線總司令,地位僅次於劉備,可見其功勞之大。
潘璋是一員猛將,“江表之虎臣”,軍令嚴明,雖然帶領人馬不過幾千人,但所到之處常常可以起到上萬兵力的作用。也難怪孫權要愛惜縱容了。
但潘璋犯下的罪行,其實孫權都記在心裡。潘璋一死,孫權就以有點莫須有的“無行”(也就是行為不守規矩)為由,把他的兒子潘平放逐到會稽郡去了,潘璋累積的大量家財不用說都充公了。
只有潘璋的妻子還得到一點照顧,賜還了少量田宅,讓其可以供養50家門客,維持著潘家的一點兒門面。
所謂惡有惡報,潘璋恃功自傲,殺人奪財,視法紀為無物,結果就報在了兒子身上。